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
腦出血伴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陳艷麗
【摘要】目的 探討腦出血伴精神障礙患者的有效護理策略。方法 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遼陽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腦出血伴精神障礙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兩組均按照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路徑干預策略進行指導,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5.3%,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6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和應急性潰瘍出血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焦慮量表評分和抑郁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臨床上對于腦出血伴精神障礙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臨床路徑護理,治療效果更為明顯,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有效率,促進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腦出血;精神障礙;臨床路徑護理;護理效果
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嚴重內科疾病,其病情發展比較快,并具有突發性特點,本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相當高,特別容易發生于中老年人群[1]。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腦出血的發病率增加[2]。腦出血患者由于病情特點和患者人群的特點等,導致其較易并發部分精神障礙,如人格改變、智能障礙等[3],故對于此類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必須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就腦出血伴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護理策略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遼陽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腦出血伴精神障礙類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62~83歲,平均(74±9)歲;觀察組中,男21例,女22例,年齡63~82歲,平均(72±8)歲。兩組患者均經臨床檢驗診斷為腦出血伴精神障礙,均符合腦血管病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出血部位:基底和內囊出血32例,外囊出血33例,其他部位21例;神經狀況:人格改變31例,智能障礙33例,神經樣綜合征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據自身的實際癥狀進行臨床對癥治療,同時配合相關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策略進行指導干預,主要為患者營造和諧安靜的環境,同時注意保證患者病房的衛生、光線等。及時觀察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如果發現異常則立即通知醫師采取措施進行干預和指導。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配合臨床路徑護理策略進行干預指導,主要包括:①制訂護理路徑:從患者入院開始,詳細了解患者的臨床資料,深入病房觀察并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患者家屬等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制訂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策略,并在后期嚴格按照臨床路徑實施。②調整護理模式: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交接班和換班時間,嚴格圍繞患者進行各項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③心理干預: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疾病的特殊性分析,腦出血患者多數有一定的妄想、焦慮、幻覺、抑郁等情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因此醫護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同時了解患者出現心理狀況的根本原因,并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安撫。由于患者伴有一定的精神障礙,如人格改變、智能障礙等,均可能導致患者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狀態,故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時需要注意選擇方法,同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以恰當的方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④行為引導:腦出血伴精神障礙患者一般都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智力水平,因此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對患者的行為引導,有助于促進患者的智力恢復。需要觀察患者的實際情況,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對患者給予必要的開導和指引,通過各種方式培養患者的認識觀、語言能力、智力水平等,如通過打牌、游戲、看電影、講笑話等方式來鍛煉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了解患者的妄想、幻覺等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小劑量奮乃靜和利培酮進行干預指導。⑤飲食干預:為患者制訂合理的飲食計劃,保證患者多攝入蔬菜、瓜果、礦物質等食物,盡量少攝入高脂肪食物,保證患者少食多餐。⑥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根據患者的智力情況和認知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相關的預后和自我干預策略,并注意一些問題。同時需要做好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做好對患者的干預工作,并了解相關的知識,當發生問題時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可以為患者家屬發放相關的防治小冊子,做好相關的病情知識普及工作。⑦功能鍛煉:對于腦出血合并精神障礙的患者,需要做好早期的康復訓練,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姿勢,并通過正確的方法對患者的受累部位進行鍛煉,強化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神經控制能力。⑧根據護理情況和患者自身的恢復狀況,隨時調整臨床護理路徑,以便于更好地護理患者。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對相關病理知識、預后方法的掌握情況,采用Karnofsky法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評分[4],該評分為十分法,以60分為分界,0分為死亡,100分為無癥狀,每增加10分表示患者生命質量提升一點,60分以下為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人照顧;60分以上為生活基本自理,可進行日常活動。采用自制焦慮量表(SAS)和自治抑郁量表(SDS)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進行評分[5]。
1.4 護理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住院時間更短(≤15 d),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80%),對相關病理學和預后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高(≥80%),且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分≥80分,無焦慮、抑郁情緒;有效:患者的住院時間較長(15 d<住院時間≤20 d),對護理較為滿意(60%≤滿意度<80%),對相關病理學和預后知識掌握較好(60%≤掌握<80%),無明顯焦慮、抑郁情緒;無效:不符合顯效和有效的標準[6]。護理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 觀察組有效護理41例,護理有效率為95.3%;對照組有效護理27例,護理有效率為62.8%,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和應急性潰瘍出血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2.2 護理質量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焦慮量表評分和抑郁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比較(s)
組別 例數 生命質量(分)SAS評分(分)SDS評分(分)住院時間(d)對照組 43 74±4 23.2±4.0 22.7±4.4 33.6±4.7觀察組 43 92±5 11.4±2.2 10.4±2.3 14.3±2.5 t值 18.93 16.03 15.93 21.31 P值 <0.05 <0.05 <0.05 <0.05
腦出血是一種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發病后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困擾,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質量,還容易引起一些精神障礙類疾病,嚴重時可能會致殘或致死[7]。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腦出血伴精神障礙類患者的有效護理干預策略,并且選擇臨床路徑護理干預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臨床路徑干預策略在腦出血伴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中具有應用價值,其可能原因為:腦出血伴精神障礙類患者與單純腦出血患者存在一定的差異,此類患者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均與其實際年齡不符,同時可能伴有一定的行為能力低下等,因此在護理干預過程中需要重視護理方法的選擇。本研究的臨床路徑干預策略中,首先對護理人員的交接班和換班模式做出了調整,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對患者的護理更為嚴密[8]。本研究中,臨床路徑護理措施全面,涉及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為患者進行了細致的干預和指導。這種護理措施和傳統的護理方法不同,不僅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也提高了護理質量,并有助于護理人員自身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腦出血伴精神障礙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臨床路徑護理,效果更為明顯,可以有效提升對患者的護理有效率,促進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謝建芳,張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伴發精神障礙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7(6):1634-1635.
[2] 唐知己,楊瑞金,鐘華,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精神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3,17(3):46-47.
[3] 鄢龍軼.62例腦卒中患者伴發精神障礙臨床研究[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4(3):413-414.
[4] 孫靜.以急性精神障礙為首發癥狀的腦卒中 30例分析[J].淮海醫藥,2013,24(2):4163-4164.
[5] 王輝.精神科患者約束保護使用特征及臨床護理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7(61):552-554.
[6] 顧愛紅.臨床護理路徑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21(20):42-44.
[7] 羅鳳云.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5(14):417-419.
[8] 敖永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3,16(6):76-77.
遼寧省遼陽第四人民醫院,遼寧遼陽 111000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