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仁
?
復方氟米松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李建仁
【摘要】目的 探討復方氟米松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營口市中心醫院皮膚科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121例為研究對象,結合入院時間將患者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1例)。觀察組患者給予復方氟米松軟膏外涂,對照組患者給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涂,使用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嚴重程度,測定患者治療前后體內炎性因子指標的變化情況,統計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 PASI指數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相關炎性因子指標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結論 復方氟米松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有著良好的臨床效果,患者癥狀積分以及體內炎性因子指標均明顯改善,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復方氟米松;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尋常型銀屑病;炎性因子;臨床效果
銀屑病又稱為牛皮癬,是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疾病[1]。患者治療周期漫長,且極易復發,部分患者甚至終生都無法痊愈,治療方法雖然很多,但是根治本病卻存在困難[2]。該病對患者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均會造成不利影響。銀屑病可以根據其臨床癥狀的不同而分為多種類型,本研究將以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為對象,探討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尋常型銀屑病患者 121例為研究對象,結合入院時間先后將患者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1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8~70歲,平均(37±7)歲,病程1~40年,平均(8.2±2.7)年。對照組男35例,女26例,年齡20~70歲,平均(37±7)歲,病程1~40年,平均(8.5±2.7)年。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曉且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3-4]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
18歲且≤70歲;②臨床診斷結果均符合《中國銀屑病治療指南》(2008版)銀屑病診斷標準,銀屑病嚴重程度(PASI)指數評估≥10分、皮損面積≥10%。排除標準:①對復方氟米松軟膏以及丙酸氯倍他索乳膏過敏的患者;②皮損部位有明顯滲出、潰瘍、糜爛跡象患者;③膿包型、紅皮型、關節型銀屑病患者;④哺乳期或者孕婦以及兩年內有計劃妊娠者。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使用復方氟米松軟膏(香港澳美制藥廠生產,批號:20100219,規格:每克含匹伐酸氟米松0.2 mg,水楊酸30 mg)治療,治療前清潔患處皮膚,使用復方氟米松軟膏涂抹患處,1~2次/d。對照組患者使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桂林華信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10523,規格:10 g:5 mg)治療,治療前清潔患處皮膚,使用丙酸氯倍他索軟膏涂抹患處,注意涂抹均勻,2次/d。兩組患者均以7 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4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 臨床療效 依據患者治療前后銀屑病皮損面積和PASI指數的變化來評估其治療效果[5]:治愈:患者PASI指數下降指數≥90%;顯效:60%≤PASI指數下降指數<90%;有效:25%≤PASI指數下降指數<60%;無效:患者PASI指數下降指數<25%。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PASI下降指數=(治療前PASI指數-治療后PASI指數)/治療前PASI指數[6],PASI評分:皮損面積0%~10%為1分,10%~29%得2分,30%~49%得3分,50%~69%得4分,70%~89% 得5分,90%~100%得6分。
1.4.2 炎性因子 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血液內炎性因子指標的變化,于患者治療前1 d以及治療完成后第1天清晨空腹狀態下取靜脈血樣5 ml,離心吸取血清后送往實驗室檢測,具體指標包括白細胞介素-2 (IL-2)、IL-4、IL-10以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
1.4.3 安全性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患者的刺激癥狀、過敏癥狀以及全身癥狀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PASI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ASI指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ASI指數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SI指數比較(分)
2.2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2.3 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相關炎性因子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相關炎癥因子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銀屑病可以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的不同分為尋常型銀屑病、膿包型銀屑病、紅皮病型銀屑病、關節病型銀屑病等多種類型,其中尋常型銀屑病又分為進行期、靜止期以及退行期。流行病學調查指出,我國銀屑病發病率為0.47‰[7],患者病發初期臨床癥狀以炎性紅色丘疹為主,丘疹由粟粒大小發展直至綠豆大小,病情發展時紅色丘疹逐漸擴大、融合成為紅色斑塊,具有清晰的邊界、紅暈,并明顯浸潤患者皮膚基底,其表面覆蓋有多層干燥的灰白色或者銀白色鱗癬,此時輕輕刮除表面鱗癬則可見下層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再行刮除則可見小出血點。臨床診斷銀屑病主要依據患者皮膚上的白色鱗癬、發亮薄膜以及點狀出血三大癥狀,而患者病發原因則與其家族遺傳、免疫系統、細菌感染、內分泌系統失調、精神癥狀以及生活習慣、使用藥物、周圍環境等息息相關。
目前,臨床針對銀屑病的治療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一般將銀屑病患者的病情程度依據其皮損面積分為輕度、中度以及重度三種類型,輕度患者只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即可,中度以及重度患者則需要聯合治療方法。其中藥物治療分為內服和外用兩種類型,外用藥物包括焦油制劑、地蒽酚、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維A酸類藥物、維生素D3類似物、免疫抑制劑等;內服藥物則包括抗腫瘤藥物、免疫療法、生物制劑、抗生素等。復方氟米松軟膏內含有0.02%的匹伐氟米松以及3%的水楊酸成分[8-9],其中水楊酸具有抗炎、殺菌、促角質軟化以及保護酸性皮層的作用,對于人體皮膚中的保護性酸性皮層有著充分的保護和穩定作用,可促進皮膚功能的恢復[10];氟米松屬于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能有效抑制人體內 T細胞活性,同時以高度的選擇性作用在人體鈣離子的信號傳導通道中,抑制鈣調磷酸酶的活性,從而抑制人體IL-2、IL-4等諸多炎性因子的生成,起到充分的抗炎作用[11]。氟米松還能有效抑制人體內組胺的不斷釋放,抑制炎性細胞的過度增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效果上明顯優于對照組,這一點與黃祖峰[12]的研究結果相似。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對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病情程度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以探討復方氟米松在不同病情進展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這一點在后續的研究中還需要改進。
綜上所述,復方氟米松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有著良好的臨床效果,患者癥狀積分以及體內炎癥、性因子指標均明顯改善,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劉宏新,李紅文.潤燥止癢膠囊聯合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尋常性銀屑病47例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28(6):654-655.
[2] 習慶春,柯丹,陳德宇,等.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尋常性銀屑病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5):444-445.
[3] 薛成風.鈣泊三醇倍他米松軟膏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紅皮病型銀屑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5,26(29):4127-4129.
[4] 孫田.白芍總苷聯合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J].中國醫藥科學,2015,5(4):13-16.
[5] 王健,劉國艷,趙曉菲,等.阿維A聯合復方氟米松軟膏外用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療效觀察[J].青島醫藥衛生,2015,47(1):15-17.
[6] 莊明軍,雍磊.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斑塊型銀屑病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1,9(3):408-409.
[7] 陳國生,郭雄偉,沈觀炘.窄譜UVB照射聯合阿維A及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中、重度斑塊型銀屑病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12(6):378-379.
[8] 周立奉,欒建國,路榮,等.復方甘草酸苷片聯合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尋常性銀屑病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1):46-47.
[9] 許菊珍,許永澤.復方氟米松軟膏與復方甘草酸苷片聯合治療嬰幼兒濕疹60例臨床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6):83-84.
[10] 曹海鵬,朱楨,齊鳳琴,等.復方甘草酸苷片聯合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掌跖膿皰病45例療效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3(3):428-429.
[11] 張紹谷.氟米松與維A酸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1):46-47.
[12] 黃祖峰,黃遠忠,鐘山.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9):16-17.
營口市中心醫院皮膚科,遼寧營口 115000
【中圖分類號】R758.6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