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摘 要】文化產業作為新世紀的朝陽產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近年來,朝陽市緊緊圍繞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資源,加速推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的開發與建設,積極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全力構建布局合理、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優勢明顯、重點突出、總體實力不斷增強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影響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力,著力增強發展后勁。
【關鍵詞】文化產業;發展優勢;聚集發展;存在問題
一、朝陽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現狀
(一)文化產業增長勢頭強勁
2010年以前,我市的文化產業以個體私營文化業戶為主體,處于自我發展的階段。2011年,我市深入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明確了主導文化產業、制定了文化發展規劃、確定了文化發展目標、加大了領導力度和扶持力度,使我市文化產業獲得長足發展。2012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6億元,占GDP比重0.39%,平均增速為22%。2013年,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7.54億元,占GDP比重0.75%。
(二)主導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初步建立了門類齊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產業體系,主導產業發展迅速。以文化旅游發展為牽動的園區景區建設取得突破、以特色文化工藝品生產為主體的工藝美術品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以特色文化節為載體的文化會展得到發展,文化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三)文化產業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朝陽市政府在2008年出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朝政發[2008]4號),之后,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政策保障。
二、朝陽文化產業發展優勢
(一)文化底蘊深厚
朝陽化石文化堪稱世界之最,以年代最久、化石數量最多、屬種最全、層位最多、未知領域最廣等為5個世界之最,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古生物化石寶庫”;牛河梁紅山文化堪稱中國之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是距今約5000多年的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質與北京的天壇、太廟和十三陵相似;朝陽的佛教文化在東北地區最為悠久,朝陽作為東北乃至東北亞佛教文化的傳播中心,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被譽為“東北佛教圣地”;朝陽歷史文化遺存和民俗文化堪稱遼寧之最。出土文物總量占遼寧全省出土文物總量的三分之二。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燕、后燕、北燕定都朝陽,形成了長達百年的三燕文化。朝陽獨特的地理形式和多民族融合的歷史形成了穩定而不封閉的文化環境,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文化。
(二)自然資源豐富
朝陽文化在地產品豐富,紫砂土儲量豐富,紫砂土礦工業儲量10億噸以上;溫泉資源水質上乘。尤其是凌源熱水湯溫泉被稱為為全國著名八大溫泉之一;山水風光景觀以凸顯了北方山地、山峰、植被、湖泊雄奇壯闊的景觀特征而獨具特色。
(三)區位優勢明顯
從地理區位看,朝陽市地處遼、冀、蒙三省交界,銜接著東北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從交通環境建設情況看,朝陽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經構建起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化的交通網絡。
三、朝陽文化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朝陽文化產業雖然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但與國內省內文化產業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資金投入總量偏小渠道單一
由于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我市文化企業處于規模小、質量低、總量少的發展狀況,靠政府投入無法滿足文化產業發展巨大的投資需求,面臨巨大的資金瓶頸。
(二)資源整合開發措施滯后
我市的文化資源整體較為豐富,但化石資源、自然風光資源、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各類民俗文化資源在各個縣區都有分布,資源整合不到位,沒有形成全面、系統的區域發展戰略,缺少資源整合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的能力較差。
(三)企業規模小產品質量低
一方面,朝陽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能力有限,沒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園區),大部分為作坊式的經營模式,產業核心帶動力、聯動能力差。另一方面,以傳統文化產業業態和以在地文化資源為依托而發展的在地產品居多,缺少在線產品。缺少以數字技術為主的科技創意型文化企業,新技術與文化產業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偏低。
(四)文化產業政策尚待完善
我市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盡管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過于籠統,相關部門在政策解讀、細則制定等方面又缺少具體措施,沒有真正發揮政策引導和產業推動作用。
(五)文化產業人才匱乏
我市實用性創意產業人才缺乏。文化產業的競爭也是對文化產業人才資源的競爭,誰占有了人才,誰就贏得了發展的先機。由于我市沒有形成大的文化產業集群,對高端文化產業人才缺乏吸引力,導致全市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傳統生產和流通領域,而且整體水平不高。而我市尤其是缺乏文化創意、文化資本運營、文化經紀代理等高端復合型人才。
四、“十三五”期間朝陽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確定目標、做好規劃
1.提高認識。深刻領會國家有關“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意圖,深入理解我市“文化旅游牽動”、“融入京津冀”新戰略、新思維,對我市文化產業資源、業態、特色、分布及管理體制及運營模式等基礎情況進行認真梳理,充分認識到目前正是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應從政府渠道和大眾輿論兩方面提高各級各部門和大眾對發展文化產業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關注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2.確定目標。我市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產業有一定的基礎,應當抓住這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明確定位,明確長、中、短期發展目標,努力搶占文化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十三”五期間,全市要完成投資規模50億元以上園(景)區3個,投資規模10億元以上園(景)區7個。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上下游產業鏈順暢、對本地經濟推動明顯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10個,以旅游業的發展牽動其他相關文化產業的協調發展。到2020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以上,把我市建設成為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文化產業大市。
3.制定戰略。要堅持以“文化強市“戰略為引領,加強協調,集聚全社會力量,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環境的“朝陽合力”。一是“文化旅游牽動”戰略。牢牢把握文化產業發展初級階段多以旅游、演藝、會展為突破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律,努力實現我市文化產業集聚區的形成與發展,有效牽動全市文化產業的重大突破。二是“融入京津冀”戰略。我們應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加強與京津冀地區進行全方位的產業交流與合作,以加強基礎建設為先導,傾力建設依托京津冀地區的休閑養生基地、文化產品的輸出基地、文化服務項目的承接基地。
(二)依托優勢、合理布局、聚集發展
依托朝陽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分布以及發展基礎,結合全市文化產業結構和空間需求,在宏觀布局上按照“一核、兩翼、多園區”的格局展開,努力構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1.建設朝陽文化產業發展核心聚集區。
以朝陽中心城區、雙塔區以及龍城區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動力核心聚集區,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發揮指導、引領和示范作用。
進一步強化文化產業的集聚、擴散、示范、帶動功能,形成以核心聚集區強勢引導的發展空間。
2.構筑朝陽文化產業發展東西兩翼。
東翼著力打造自然風景文化旅游聚集區。以上園鎮四合屯化石文化資源和清風嶺生態旅游區為依托建設好朝陽文化產業的“東大營”。
西翼主要依托歷史悠久的紅山文化,打造中華文明祖源地,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歷史文化厚重的產業聚集區。建設朝陽文化產業的“西大營”,向西輻射京津冀地區。
3.打造朝陽文化產業特色園區。
結合全市文化產業結構和空間需求,依托朝陽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分布以及發展基礎,全力打造朝陽十大文化產業特色園區,讓特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合,強化園區建設,加大宣傳、提升質量、拉長產業鏈、建設精品產業園區,開發最能反映朝陽特色的文化生態旅游景點和旅游線路。要抓住契機,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使文化產業成為朝陽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朝陽產業。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
[2]《遼寧省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30)》.
[3]《朝陽市文化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