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化礦區服務事業部 李志永
如何提高企業員工培訓的有效性
大慶石化礦區服務事業部 李志永
當今企業的競爭面臨著人才的競爭,如何挖掘人才內部潛能和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培訓是一個有效的提升手段,但是當前很多企業的培訓流于形式,使培訓的有效性不足。本文通過研究提升企業員工培訓有效性的途徑,希望對現有的企業培訓工作提供一些參考思路。
企業 培訓 路徑 選擇
培訓有效性指的是在企業進行員工培訓時,能夠將企業的目標和員工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培訓,逐步提升員工的知識技能,激發員工的內在能動性,使得員工更加符合企業的需要。當前企業的培訓普遍存在高層領導對培訓的認知偏差、培訓單純模仿先進企業、重視學習忽視實踐、重視基層忽視高層、缺乏有效的培訓評估手段、培訓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針對于此,筆者認為企業培訓應當從原則的確立和途徑的優化兩個方面入手,提升企業員工培訓的有效性。
企業培訓優化的總體原則應當要考慮到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三個方面。
1.1 系統性
系統性表現在培訓優化工作要綜合考慮到全員性、全程性、全方位性三個特點。
首先,必須要清晰認識到,培訓工作不僅僅是培訓相關部門、人事科和培訓機構的事,所有的管理人員及培訓對象都要囊括其中。必須實現上下共識、全員參與、領導支持,這樣培訓體系才能夠正常運作,培訓政策才能夠得到貫徹實施。
其次,培訓體系的設計要考慮到全程覆蓋。縱向上,要建立完整的培訓檔案,對于職工不同職業發展階段、不同職業生涯,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橫向上,提供崗位的進階培訓,每個崗位的預備人員、新到任人員和在職人員的培訓課程和內容都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傾向性。
最后,培訓體系的設計要考慮到全方位。過去,國企的培訓重點考慮到崗位的業務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忽視軟技能、心理、道德等方面的培訓。因此,應當注重崗位的其他知識擴展,針對職工的具體崗位,注重培養職工的溝通技巧、協調能力、團隊精神、時間管理、思想教育等能力。要把職工培養成為懂業務、高忠誠、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1.2 針對性
要針對企業所處的市場行業特點、企業所處的階段、培訓對象特點進行培訓體系的設計。
行業特點方面,由于社會發展節奏加快,市場變幻多端,很多新興行業、新興業態對職工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產生了考驗,對員工的素質能力要求較高。相應的培訓體系必須適應市場的變化和行業的需求,要根據組織內部人才結構、市場變化趨勢進行培訓體系的設計工作。通過培訓體系的優化調節,讓企業的人力資源效用得到最大化,使組織處于穩定和良性發展。
很多行業很多企業當前處于跨越式發展的階段,從最初的創業初期小企業,到如今的深化改革和跨越發展,其培訓的要求也截然不同,在培訓體系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具體而言,培訓優化設計要滿足目前實際需求的前提下,維持一定的前瞻性。培訓要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所處階段及時進行調整,改善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設計出與時俱進的新課程,把握最新行業動態、最新政治主旋律、最新管理技能、最新綜合能力培育。
培訓對象方面,要確保培訓體系中的職工在各個崗位中都有機會得到相應培訓訓練。縱向上要考慮到職工的級別,或是新職工、中生代職工、基層管理者、高層管理者的各個級別特性、素質能力要求,進行針對性的課程培訓。橫向上要考慮到各個崗位、科室與其他部門配合工作時需要的技術能力和知識結構。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作為依據對培訓課程進行設計。
1.3 實效性
培訓有效性提升的第三個原則是實效性,要充分考慮到培訓體系結合實際情況,具體而言有導向性、實踐性和參與性三個方面。
導向性方面,新的培訓體系設計上要關注培訓需求和課程設置的導向性,要確保培訓的課程與組織戰略發展保持一致,為組織提高績效提供目標支持。
實踐性方面,要確保培訓課程、項目和計劃的實際操作性強,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使培訓滿足組織發展、日常運行的需求。
參與性方面,要強調培訓體系各個成員的參與,取代原先只是單個部門、幾個負責培訓的職工進行的這種模式。從培訓需求的分析、計劃的擬定、具體的實施、結果的考核中,都要充分激發參與者的主動性,以使培訓項目具有執行力。
對于企業員工培訓而言,可以從培訓職能機構、培訓者、培訓對象、培訓方法四個途徑入手,提升培訓的有效性。
2.1 培訓職能機構的多元化
企業的培訓按照職能特點可以劃分為中短期培訓、獨立培訓、高等院校合作辦學三大類。
中短期培訓主要是人力資源部門、購買培訓公司服務,為職能員工提供中短期培訓為主的培訓。中短期培訓多數是新項目、新產品、新服務的業務培訓,在業務培訓過程中往往還穿插管理、軟技巧等活動。
獨立培訓指的是將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內容外包給專業的培訓機構負責。諸如北大青鳥IT培訓機構,采用以“招考錄取、崗前培訓、考核考評、上崗”為流程,和一些IT公司合作,為其培養人才,對錄用、培養全權負責。這類機構確保了新員工入職的專業性、選拔的公平性、任用的科學性。
高等院校合作指的是與國內外的學校合作,開展一些合作課程。高等院校往往注重產、學、研一體化,提供第二學歷教育、研究生教育、在職培訓、資格認證培訓等服務。通過和高等院校的合作,開辦EDP、MBA等企業班的學習,不僅可以改善員工的知識結構,而且能夠更加有效地激勵員工、鼓勵員工的學習和個人發展。
這些培訓職能機構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態勢,能夠滿足短、中、長期的培訓需求,也能夠覆蓋學歷、技能、崗前等多方面的培訓,形成了功能多元、需求覆蓋的培訓體系。企業員工培訓的有效性就必須有賴于企業善于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職能機構。
2.2 培訓者專兼職相結合
負責企業員工培訓的教師不僅需要有實際工作經驗,而且還必須要有專業的知識體系和出色的教學能力,要讓一個教師身兼數職、身有多長顯然不現實。因此,優秀企業的培訓體系多采用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專職教師主要起到組織、協調、輔導、引導的作用,一般提供管理項目培訓、研究生課程、專題講座等培訓;兼職教師主要是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客座教授、政府官員、企業領導等,這些課程更加貼近各個領域的實際、更具有專業性。不同企業對于專兼職師資的設置有所側重,學院型的企業,如咨詢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多數采用專職教師;社會型的企業兼職教師較多,如制造業企業、服務行業等,往往通過臨時聘請某個領域專家來組織培訓,通過靈活的方式滿足多變的需求。通過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培訓的多元化、專業化,更能夠提升企業員工培訓的有效性。
2.3 培訓對象多元化
有些企業的培訓職能不僅僅培訓本企業的職工,也能夠輸出一些培訓。例如,有些咨詢服務業的培訓職能,不僅對員工進行培訓,也能夠在社會上辦短期的學習班、培訓班。培訓對象的多元化,有助于企業職工的跨行業交流,也有助于各個領域的專業專家在教授課程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而且,對部分企業的培訓職能部門利用率提升,節約企業的培訓成本,有正面促進作用。
2.4 傳統方式與現代方式相結合
企業的培訓強調實用性,呈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工作與教學密切結合,適應企業需求。例如,中石化明確要求學員需要到崗位上實踐。中國移動的管理人員培訓強調需要經歷大量管理實踐才能積累豐富經驗,要實現在教學的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經驗,就必須“下基層”、深入一線。
第二,重視能力培養。很多優秀企業的教學強調案例學習,重視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重點培養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小而精”的案例,突出培訓的專題性、針對性。
第三,成績與任職掛鉤。要將培訓的成績和個人的發展掛鉤,這樣才能促進學員的重視。尤其從長期培訓優異的學員中擇優晉升。成績與任職掛鉤,極大地激發了學員學習的熱情,也給培訓部門以更大的改革動力,促進企業的培訓職能要不斷改進課程、改革教學。
第四,培訓方式要靈活多樣。除了傳統的講授法,培訓課程內容還應當采用研討、實習、觀摩、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方式,不僅適應了行業特點、企業培訓需求,也大大激發了學員的興趣,促進他們的能力培養。這種靈活多變的培訓方式是提升企業培訓有效性的法寶之一。
[1] 王培玉.中小企業培訓問題與對策探討[J].企業經濟,2013(05).
F404.1
A
2096-0298(2016)09(a)-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