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洪燕+羅緒強
摘 要: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出現脫節問題,其主要原因為缺乏將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意識,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水平低,就業指導機構的職能尚未充分發揮,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與專業教育之間缺乏內在統一性。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要增加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推進就業指導教師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充分發揮就業指導機構的各項職能,構建與專業教育相統一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校;就業指導教育;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B
一、高校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現狀
2003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納入日常教學。同時在高校的日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也注重文化素質的培養,各高校也都成立了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等相關機構,為學生解決就業方面的相關問題,但是大多數高校在將專業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有效結合方面并沒有明確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學生不了解就業市場對專業素質的需求,對個人專業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無法提高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用人單位無法招聘到符合崗位要求的畢業生。因此我們要從上述問題出發,促進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合理引導和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
二、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問題的分析
1.缺乏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意識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多以宣傳就業政策、講授就業技巧以及開展專題講座為主要方式。就業教育的內容中幾乎很少提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培養,但是大多數畢業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專業情況就業。同時,當今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接觸較少,大多數學生社會閱歷較淺,實踐經驗不足,視野不開闊,對他們自身所學專業知識的認識并不清晰,在專業課程的學習方面也存在盲目性。在大學四年中,結合專業特點建立就業觀的意識不強,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加強專業教育。
2.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有限
就業指導工作不是一項簡單的事務性工作,而是對各項業務要求很全面的系統工程,需要一支具有廣泛社會閱歷、豐富專業知識、高水平專業化的師資隊伍為基礎支撐。然而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一般由班主任、輔導員或任課教師兼任,師資隊伍不夠穩定。近年來學生對專業化就業指導需求不斷增強,但大部分教師沒有專業化的知識背景,專業知識儲備和專業實踐經驗方面也比較欠缺,很容易出現就業指導工作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足等問題。同時,他們所掌握的就業指導方式和內容單一,很難做到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因此建立一支懂專業、高素質的專職教師隊伍勢在必行。
3.就業指導機構的職能尚未充分發揮
目前雖然大多數高校都設有就業指導中心等相關機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就業指導機構人員編制不足,經費偏少,偏重行政管理職能,而服務職能和教育職能發揮較少,導致相關工作人員只是從事一些程序化的工作。例如宣傳就業政策、報送就業率、發布就業信息等,對學生幾乎談不上指導。同時,由就業指導中心開展的就業指導工作大多只針對畢業生開展,對非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服務和就業教育缺乏,就業指導機構應有的職能發揮有限。另一方面,日常具體的就業教育工作主要由各院系承擔,但各院系并未高度重視日常的就業教育工作,只是簡單地安排就業指導課程,傳達上級的就業政策,在促進專業教育與就業教育融合關注著力不夠,往往兩者是分離開展的,使得學生對日常開展的就業教育缺乏興趣,對所學專業今后的就業前景又缺乏了解。
4.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與專業教育缺乏內在統一性
大多數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能夠促進學生就業和提高學生就業素質的認識還有待提高。當前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主要是由各院系承擔,雖然已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日常教學中,但相比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對于就業指導課程,大部分教學單位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沒有注重教學質量。主要問題包括以下方面:未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教研室,沒有系統的、有專業針對性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與專業特性分離;教學形式多以任課教師講授為主,結合專業的實踐教學、素質教育較少,沒有建立高水平、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未建立嚴格的教學質量檢查和考核評價體系。這樣很難確保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促進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對策
1.增強就業指導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在大學生進校時較少針對大學生開展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在大學生剛進入學校時,幫助大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可以為學生日后確定奮斗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高中階段選擇專業時對專業的基本情況了解甚少,進校后專業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更談不上專業定位。學校應當在學生進校時讓學生充分了解與本專業的就業方向和國家的就業政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同時,要引導學生了解與專業相關的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準入證書等相關知識,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大二、大三階段,高校應開展具有專業特點的就業指導課程。進入大二、大三以后,能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專業有進一步的了解。此時應重視專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讓學生明確所學的專業知識未來會為就業崗位提供怎樣的服務,以及未來的工作崗位需要學生具備哪些與之相匹配的素養,做到學以致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應將專業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相結合,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促使學生為自己量身打造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道路。
2.推進就業指導教師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
有計劃地選送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師等相關從業人員的資格培訓,取得資格認證,強化其職業性和權威性。應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專業培訓,因為大多數指導教師沒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的相關專業背景,所以要不斷加強專業培訓。具體可以采用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方式,拓寬指導教師的知識面,實現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大部分任課教師是從高校畢業后又直接進入其他高校工作,缺少職場經驗。為了解決指導教師社會閱歷淺、專業知識缺乏的難題,可以幫助指導教師了解行業、企業、職業相關情況,積累“實戰經驗”。
例如,邀請有實踐經驗的職場人士定期與就業指導教授進行座談,同時召開行業培訓會、座談會、招聘會以及現場提問交流等方式加深對就業市場現實情況的了解。也可以安排就業指導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鍛煉實習,送就業指導教師去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掛職,使其切實參與到企業的日常工作中,熟悉招聘流程,明確崗位任職標準。這樣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才能更有效地針對用人單位的需求,實現人職匹配。
3.充分發揮就業指導機構的各項職能
加大就業指導機構經費的投入力度和完善人員配備,充分發揮就業指導機構的作用。將“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從市場、學生、學校三方面入手,多方面拓展就業渠道。
一方面,學校就業部門積極到多地區為就業生尋找就業出路,加強就業指導機構與用人單位的聯系,發揮就業指導中心的外聯作用,搭建廣闊的就業平臺,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向用人單位推薦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另一方面,高校要積極引進地方政府、各地人才市場和企業進入高校,構建高校、畢業生、企業、政府的“四贏”局面。邀請有實踐經驗的職場人士擔任兼職教師,不定期地為學生開展結合職場專業實踐的講座和實踐活動。就業指導機構積極組織開展就業能力訓練,包括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單位實習、課程實習、專業綜合實習、走訪企業、模擬面試、模擬招聘等內容。讓學生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就業市場對學生專業素質的要求,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4.構建與專業教育相統一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既要強調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更要注重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職業管理能力,使專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方面,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引導學生做出基于行業背景、專業特色和個人特征的學業、職業規劃;另一方面,學生根據學業、職業規劃指導自己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課學習,結合學科專業教育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真正做到讓專業教育服務于就業,就業指導促進專業的發展。
各院系在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時更應該注重課程的立體性,而不是對畢業生進行簡單的求職指導。部分高校有一些較好的經驗可以借鑒并推廣。大一學生剛進校,對專業了解較少,可以開設一些有關專業介紹的課程,由有經驗的相關專業老師授課;大二階段,學生已經基本適應大學生活,諸多方面都有所思考和困惑,此時可以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進行合理的學習和職業規劃。大三階段,學生對自己的目標和規劃已經有了基本的判斷,可以開設一些專題講座,例如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輔導,考研輔導,創業課程等,同時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大四階段,開設一些介紹求職技巧的課程,解決畢業生在求職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教研室,制定針對不同專業的教學大綱,結合市場需求安排課程內容和實踐活動。建立嚴格的教學質量和考核評價體系,以評促建,建立用人單位、學生、指導教師、教學管理部門四方聯動的評價體系,以評促改,改進教學大綱、授課內容,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切實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常衛恒.對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8):82-83.
[2]趙 勁.促進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師資“專職化”的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5,(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