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澍,齊建國(延邊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常見的幾種現象
劉 澍,齊建國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就目前來看,我國教育部門雖然多次對青少年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改革,但由于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他們必定在體育訓練中暴露出許多問題,如厭學、訓練盲目、出現運動損傷、不遵守規范等。另外,青少年體育訓練還受到自然環境、學校教育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以及自身家庭環境的多重影響。因此,學校的領導者與體育教育者,即體育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青少年體育訓練中的幾種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從現象中發現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更加有效地開展青少年體育教學,真正促進青少年體育技能的發展。
提到厭學,很多人會想到學生不去上課,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也不做作業。同時,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厭學”,通常認為學生是不喜歡文化課,如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等,但就體育這種以課外活動為主的課程來說,他們認為學生不會不喜歡上體育課。但事實上,目前很多青少年的確不喜歡上體育課,尤其是一些有“特殊原因”的青少年,如身材肥胖者、身材瘦弱者、懶惰者、內向者,還有一些青少年患有網癮,喜歡上網聊天與網絡游戲,經常逃體育課。
針對上述現象,體育教師應當從2方面著手開展工作:(1)改進體育教學的內容,即優化體育教材,從學生最為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入手,除傳統的田徑項目、球類項目、游泳項目之外,可以融合一些我國傳統優秀體育項目,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在開展這項工作過程中,體育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學生調查,可以通過調查問卷,也可以通過對話訪談的形式,“挖掘”出學生真正喜歡的體育項目,讓青少年體育訓練工作做到有的放矢。(2)改進體育訓練方法。傳統的體育訓練方法主要是體育教師首先示范,然后指導、監督學生進行反復、枯燥、長時間的訓練,這必定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體育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創新,在訓練過程中應用一些帶有生活化、游戲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訓練過程的樂趣與價值。
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發育成熟,但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表現欲望,希望通過某項活動證明自己。體育運動具有非常強烈的競爭性,參與體育運動能夠充分展示運動者在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度、柔韌性等方面的優勢。因此,很多青少年,尤其是男生非常喜歡體育運動。但是,正是由于他們具有迫切表現自己的欲望,在體育訓練中很多青少年不考慮自身的身體素質,選擇一些不適合自己,即自己在這些體育項目中根本沒有體能優勢的項目進行訓練,進而致使自己受到挫折、失敗甚至身體損傷。另外,有些青少年雖然選擇了自己最為適合的體育項目,但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不按照體育教師的教學計劃,自己盲目訓練,為了盡快完成訓練任務,隨意加長訓練時間、增強訓練力度,最終導致身體受到嚴重的損傷。
針對上述現象,體育教師要從3方面開展工作:(1)肯定青少年喜歡體育、學習體育、參與體育的意識與行為。面對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訓練的現象,體育教師一定不要打擊青少年的積極性。(2)要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與他們一起分析各類體育項目的特點,然后再指導他們如何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項目、制訂訓練計劃。(3)注重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造成青少年訓練盲目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體育教師在未確定他們完全掌握體育基礎理論知識之前,就讓他們進行體育訓練。為此,體育教師要指導青少年體育訓練之前,向他們講解必要的體育知識,如各種體育項目的種類、特點、競賽規則等。在青少年體育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根據青少年的具體表現,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補充工作。
與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骨骼比較結實、強壯,并且韌帶靈活性較好,因此他們很少在體育運動中受傷。但是,很多青少年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如上面提到的盲目訓練)或一些外在因素(如體育教師指導不當、場地狹窄、體育器材老化等)影響,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在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主要有擦傷、劃傷、骨折和肌肉損傷等。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一方面給青少年的身體帶來一定傷害,同時也可能減弱他們繼續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與積極性。
針對上述現象,體育教師要做好3個方面的工作:(1)在體育訓練之前,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即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講解全面的體育運動損傷知識,讓青少年了解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種類、危害。(2)要教會學生幾種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措施,讓他們學會“自救”。(3)要提高自身的判斷力與應急事件處理能力,不僅要在發生事件后做到頭腦清醒、思維敏銳,冷靜、沉穩地解決問題,還要及時發現青少年體育訓練過程中的潛在危險行為。
從性格特征上分析,青少年活潑好動、年輕氣盛,常常因為細小的瑣事產生很大幅度的情緒變化。在體育訓練過程中,能夠引起青少年情緒變化的“火種”有4類:(1)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與他們的預想不符,如體育教師教學嚴厲,在語言表達、行為舉止方面過于苛刻。(2)體育訓練過程枯燥、艱苦、周期長。(3)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優劣差異明顯,某些成績較差的人就妒忌那些成績優異的人。(4)由于某些訓練項目帶有激烈的對抗性,容易引起青少年肢體上的碰撞,進而激化矛盾,出現打架、斗毆現象。
針對上述現象,體育教師要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1)在體育訓練過程中融合體育文化、道德規范內容的教學,從思想意識上促進青少年對人文、道德規范的認知與理解。(2)要在體育訓練項目中多組織、安排一些團隊競賽,以“團體合作才能順利完成”為原則,增強青少年的合作意識與奉獻精神。(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與生生關系。要做到這點,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做到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做好青少年的榜樣,同時需要青少年不斷增強自身的人際溝通能力與道德素質。(4)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指導青少年多搜索、觀看一些體育名人的新聞、自傳與比賽視頻,借助體育名人所彰顯出來的自豪感、文化感、國家榮譽感促進青少年思想意識的深化。
就目前來看,我國絕大多數初高中學校都已經普及了體育課。但是,在我國一些偏遠、貧窮地區,如西南的云貴地區以及西北的新疆、甘肅等地,依然有很多初高中學校沒有開設體育課,連最基本的體育場地與體育器材都沒有。當然,國家這些年來一直做了大量的扶持工作,在一些地區也極大改善了他們的體育教學條件,這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同時我們也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我國所有地區的初高中學校都有完善的體育場地與充足的體育器材,青少年身體素質會越來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講的是我國一些貧困地區的體育教學發展現狀。而對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初高中學校而言,部分學校出現了“重文化教育、輕素質教育”(這里專指體育教育)的現象。雖然它們也開設體育課,但體育課只是作為學校總體教學計劃的一小部分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更不要提科學、系統、完善的青少年體育訓練了。這需要引起我國教育部門對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一方面,加大青少年體育訓練場地建設、器材購置;另一方面,學校要嚴格審視自己的經濟實力,切忌盲目跟風,看到其他學校體育場館大、體育器材多,也花錢建、花錢買,最后自己入不敷出,產生很大的經濟負擔。
青少年體育訓練要科學、全面、系統、有計劃,既不能“想當然”,也不能“無為而治”。上面講到的幾種現象只是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常見的幾種,還有其他現象存在于具體的訓練過程中,都需要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認真分析與整理,并制訂出多層次的解決策略。
[1] 謝勝穎,孫穎.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08(1).
[2] 竇林濤.關于青少年體育訓練方法的探微[J].赤子(上旬刊),2015(16).
[3] 浦睿.關于青少年體育訓練方法的探微[J].當代體育科技,2012(12).
[4] 魯浩文.青少年體育訓練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
G812.45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3-012-02
2015-01-20
劉澍(1993 ~)。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齊建國(1976 ~),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