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娟娟(江西省南昌市迎賓中學)
初中地理圖像系統分析及其運用
章娟娟
(江西省南昌市迎賓中學)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大力加強教材圖像系統。初中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對學生進行圖像教學,因此,對初中地理教材圖像進行系統分析,有助于地理教師整體把握教材,也便于更好地運用圖像進行教學。
在最新人教版教材中,不少圖像在內容上不僅緊密結合課本文字內容,而且又略多于課本文字內容,這些圖像不僅是對課本文字表達的形象注釋,也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和擴展。它們是地理信息的載體,類型多種多樣。本文根據地理圖像的性質將人教版初中地理圖像分為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遙感影像、地理漫畫等(見表1)。

表1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圖像系統分類
現行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圖像內容十分豐富,類型多樣,涉及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遙感影像、漫畫等,極大地豐富了教材的內容。本文對教材各類圖像的數量及百分比分別進行了統計,以便進一步客觀分析教材圖像系統的構成(見表2)。

表2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圖像構成統計表
從表2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共出現591幅圖像,七年級有301幅圖像,八年級共有290幅圖像。其中,各類地圖約150幅,占圖像系統的25.4%,地理分布圖數量多、分布廣,幾乎新教材的每一章節都有,如海陸分布圖、經緯度分布圖、氣候類型分布圖、地形分布圖;景觀圖約258幅,教材中這類圖像所占比重最大,約占圖像系統的43.7%,新教材的每一章節都有景觀圖的分布,涉及內容很廣泛,有山脈、河流、聚落、民居、人類活動等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如七年級圖3.27“不同氣候類型的自然景觀”,八年級圖7.35“香港維多利亞港”、圖9.2“青藏高原”等;示意圖約72幅,如七年級圖1.18“地球公轉示意”,八年級圖2.40“長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態和環境問題示意”等,占圖像系統的12.2%,雖然數量不算多,但分布較廣,幾乎新教材的每一章都有地理示意圖;統計圖約48幅,占圖像系統的8.1%,在七年級第三章“天氣與氣候”一章中用得較多,如圖3.11“氣溫日變化”、圖3. 15“某城市氣溫年變化曲線”、圖3.22“降水季節變化的地區差異”等;復合圖約15幅,如七年級圖7.49“俄羅斯氣候分布圖”,占圖像系統的2.5%;遙感影像數量不多,共8幅,如七年級圖1.21“臺灣島衛星影像”,約占圖像系統的1.4%;卡通和漫畫類約40幅,如八年級圖3.11“土地資源遭到破壞”,占圖像系統的6.8%。
1.明確各類型圖像的功能
地圖的類型多種多樣,不同的圖像有不同的功能。如專題地圖主要是突出地表示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及其規律;景觀圖是客觀真實地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一類圖像,它反映了地理事物的一般屬性,客觀存在的地理信息以圖像的形式具體形象地傳遞給學生,具有任何文字和語言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示意圖可以闡明地理事物發生的原因、過程、特征和影響該事物變化的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統計圖是對地理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后繪制的圖形與表格,它使地理數字具體化、直觀化和規律化,可使學生較清晰地理解某地理事物的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從而深刻認識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實質。在讀圖時,首先要判斷所讀的圖是屬于哪個類型的圖,接著聯想到它的功能,這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取有用的信息。如看到“世界人種的分布圖”時,先看它的名稱,明確這是一幅專題地圖,再聯想到專題地圖是突出地表示一種或幾種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地理圖像,結合圖例,那么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知道不同人種的分布地區,明確它的功能后,看圖分析得出三大人種在空間上的分布特征。這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要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學生才能掌握這種讀圖方法。
2.引導學生動手繪制地圖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繪制地圖的能力,這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是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多加引導,如統計圖、示意圖、分布圖相對比較容易繪制。教學中在講解氣溫和降水的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布置學生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同時要隨時觀察他們繪制圖表,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學生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說出氣候特征,進而判斷氣候類型。在講到地球上五帶的分布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著老師畫圖,邊講邊畫,這樣在繪圖的過程中,學生就很容易掌握地球上五帶的范圍和分界線,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理解、識記,并易于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地圖表象,建立起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概念,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是學生自主、高效、有意識的學習方法,值得提倡。
王仕蓮.試論新編初中地理教材圖像系統[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3).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