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管理學院 徐愷睿
江蘇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南京大學管理學院 徐愷睿
本文通過分析江蘇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及融資困難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來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以期在新常態經濟條件下,能夠促進江蘇民營企業的發展。
江蘇民營企業 融資困難 原因 對策
如今,在新常態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整個國內、國際的總需求都在收縮,而當下我國正處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發展轉型的關鍵爬坡時期。融資一直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融資難、融資貴更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將其作為突破點,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企業發展。為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央行曾多次降準、降息,但部分商業銀行仍然不斷調高貸款利率。“一些銀行利率上浮高達60%~80%,個別銀行甚至超過100%。此外,企業貸款時還要向擔保公司繳納3%左右的擔保費、評估費等費用。”因此,如何在新常態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成為各個企業代表熱議的話題。
自改革開放至今,江蘇民營經濟發展在原有鄉鎮企業模式的基礎上日新月異,企業不僅在體量上由小變大,而且在管理模式、企業機制、資產架構等很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融資難也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問題之一,本文以江蘇民營企業為例對此進行研究。
1.1 內部融資所占比重過大
江蘇省民營企業的內部融資比例較大,其中較發達地區的比例達到60%以上,欠發達地區達到8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當前的融資渠道有限,單單依靠銀行融資比較困難,企業的運轉資金不足,嚴重地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1.2 銀行貸款比重偏低
江蘇民營企業依靠銀行融資的比例很低,還不到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7%,在96家被調查企業中,81家企業表示實際貸款中遇到的障礙很多,銀行貸款的限制條款較多,很多民營企業達不到貸款要求。
1.3 融資渠道不暢
江蘇省民營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100萬家以上,但是上市民營企業的數量較少,還不到100家,導致新型的融資形式如并購融資、企業債券、項目融資、股權融資等應用較少,此外,股權融資的政策及監管還不成熟,風險較高,也降低了權益融資的比例。
1.4 信用擔保體系缺失
在江蘇省發達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擔保機構,但是由于這些機構的數量較少,并且規模小,并且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作用有限,在蘇北的欠發達地區,甚至沒有擔保機構,擔保體系的缺失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融資。
1.5 民營企業融資的區域差異明顯
由于地區之間的經濟水平及金融體系發展存在明顯差異,導致不同地區民營企業在民間融資及銀行貸款的便利程度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融資要比經濟欠發達地區相對容易。
2.1 銀行方面
2.1.1 銀行的構成體系
江蘇省的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四大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從資產規模角度來說,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達到2008.4億元,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規模達到1881.9億元。但是由于目前銀行不良資產正呈現上升趨勢,優質資產端競爭加大,對銀行業造成了較大沖擊,因此,銀行的企業貸款控制得比較嚴格。
2.1.2 貸款結構
第一,貸款期限結構。近年來,江蘇省金融機構的貸款總量一直處于上升態勢,但是,企業的貸款期限大多數為短期貸款,并且短期貸款比例還有下降趨勢。一般中長期貸款都投向了固定資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而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增加緩慢。第二,貸款分布。江蘇省的銀行商業貸款大多數集中在一些發達的地區,如無錫、蘇州、南京等,貸款比例達到貸款總量的70%,導致不同地區企業間的資金分布不平衡,通常情況來講,一些效益好的企業更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青睞,而部分地區的中小型民營企業貸款難度進一步提高。
2.1.3 交易成本
由于企業和銀行的相關信息缺乏溝通,導致民營企業的貸款程序十分復雜和嚴格,所需費用也有所提高。另外,一些民營企業由于抗風險能力低,可能在經營過程中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銀行的債權難以保障,且民營企業的呆壞賬按規定不好核銷,因此金融機構不愿意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
2.2 企業方面
2.2.1 經營管理不完善,有效資產不足
江蘇省民營企業家族經營的情況比較突出,因此,企業的管理機制相對來說比較薄弱,股權單一,導致銀行很難對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進行評估和判斷,導致企業的經營抗風險能力低,用于抵押的資產較少,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受阻。
2.2.2 財務不透明,競爭力和成長性不強
很多企業由于家族式經營導致賬務混亂,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會計財務報表,外界很難從正規渠道獲得企業的財務信息,根據相關調查可知,南京某區財務報表不正規的企業比例達到80%,企業給銀行及稅務局不同賬冊,企業的財務不清導致企業的競爭力下降,不利于企業的成長,也很難吸引金融機構或者民間貸款人投資。
2.3 政府方面
由于我國的融資發展相對較晚,因此,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對于企業融資的規定大多數只是綱領性文字,約束能力相對較弱,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局部利益,甚至默許企業逃避銀行債務,提高了銀行貸款所面臨的風險,并且政府在企業資金融通、擔保方面的扶持政策欠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營企業的貸款融資。
3.1 銀行方面
3.1.1 建立面向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體系
發揮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地區性的民營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作用,建立正常的融資渠道和以民營企業為服務對象的銀行分工體系,如在蘇南局部區域建立以互助的非盈利性的會員制組織方式如民營企業擔保協會等中介組織,增加企業的信用成本。蘇北欠發達地區可以建立和完善該地區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民營金融機構,利用重復博弈過程緩解該地區企業融資難問題。
3.1.2 加大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產品創新力度
為了降低民營企業融資難度,銀行應創新金融產品。如工行推出小微企業小額信用貸款,這是專門為民營企業量身打造的小額信用貸款產品,辦理條件簡便易操作。只要生產經營穩定、擁有3個月(含)以上工行結算賬戶的小微企業,無須任何抵押擔保,均可申請200萬元以下1年期貸款,該貸款還具有門檻低、流程便捷、隨借隨還等特點。不僅滿足了無抵押物無擔保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而且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在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此外,銀行還加大了小額貸款產品宣傳推廣,組織各級機構積極對接當地工信委、工商、稅務等部門,提取信用記錄、納稅較好的小微企業名單,從中篩選和培育優質客源。相關工作人員上門走訪民營企業,摸清企業經營狀況,逐戶建立企業檔案,制定個性化培植方案,滾動充實目標客戶庫。對經營時間長、現金流穩定的小微企業客戶,向其大力宣傳民營企業小額信用貸款,通過開立銀行結算賬戶,以“現金流”獲取“貸款流”,降低了融資難度。此外,還可以采取倉單質押的保全方式提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辦理應收貨款轉讓或票據貼現方式提供融資業務,采取抵押、質押、抵質押加保證方式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推行企業聯保貸款模式,并拓寬服務領域上積極為民營企業提供承匯票、保函、信用證、周轉性貸款和透支性貸款等。
3.2 企業方面
3.2.1 提高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
民營企業要繼續深化產權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內部管理,樹立市場經濟意識,真正走上集約化經營之路;加大科技投入,使民營企業從僅靠簡單量的擴張轉變為質的擴張。
3.2.2 提高信用水平
民營企業應增強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企業法人形象,杜絕不良信用記錄,恪守“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信用準則,主動爭取銀行的信賴和支持。
3.3 政府方面
在企業融資過程中,政府應堅持問題導向,從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加大工作力度,幫助企業運用好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各種手段,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解決融資難問題之前,首先摸清企業融資需求。在開展銀企對接之前,金融辦首先通過電話通知、市政府網站公告、新聞媒體報道等方式,對銀企對接活動進行了廣泛宣傳,企業填報融資需求調查表。其次,梳理銀行的金融服務產品。對銀行機構服務企業的金融產品匯總成冊,并把上述銀行融資服務聯系人信息和金融產品逐一反饋給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把企業融資需求情況反饋給上述銀行,讓銀行和企業信息互享、多方選擇,并籌建好銀企對接網絡服務平臺,平臺擬為廣大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信息發布場所,各銀行機構將根據企業的融資需求信息在線上篩選企業,免去企業找銀行、銀行找企業的麻煩。除此之外,還需完善法律制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3.3.1 完善法律法規制度
江蘇地方政府應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以《民營企業促進法》為指導,有效整合現有的《擔保法》和《公司法》,盡快制定出臺相關的法律規范,為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搭建起基本的框架,并進一步加強司法的執行力度。
3.3.2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第一,制定規范和鼓勵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政策法規。江蘇地方政府應當根據擔保機構的試點情況,研究制定規范、發展民營企業擔保機構的政策法規,以促進信用擔保體系規范化發展。
第二,培育良好的信用環境,強化民營企業的信用觀念。針對社會信用環境較差的問題,江蘇地方政府應盡快建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體系,改善銀企之間的關系。建立民營企業信用信息大平臺,加大對企業違約的處罰力度,嚴肅懲處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及其負責人。
第三,建立納稅信用貸。企業發展受融資制約,銀行有錢卻難以確定合格貸款戶,信息不對稱困擾著雙方的發展。稅務部門主動共享企業真實可靠的納稅信息,供銀行評價判斷企業還款能力,“納稅信用貸”應運而生。“納稅信用貸”是銀行和稅務部門聯合推行的一項服務合作項目,對于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優化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的增值運用,推進誠信、法治社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能讓全社會感受誠信守法的低成本和失信的高代價。如湖北稅務已向簽約銀行推送11623戶次A級、176240戶次B級納稅人的信用資訊,2516戶次企業累計獲得納稅信用貸83.42億元,釋放了納稅信用紅利,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問題。
隨著金融產品的不斷完善,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會進一步得到緩解,從總體來說,當前江蘇民營企業的融資面臨一定的困難,因此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激發企業活力,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
[1] 萬解秋.企業融資結構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2] 胡援成.中國企業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研究叨[J].金融研究,2002(3).
[3] 樊剛.發展民間金融與金融體制改革[J].中國投資,2000(12).
F276.3
A
2096-0298(2016)09(a)-056-02
徐愷睿(1989-),男,江蘇南通人,中級科員,主要從事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