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健康等“互聯網+”相關課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互聯網+”給其經營管理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挑戰。本文中,筆者首先闡述了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前提條件下中小企業的成長特征、結合當前環境下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所面臨的挑戰,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在“互聯網+”環境下中小企業物理管理模式創新的可行性路徑,具有較強的實踐參考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中小企業;物理管理;創新;問題;路徑
前言:
互聯網技術被人稱作是繼印刷術、電等發明后的重要技術革命,毫不夸張的說“互聯網+”對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十分重要。中小企業雖然規模比不上大型的一流企業,但是其所占的比例卻很高。互聯網+能夠幫助企業創新、發展,拓寬企業的視角。只有對“互聯網+”進行全面透徹的分析,才能幫助中小企業主進行轉型升級。懂得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企業要比傳統企業更能快速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變化。而且企業還應當不斷提高其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開放、包容的進行各類業務生產或者服務。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從“互聯網+”的角度出發,對中小企業的物流管理模式轉型進行創新,幫助企業更好的應對所處環境及企業內部的競爭壓力,促進中小企業長久、健康的發展。
一、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前提條件下中小企業的成長特征
1.實體經濟實現虛擬化經營。
作為一種創新的企業形態,在“互聯網+”環境下,很多虛擬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產生,虛擬化經營手段區別于傳統的實體經濟運營,其可以打破時空界限,為企業經濟拓展提供更多的空間,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可以說“互聯網+”的出現,給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經濟發展思路,促進了傳統企業的整合與升級,為實體企業虛擬化經營提供了條件,而且也產生了很多的“虛擬企業”。在互聯網+環境下,虛擬企業要比實體企業更具競爭優勢,因為其經營方式較為靈活,交易形式更加多樣,實現了對企業內外部資源的最優利用。
2.從決策的競爭到速度的競爭。
眾所周知,互聯網環境下,各類信息瞬息萬變,特別是中小企業盈利方式和企業價值定位等都有了深刻的變革,甚至一些企業利用了互聯網+技術能夠在短時間能做到行業的領先地位。可見,這種方式極大地改進了傳統的單靠打價格戰而進行市場競爭的模式,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快速的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最重要的不是戰略的采用,而是應當在快速的環境中進行激烈的角逐,而且各個中小企業競爭速度的快慢對于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創新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互聯網縮短中小企業的決策進程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其競爭的快速性和殘酷性,這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特征。
3.從生產者規模經濟到消費者規模經濟。
互聯網+環境使得傳統的粗放式的生產經營管理體制轉變成為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對于中小企業物流管理而言,已經從生產者規模經濟轉變為了消費者規模經濟,促進了生產者與購買者的即時互動與交流反饋,讓企業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了解到顧客的個性化的需求,并有針對性的展開服務。而且消費者還能對企業物流管理體制進行創新設計,讓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實現規模經濟,實現中小企業的發展模式的有效轉變。
二、“互聯網+”環境下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所面臨的挑戰
1.“互聯網+”環境的不確定性。
互聯網數據參差不齊、信息真假難辨,使得互聯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傳統的中小企業對“互聯網+”還缺乏了解,不知道是否應當根據互聯網環境進行相應轉型。雖然中小企業都想利用互聯網來進行資源重組,提高企業效益,但是各個企業之間差異明顯,因此,互聯網+不能迅速蔓延和推廣。很多中小企業也開始了轉型升級的探索,但是很多中小企業主處于“等死”狀態,不轉型也可以繼續“混”下去。而互聯網環境瞬息萬變,預測性極差,諸多的不確定因素使得很多中小企業躊躇不前。互聯網+環境中存在的各種不穩定因素也容易讓中小企業陷于險境,甚至可能給中小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2.互聯網生態圈認識上的偏差。
現階段,各中小企業對互聯網生態圈還沒有足夠的了解,致使很多“互聯網+”環境轉型的中小企業失敗或者瀕臨失敗。可以說互聯網+企業物流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綜合的問題,在轉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認識誤區,亟待解決。也正是這些認識偏差的存在,直接影響了企業轉型升級力度和成功率,甚至很多企業多次進行創新嘗試,仍以失敗告終。很多中小企業對“互聯網+”的認識還局限在網絡推廣、APP開發或者微信公眾號等營銷方式,其對互聯網的實際應用水平還很差。中小企業的互聯網思維還不完善,對于基礎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能力有待提升。也正是因為基礎數據處理的不準確,容易讓中小企業對于客戶的了解無法達到深入的程度,容易在服務上產生偏差,這也是中小企業在發展上難以達到更進一步的瓶頸。
3.傳統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困境。
“互聯網+”環境給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方向,但是很多傳統的中小型企業在進行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卻無從下手。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這種形式下,再多的勞動力優勢也變為了缺陷與不足。我國企業已經逐步意識到了應當從粗放式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轉變為精細化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互聯網的發展,也給企業相關復合型人才帶來了資源。但是,我國高校培養出來的可以適應現代化和互聯網差異化環境的綜合素質高的、專業知識扎實的人才十分匱乏,難以滿足“互聯網+”對企業發展的要求,不利于企業吸引資金。中小企業要想真正開展轉型升級,應當對互聯網進行持續的、全面的分析,結合企業實際,合理選擇互聯網+的業務方面,促進業務的多樣化、服務的個性化、產品的高質化形成,在物流管理過程中利用互聯網,增加用戶的粘性,盡可能的減少企業物流管理成本支出。
三、“互聯網+”環境下中小企業物理管理模式創新的路徑
1.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
“互聯網+”環境給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資源,中小企業在進行物流管理模式創新時應當積極對互聯網上的資源進行篩選和分類,快速摒棄傳統的資源理念禁錮,利用互聯網思維,轉變物流管理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便捷高效的進行信息傳輸與資源共享;利用互聯網平臺,構建區域內部或者各區域之間各類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渠道,促進企業之間的協作,使企業實時把握市場最新發展動態,并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調配。“互聯網+”也拓寬了中小企業的市場廣度,提高了企業之間的合作意識,有效減少了惡性競爭的產生,發展融合成為企業經營新風尚,企業之間積極開展無邊界組合模式。尤其是處于上下游關系的企業,應當形成從生產、銷售、運輸等為一體的資源優化產業鏈條。“互聯網+”拓寬了企業業務范圍,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在不穩定的市場中有效規避風險,及時對各類問題作出預測、發現與處理,提高其生產經營的柔性和長久性,最終讓企業在激烈的環境中凸顯其自身價值。
2.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互聯網+”環境使得很多線下運營的中小企業搬到了網絡線上開展商貿活動。而且從實際的調查中不難發現,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活動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更好的進行轉型升級,通過整合各類企業資源,企業成本大大降低,促進了企業資金的運轉。因為在“互聯網+”背景下,很多中小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開展了特色化的電子商務活動,利用四通八達的網絡,能夠迅速在線上推廣自己的產品,而且資金交易或者產品試樣過程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減少了傳統企業生產經營和流通過程中的一些資源耗費,大大提高了中小企業交易的效率和便捷性,也從側面加強了企業之間的交流。電子商務活動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其讓中小企業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客戶,無形中增加了中國中小企業潛在的客戶源,讓中小企業可能產生的業務量在無形之中獲得增長。電子商務可以說是互聯網為中小企業所帶來的最大機遇。
3.創造“長尾”優勢。
通俗的講,長尾效應是一種由于原本數量不多的非主流的市場在長期積累后,反而形成了一個比流行的主流產品數量還多,比主流市場還龐大的市場,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成本與效率的作用。作為網絡時代的產物,長尾效應主要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降低成本而積極應用網絡技術,開展對客戶的個性化服務或者產品定制來滿足客戶要求,從而實現其經濟效益的方式。現階段我國商業運作具有主流產品朝著非主流產品的過渡特點,長尾效應日益突出,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個極大地機遇。長尾效應已經表現出了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其通過對網絡技術的應用讓企業的成本不斷降低,讓企業能夠通過對用戶的個性化分析提升顧客的滿意度,從而能夠讓企業利益不斷擴大。中小企業要借助長尾優勢,不斷提升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其產生品牌效應,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提高其綜合競爭能力,讓企業能夠在互聯網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轉變,提升服務的理念,為廣大用戶和顧客創造更大的效益。
四、結語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中小企業物流模式產生了重要的變化,中小企業要深刻剖析自己所處的位置,通過對市場環境的分析預計可能面臨的挑戰,同時還要對自己的優勢有所了解,抓住時代賦予中小企業的機會。中小企業要對物流管理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并將所研究的管理創新模式融入到市場競爭環境中,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中小企業更加應當建立共贏模式,強化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構建互聯網組織機構,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讓中小企業在群眾的心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為自身企業的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王志鵬. 淺談中小企業的物流管理問題[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2:151-152.
[2]劉健桂. 論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物流管理模式的選擇[J]. 企業技術開發,2013,10:87-88+97.
[3]閆麗霞. 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物流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 特區經濟,2013,06:128-130.
[4]楊蘇力. 網絡環境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分析[J]. 企業技術開發,2016,02:20-21.
[5]代桐宇. 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 經濟師,2016,04:196-197.
[6]張國衛,孫樹旺. 探究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創新模式[J]. 人才資源開發,2014,20:53.
[7]李偉利. 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現狀及發展方向[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6:118-121.
[8]李曉方. 網絡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模式與路徑[J]. 人民論壇,2013,35:105-107.
作者簡介:鄭光蘭(1985.4-),女,漢族,江蘇昆山人,本科學歷,江蘇金發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采購經理,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