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 恒(寧夏彭陽縣第一中學,寧夏 固原 756500)
寧夏南部山區高中體育特長生現狀
——以寧夏彭陽縣第一中學為例
晁 恒
(寧夏彭陽縣第一中學,寧夏 固原 756500)
1.1 研究對象
寧夏南部山區高中體育特長生現狀。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以寧夏彭陽縣第一中學體育特長生84名學生(其中男生78名,女生 8名),體育教師13名和擔任特長生文化課教師16名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24份,回收有效問卷124份,回收率為100%,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整理和分析。
1.2.2 訪談法
通過深入與上述學校的教師、學生進行交談,了解當前體育特長生狀況,有效地分析體育特長生的現狀。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7.0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1 高中體育特長生所在的學校體育教學環境分析
2.1.1 專業教師配備失衡
寧夏彭陽縣第一中學是南部山區完全高中,體育特長生有100多名。其中專業輔導體育教師男教師11名,2名女體育教師。調查顯示,學校體育教師重點集中于籃球專業,占57%,使部分項目無法開展,如足球、武術和體操等。此外,學校女體育教師僅2名,這也無形之中造成了體育特長生培養方面男、女生比例嚴重不平衡,當然這也與體育專業招收政策有一定關系,和女大學生就業也有一定關系。
2.1.2 評價缺失、認識存在偏差
從調查中發現學校在對體育教師高考體育特長生培養機制上采用的是一種傳統意義上評價模式,它看重體育教師培養學生的“量”,而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重視“質”的問題。學校對體育教師培養體育特長生重點在于看體育特長生專業成績,沒有考慮體育特長生文化課成績,這也必然造成了在體育教師更重視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體育教師對于體育生文化成績的關注和態度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文化學習的態度。通過統計教師對體育特長生文化成績的態度傾向,有62.67%的教練選擇了把體育成績看得更為重要,30.40%認為文化課最為重要,7.83%的認為體育和文化課一樣重要;對體育生文化課成績態度傾向調查表明,有37.65%的認為體育成績更為重要,56.65%認為文化課最為重要,5.74%的認為體育和文化課一樣重要。此外,通過體育教師對高考成果評價態度取向調查結果表明:有71.42%的認為不科學,7.14%的認為完全科學,14.28%的認為科學,7.14%選擇不確定。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這與學校對高考體育教師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和局限性有一定關系,最終導致教師對特長生管理不到位,認識存在偏差。
2.1.3 觀念落后,管理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體育教師教育理念偏激,觀念落后,重競賽訓練輕管理育人,文化課教師與體育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溝通交流,造成學訓分離。從圖 1和圖 2 可知,這種重“特長素質”輕“全面發展”的培養理念和管理模式將會導致學生畸形發展,影響了學生的特長和文化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導致教育目標失衡。體育教師對學生文化課關注度調查結果顯示,僅43.18%教練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關注。
2.1.4 教學模式陳舊單一
對教師對體育特長生實施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表1),教師在對體育特長生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沒有采用“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來組織教學。
在對教師同等條件下對體育特長班運用激勵語言相對其他班級調查結果顯示,有12.5%的教師多一些,有25%差不多一樣,50%少一些,有12.5%很少。教學模式沒有針對性性進行,導致教師對體育特長生無形中產生了偏見,造成對特長生教學處于一種放任自流的教學組織。在對文化課教師因學生基礎太差選擇放棄教師教所教學的學科,教師對該學生采取的方式是31.25%的教師選擇了針對性進行輔導和鼓勵,有37.5%的教師則放棄了學生,有37.5%的選擇看情況。
2.1.5 合作交流意識不足
對體育教師與教體育特長生所在班的文化課教師針對學生學習情況交流結果顯示,64.28%的體育教師每學期交流次數不多(不超過4次),進行經常交流的沒有,偶然交流的為35.71%。這說明教師之間相關溝通交流意識淡薄,合作意識不足。也造成了文化教師對體育特長生關注度不足,通過對文化課教師能否說出所教體育特長班10名以上學生名字,調查顯示,僅有 12.5%教師沒有問題,有50%教師不能。
3.1 文化基礎薄弱,學科選擇偏差大
對學生學科和班級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體育特長生重點集中于文科特長班。體育特長生主要來源于文科班的原因在于,大多數學生文化基礎弱,尤其是數學和英語兩學科。調查表明,75%以上體育特長生在全年級文化課成績處于中下水平,52.27%的學生由于文化課基礎差,升學壓力較小才選擇了體育專業進行訓練。

圖1 文化教師對體育生管理態度對照

圖2 體育教師對體育生管理態度對照
3.2 訓練時間短
寧夏體育專業考試成績總分100分。高考體育專業考試每年4月~5月期間。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有效通過專業考試是每個體育教練員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由于高二第一學期學生面臨著多門文化課學業水平測試,所以訓練時間(9月~12月)不足3個月。調查表明體育特長有50.4%的學生高二第一學期參加體育專業訓練,30.5%的學生高二第二學期參加體育專業訓練,甚至有18%的學生高三參加。
3.3 學習動機明確,規劃清晰
對學生學習規劃調查統計,結果顯示:84.09%體育特長生有明確的所要報考的大學,說明學生在參加體育專業訓練有明確的動機,即通過體育專業考試能進入大學,且有75%的學生能夠理解體育院校招考信息;但有29.54%的學生認為體育院校沒有體育一本院校,有13.63%的學生不清楚,說明學生在規劃目標方面不是太高,這一方面與學校近年來很少考上體育一本院校,(如北京體育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有關,另一方面與教練認識不足和平時宣傳不到位也有一定的關系。此外,在對學生遇到基礎比較差的科目,如英語、數學學習時,61.18%給予一定時間努力學習去提高;有75%的學生在體育或文化課方面有一定困難,會主動彌補自己的不足。調查也說明大多數體育特長生選擇體育專業有明確目標。
4.1 結 論
邊疆民族地區高中體育特長生培養機制和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調查結果表明,邊疆民族地區學校體育專業教師配備失衡;高考成果評價機制缺失、認識存在偏差;觀念落后,管理不足;教學模式陳舊單一;教師間合作交流意識不足。邊疆民族地區民族體育特長生存在文化基礎薄弱,學科選擇偏差大;訓練時間短,專項單一集中;動機明確,規劃清晰的特點。
4.2 建 議
4.2.1 健全完善管理機制
有效的管理與科學完善的計劃是分不開的。為使體育特長生的訓練取得好的效果,體育教師必須周密地制訂各類訓練計劃。訓練計劃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現實性、預見性和應變性,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體育特長生的特點和各種環境因素。為了能讓更多的學生有目的、有效地參與到體育專業訓練之中,學校要健全和完善體育特長生選拔制度、管理制度和評價機制。此外,主管部門則要招聘一定數量不同項目教師(特別要招聘一定數量的女教師)調補項目空白。

表1 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調查統計表
4.2.2 科學管理,因材施教
體育體育特長生學習任務重,訓練時間較短,專項能力以及心理素質方面相對較差。教師要積極配合,齊心協力,管理到位,堅持“選好苗子→抓好基礎→分層教學→系統訓練”4步走戰略。學習和訓練相輔相成,學習和訓練是體育生得以生存的兩大支柱。因此,在教學和訓練中要努力處理好體育訓練與文化課學習兩者的關系,要教會學生用“兩條腿走路”的能力,建立硬性的特長生文化補習制度。
4.2.3 轉變管理理念
對于學校來講,對每個特長生都給予了百分之百的希望,本著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理念,學校理應切實全面關心和教育每一名體育特長生,學校應成立體育特長生管理領導小組,由校領導、教學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和體育組長以及總教練組成,定期研究和解決體育特長生教育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同時還要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如定期召開體育教師與班主任聯席會和體育特長生家長座談會,制訂體育特長生思想品德評價辦法、建立體育特長生文化課學業補習制度,把中學體育特長生的業余訓練和文化課的學習納入學校或教務處的工作計劃之內,定期檢查。
4.2.4 加強培訓制度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復雜的生命體,都有其獨特的成長方式和軌跡,體育特長生更是一個特殊的教育對象,需要以教練員為主的教育團隊悉心雕琢。因此,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和提升學習能力非常重要。首先,提高教練員的綜合素質和和職業道德水平,規范教練員執教行為,提高科學育人水平。同時,教練員還要加強訓練科學的學習與研究,不斷借鑒和探索先進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制訂科學實用的訓練計劃,做到訓練目的明確,訓練方法實用有效,提高課余訓練的水平與質量,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提高訓練質量。
4.2.5 增強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的培養是培養高中體育特長生的關鍵所在,是特長是成才的“核心”。從特長生進入高中開始,學校就必須對特長生學習進行跟蹤管理。建立“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學生”的特長生文化成績跟蹤調查體系。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互動,為體育特長生的意志品質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綜上所述,如何管理好南部地區學校體育特長生是一個非常艱辛、復雜和困難的過程。對于高中體育特長生的管理,只有能夠做到恰當地處理好文化課學習與術科訓練“兩條腿”走路的關系,制訂好切實科學有效訓練計劃,強化學校科學評價管理機制,增強管理之間的凝聚合力,因材施教,動態分層,才能真正意義促進邊特長生培養機制長期有效的發展。
[1] 付興.有效管理體育特長生三點經驗[J].中國學校體育,2009(11).
[2] 楊昌國.淺談體育特長生管理策略[J].才智,2008(1).
G807.3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3-126-03
2016-01-27
晁恒(1980 ~),中教一級,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