王風雨
摘 要:隨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教學理念小學數學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新機遇,但同時,傳統的教學觀念也面臨著極大挑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小學數學教育質的飛躍,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水平的提升,是要論述的重點,結合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情況提出一系列可行性策略,力求為小學數學課堂目標的實現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一、課堂導入的科學設計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在于課堂導入,一節課開始之前,學生的思想活動十分復雜難以約束,如何使學生從雜亂的信息中收攝心神,使思緒轉回到課堂教學中來,是教師相當頭痛的一個問題,很多學生在課堂正式教學開始之后的很長時間里,思緒依然游走課堂教學之外,始終跟不上教師的講課進度,這種情況的產生就需要一個有力的課堂導入環節去解決。另外,有的學生對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沒有清楚認識,常常產生學習茫然,一節課學下來不知道自己在學什么,應該掌握哪些方法,學習缺乏目的性。優質的課堂導入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進入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興趣點被老師吸引,學生的積極性被老師調動,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學生會根據導入環節中的內容進行積極思考,主動探求,不斷嘗試尋找答案,教師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的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提問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課堂,也可以采取故事法或情景法將學生的內在經驗與數學課堂形成對應,由于數學課程自身的抽象性導致了教學環節與生活環節常常脫節,學生感到數學枯燥無趣,教師恰恰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積極建立數學學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用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好奇心,使學生懷著“為什么?”“答案到底是什么?”的學習心理走進課堂,學生思維會因此緊緊跟隨老師,并對授課內容不斷進行反復猜想,幾十分鐘的教學活動豐富而輕松地結束。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直是教師充當課堂的主要角色,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壓抑,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生會在老師的要求下完成各種任務,對于這些任務的真正意義卻無從思考,課堂氣氛常常死氣沉沉,緊張嚴肅。又因為數學科學的抽象性、理論性、思維性的特征,小學生常常產生“怕數學”“躲學習”“數學差”的惡性循環,這些現象的產生都是由于傳統數學課堂師生關系的模式造成的。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轉變師生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調動出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就會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的不良局面。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盡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發言,對于說錯的學生仍要繼續鼓勵,不要亂加批評,不要擺出師道尊嚴,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課程內有一章關于“多邊形面積”的求法,如果直接灌輸學生公式會使學生覺得難以理解,不妨使學生通過對“鉛筆盒表面”的測量形成長和寬的認識,再引導學生積極探討如何通過長寬信息求得鉛筆盒表面的面積,在學生的探討結果之后進行引導啟發式教學,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選取一定要靈活
很多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最頭痛的就是如何使小學生接受數學的抽象計算、抽象邏輯、抽象概念。在具體講授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課堂上,選取不恰當的教學方法會加大學生的理解難度,比如在相關幾何基礎知識部分,如果以講授法進行教學恐怕就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采取實物教學法,使學生在直觀的幾何圖形、幾何物體的面前產生感性認識,繼而再形成理性概念,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小學五年級數學課本中有一章關于“廣角植樹”的探究教學內容,教師為了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可以采用模擬法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來到操場,以小旗或其他道具模擬樹木,帶著問題在實踐中進行教學,使學生成為該數學問題的“模擬研究員”,對該數學答案的得出進行了全面探求,這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意義重大,靈活選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根據實際需要創設合理的教學環境,都是小學數學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感知數學、應用數學、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一個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的選取是邁向教學成功的關鍵一步。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的內涵會更加豐富,課堂效果的提高會獲得更多實現途徑,同時也會面臨更多困境和阻礙,如何加強課堂效率的提高,如何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是需要所有小學數學老師通過不懈努力去探索的。
參考文獻:
[1]孫圓圓.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1(4):116.
[2]崔風靜.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要求[J].才智,2008(24):13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