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園園 高建 尹振 趙紅永
【摘 要】大學生教育是我國高層次的教育,肩負著知識創新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任,基于協同創新的理工科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大學生教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理工科;協同創新;能力培養
一、現狀分析
大學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主要渠道,創新能力是大學生教育的根本所在。
我校具有復合材料、特種功能纖維材料、半導體照明與材料、機電設備集成制造等研究為特色的科研優勢,特色學科是學校發展的基礎和財富。其中化工學科源自1992年成立的紡織助劑研究室,之后于1994年建成精細化工本科專業,2001年改為應用化學專業,2009年在應用化學專業的基礎上建立了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自建立以來,該專業即顯示了其專業口徑寬、覆蓋面廣的優勢,學生的初次就業率一直位列學校各專業的前列。然而,由于本專業的建設歷史短、起點低、基礎弱,其不足之處也日益凸顯,如專業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定位不清。工程教育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導致教育培養的結構體系與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企業技術創新的脫節;其次,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合理性。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和實施中,未能跳出原來應用化學專業的局限,不適合新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特色和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畢業生不能形成完整的化工專業的知識結構。實踐課與理論課的矛盾未能解決,課程教學與工程實踐脫節,學生搞不清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課程,缺乏興趣。同時,課程中缺乏有關經濟、政治、法律、管理、電工等方面的知識,現代工程師所必需的人文社科、環境等多方面的課程嚴重不足。由于學生知識面狹窄,難以成為學科交叉的綜合性人才。
隨著大學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職能開始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化,學習也開始由階段教育向終身教育轉化,并將成為個人生存、競爭、發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涉面廣、遷移性強、應用性強、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這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根據調查,我校大學生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多數學生不善于思考,所謂惰性較大,不能提出問題或者不善于提出問題,在創造性思維方面卻存在明顯的缺陷與不足,比如對科技文獻不善于深入思考,對已有的學說或學術成果總是采取贊同的態度,沒有獨特主見,很難在別人工作基礎上有創新性突破;在學習和科研過程中,往往顯示出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喜歡以既有的、現存的規則來解釋新的現象,而不擅長通過新的現象來思考原有規則存在的不合理性;科研創新氛圍不夠濃郁,大學生參加學術交流會議、專題討論的機會不多等等。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鼓勵學生的創新勇氣,為其今后就業或繼續深造奠定基礎。
二、研究模式——協同創新
所謂協同創新是指圍繞創新目標,多主題、多因素共同協作、相互補充,有助于實現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多元辦學職能,特別是對高校實現與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產業行業構建產學研創新平臺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極大地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
三、研究方法
1. 制定合理可行的協同創新培養方案
協同創新培養方案可從研究型課程和導師指導制度同時入手,首先是大學生課程方面:為使大學生在課程學習階段得到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良好訓練,除了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外,要不斷改革現有的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法。比如:任課教師需具有與時俱進的科研成果,不斷地將自己的最新科研課題或本學科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課程,將前沿知識和最新研究列為大學生課程的主要內容,使大學生通過研究型課程學習激發研究興趣,自己主動尋求、驗證答案;大力推進全校范圍的選課制度,按學科群開設大量跨學科選修課,為學生帶來不停地學科視野和綜合化知識結構,有效促進創新人才的協同培養。
2. 營造良好的創新人才交流學習環境
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良好的學術氛圍十分重要。目前,經常組織與國內外一流研究機構交流活動,經常鼓勵大學生通過參加學術論壇、專題討論和學術交流等會議,通過一系列的學術活動以開闊學生眼界和思路,使大學生對當前所研究領域有較全面的了解,能以較寬的視野,較高的起點選定科研課題,又能夠引導大學生去主動提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和培養創新意識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創新能力;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設由一系列學術講座組成的精品課程,面向全校的在校大學生、青年教師等,將優質的大學生教育資源在全校范圍內共享,拓寬大學生的視野,激發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
3.提高指導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
導師的自身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學生教育水平和大學生培養質量。一方面,我們將根據學校的最高考核標準對大學生指導教師的考核,發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論文,以自身的創新意識、思維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帶動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與國內、國外相關實驗室的交流與合作研究,掌握本研究領域的發展方向,不斷提高大學生導師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并適時地傳遞給大學生,把大學生帶到學科前沿。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針對我校化工專業學生協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足這一問題,應大力開展實施協同培養模式,分別從制定創新培養方案、創造良好的創新人才成長環境、提高導師創新能力、促進科技交流合作等幾方面入手,努力尋求基于協同創新的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