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玉
例談初中語文名著閱讀三步走策略
■王芝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課外閱讀規定細致,但初中生名著閱讀現狀調查情況堪憂;另外,各地中考對名著閱讀愈加重視,賦分越來越多。針對學生閱讀名著不自覺、質量低下的現狀,制定循序漸進的三步走策略:填寫讀書卡片,強力推進;規定圈劃批注,養成習慣;力求隨文悅讀,自由圈注。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三步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于初中閱讀的建議是: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教師可根據需要,從中外各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向學生補充推薦。
反觀初中生名著課外閱讀的現狀,不禁令人扼腕嘆息。周末、寒暑假,各類學科輔導及試題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久之,名著閱讀漸成雞肋且日益虛化。
1.調查時間、對象、內容與方法。
①調查時間:2015年9月9日;
②調查對象:向本校學生發放調查問卷620份;
③調查內容:了解當前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狀況;
④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自編調查問卷,包括閱讀興趣、閱讀環境、閱讀習慣與方式以及閱讀效果等內容。
2.調查結果及分析。
①閱讀興趣。“你對閱讀的態度”一題,選擇“較喜歡”“喜歡”的學生占76%。在回答“你進行閱讀的目的”時,68%的學生選擇“娛樂消遣”,只有24%的學生選擇“提高素養”。學生喜歡閱讀的名著種類依次有:古典名著、童話、散文等。
②閱讀環境。“你家藏有的圖書的量”一題,選擇“5~20本”的學生占86%。56%的家長對閱讀“不提倡也不反對”。“你有時間閱讀嗎?”一題,選擇“少”“一般”的占85%。在回答“你每周用于閱讀的時間”時,選擇“偶爾”“不讀”的占91%。“是否有教師的指導”一項中,回答“沒有”的占96%。
③閱讀習慣與方式。“有相對固定的閱讀時間”的學生占12%,“有明確的讀書計劃和書籍”的占8%,閱讀名著時“經常做讀書筆記”的占3%。
④閱讀效果。在回答“你記得所讀過的名著名稱”時,選擇“清晰記得”“大概記得”的占38%。對于“讀過的名著內容”,“清晰記得”“大概記得”的占18%。
綜上所述,學生整體還是喜歡閱讀的;但讀書目的以娛樂為主,態度不夠端正;教師、家長對學生閱讀名著不夠重視,客觀上可供學生閱讀的書籍嚴重缺乏;學生的讀書習慣很不好,讀書效果比較差。
語文學習的資源無限寬泛,課外名著閱讀作為其中的重點內容,決定了一個學生語文能力的厚度和高度。從2015年各地中考試題來看,名著閱讀試題的數量及分值已達歷史之最。名著閱讀研究的意義因此變得愈加重要。
欲重拾名著閱讀,必須有跟進措施,以支持名著閱讀扎實有效地進行下去。在反復思考和實踐的基礎上,筆者總結出以下簡單有效的跟進措施,與大家討論交流。
第一步:填寫讀書卡片,強力推進。
針對目前中學生不愿閱讀名著的現狀,填寫讀書卡片是確保“真閱讀”的必然措施。目前,配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自主閱讀》緊扣單元內容設計,是個很好的文本。例如,針對九(上)第五單元課文《智取生辰綱》,《自主閱讀》里有《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在學完課文后教師布置學生閱讀,并填寫讀書卡片是最合時宜的。此外,教師應在批閱學生的讀書卡片后抽時間集中點評。
第二步:規定圈劃批注,養成習慣。
《自主閱讀》的內容畢竟有限,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推薦多種名著或名著的精彩片段給學生閱讀。另外,讀書卡片過于機械死板,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所以,隨文圈劃、批注卡片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下面是一個圈劃批注卡片(節選部分)。
初中名著閱讀圈注卡片
出處:《蒲柳人家》
作者介紹:劉紹棠(1936年2月29日—1997 年3月12日),河北通縣人,中國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3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文壇的“神童作家”。代表作有《京門臉子》《蒲柳人家》等。他的作品曾獲中國大眾文學獎、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等獎項,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外文。
書評:《蒲柳人家》是劉紹棠的代表作,發表于1980年,曾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引起當時文壇的廣泛關注,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養媳望日蓮與周檎相愛,可陰險邪惡的杜四夫婦另有打算。半路又殺出巡警麻雷子,勾結杜四,要把望日蓮賣給董太師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學問、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為首的父老鄉親一齊出面,揭穿麻、杜的陰謀,檎、蓮順利完婚。大量的有關鄉土風俗的描寫成為這部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濃郁的地方色彩增強了作品的民族氣息,構成了劉紹棠作品獨特的魅力。
閱讀目標:了解選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品味古運河邊的特色民俗和語言。
閱讀要求:“圈”是指在原文中圈劃,“注”是指在卡片的平行空白處寫出自己的理解。
優美語句品味與欣賞:

原文圈注原文望日蓮的大筐里背著何滿子①,沿著河岸走出村口,便是一片河灘。①充滿農村生活氣息。這片河灘方圓七八里,一條條河汊縱橫交錯,一片片水洼星羅棋布,一道道沙岡連綿起伏。河汊里流水潺潺,春天只有腳面深,一進雨季,水深也只過膝,寬窄三五尺,也不搭橋,可以一躍而過;河汊兩岸生長著濃蔭蔽日的大樹,枝枝丫丫搭滿大大小小的鳥窩。水洼里叢生著蘆葦、野麻和蒲草,三三五五的紅翅膀蜻蜓,在葦尖、麻葉和草片上歇腳;而隱藏深處的紅脖水雞兒,只有蝴蝶大小,啼唱得婉轉迷人,它的窩搭在擦著水皮兒的蘆葦半腰上,一聽見聲響,就從窩里鉆進水里,十分難捉。沙岡上散布著郁郁蔥蔥的柳棵子地,柳蔭下沙白如雪,大熱天躺在白沙上,身心都感到清涼。②

圈注原文圈注原文圈注原文環境優美,凸顯“荷花淀派”的寫作風格。疊詞運用增強文章的音韻美和節奏感。“躍”說明水淺,展現了農村生活的淳樸風情。何滿子最喜歡到河灘上玩耍。光著屁股浸入河汊,撈蝦米,掏螃蟹,摸小魚兒;鉆進葦塘里,搜尋紅脖水雞兒,驅趕紅蜻蜒滿天飛舞,更是有趣;但是,最好玩的還是在大樹下、茂草中和柳棵子地里,埋下夾子和拍網打鳥。③③一系列動詞展示了何滿子的天真活潑。語言具有地方方言特色,也展現了生活的情趣。望日蓮也來到了高高的沙岡上,她坐下來喘了口氣,就折了兩大把柳枝,編成一個遮陽的柳圈兒;她連一頂破草帽也沒有。柳圈兒編成了,她把那一條粗大油黑的辮子盤繞在頭上,然后再戴上柳圈兒。這時,何滿子一定要采幾朵火紅的、金黃的、潔白的、絳紫的、天藍的野花,插在柳圈上,想把蓮姑打扮得更好看。望日蓮又脫下身上那打滿補丁的藍花土布小褂兒,扔給何滿子,叮嚀說:“給我看著!你打鳥兒別像斷線的風箏,有男人來,趕緊喊我。”④④展示望日蓮的勤勞、心靈手巧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何滿子見她的胸脯上還七纏八繞著一塊長條子破布,便說:“蓮姑,把這條子破布扯下來,多涼快。”“放屁!”望日蓮臉一紅,“姑娘家能脫光膀子嗎?”⑤

圈注 ⑤反映當時農村生活的艱苦。語言幽默風趣。
總結性閱讀要求:
故事概述:望日蓮帶何滿子去河灘打青柴。何滿子為望日蓮捕鳥及偷瓜。望日蓮因思念周檎倍感傷心,何滿子安慰望日蓮。
人物特點:望日蓮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疼愛何滿子,深愛著周檎,樂觀地面對艱辛的生活,對幸福生活充滿期待。何滿子天真無邪,機靈活潑,愛憎分明,調皮幽默,和蓮姑親密無間。
作品主題:記敘了望日蓮和何滿子姑侄親密無間的故事,既展示了當時生活的艱辛,又贊美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質樸純真、多情重義。
讀后感:略
我的質疑和疑問:略
第三步:力求隨文悅讀,自由圈注。
第一步、第二步閱讀卡片施行一段時間后,可以先對自覺的學生實施“隨文悅讀,自由圈注”步驟。即學生按照課標要求和教師推薦,自由選擇名著,隨文“悅讀”,自由標注(執行前兩種讀書卡片的相關要求)。等條件成熟后,再要求全體學生隨文“悅讀”,自由標注。這里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
另外,名著閱讀應該是初中學生自覺的選擇,僅靠語文教師監督著讀是不可能落到實處的,這樣的“路”走不快,也走不遠。語文成績優秀、作文文筆好的學生無不是主動地閱讀名著,并在閱讀過程中享受到了無窮的樂趣,變閱讀為“悅讀”。
“隨文悅讀,自由圈注”的好處在于,學生閱讀名著可以不受指定章節的限制,閱讀量大大增加;帶筆讀書,閱讀質量得到保證和優化。久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質的飛躍,比教師苦口婆心地教授閱讀答題技巧和寫作技法強多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是為了不教”,名著閱讀也是達成這一目標的不二選擇。
(作者為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冶山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