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鑫磊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職老師參加繼續教育則是教育中的教育,有著深遠意義和重要作用。下面將具體談談新形式下中職老師參加繼續教育的重要性。
1. 繼續教育是縮小中外中職教育發展差距的必然要求
中國的中職教育與國外的中職教育發展相比差距較大,隨著第三次工業技術革命時代的到來,很多國家都爭先發展職業教育,以此來帶動本國的經濟發展,這個階段的職業教育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眾多國家當中,職業教育發展較好的國家分別是德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德國采用的是雙元制,也就是校企結合的方式,將現代執教思想和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相結合。美國采用的是社區學院管理模式,包括高中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層次的職業教育。而澳大利亞在發展職業教育這塊主要依靠的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也就是TAFE模式。通過頒發國家統一的證書和文憑,能夠發揮出行業組織的引導作用。與這些發達國家相對比,我國的中職教育發展起步晚、發展慢,導致中職教育主要是近20年才發展得較為穩定。此外,我國中職教育的辦學規模較小,管理模式也不夠科學,發揮出的社會功能也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鑒于上述現狀,我國應下大力氣進行中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并且嚴抓考核,從而逐漸減少與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的差距,實現我國中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2. 繼續教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知識結構的變化與提升的必然要求
我國《教師法》就對教師參加教育培訓、學術研究和其他類型的再教育進行了規定,要求教師積極參與自我提升與發展的相關教育活動中來。通過培訓等繼續教育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自身組織和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進而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教師的主要職能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方法,解答學生的困惑。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絡時代的到來,中職院校的教育內容、教育手段以及教育對象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表明中職院校亟需更新教學方法、知識結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中職院校都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但是如何才能制作出更為優質的課件,如何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表達出來,這些都是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教師的自我發展目標要想順利地實現,除了需要依靠自身的學習以外,還需要有組織地接受繼續教育培訓。
3. 繼續教育是就業市場的變化、專業設置更新的必然要求
中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面向市場面向企業的,學生在企業中進行一線操作,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并為企業贏得利潤。一方面,生產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其生產出來的產品才有價值。另一方面,市場的千變萬化要求產品不斷創新。因此,中職院校所設置的專業和課程內容也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從而不斷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求。作為中職院校的教師,需要不斷鞏固和完善現有知識,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推進繼續教育的開展。
4. 繼續教育是加深教師對職業技術教育認識的客觀要求
我國制造業在技術方面的一個主要弱點就是滿足于粗加工,創新意識不強,研發能力差,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中國關鍵技術的對外依存度已達50%以上,而先發國家均在30%以下,美國和日本則在5%左右。從技術工人的結構看,在我國有7.1億勞動人口,其中,企業職工1.2億,這1.2億職工中約有7000萬是技術工人,其中,初級工約占45%、中級工約占40%、高級工以上僅占15%,而發達國家的初級工占15%、中級工占50%、高級工以上占35%。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當前高級技術型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缺少具有創造力和能夠解決關鍵性問題的高級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自主創新人才和高級技能人才的重任,加強中職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可以及時有效地了解當前科技前沿的發展水平,借鑒發達國家的職教經驗,整合最佳技術型人力資源優勢,內化現代科技知識,提升中職學校學生市場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5. 繼續教育是轉變教師職業教育觀念的有效途徑
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些中職教師因中職生調皮、不聽話往往會采取一些有悖于新課改理念的教學方式,難以實現教學目的。這其中原因在于教師沒有轉變教育觀念,而參加繼續教育則可以使中職教師及時轉變教育觀念進行教學,投身課改課堂教學中。
總而言之,新形勢下中職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有著重要意義,這是縮小國內與國外中職教育差距、優化教師知識結構、適應職業教育市場變化、加深對職業教育認識和轉變職業教育理念的需要。對每一位中職教師來說,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到參加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并加以重視,以在課堂教學中切實嚴格要求自己,真正達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效果,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爭取早日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劉 慧.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
育工作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8,
(19):33—34.
[2] 石現中.對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培
訓的思考[J].學周刊,2011,(12):77.
(作者單位:北京鐵路電氣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