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真*
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對韓漢語典型語音偏誤教學述評
潘真*
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韓漢語;研究現狀;創新
(一)課題來源
在自身學習韓語與韓國留學生接觸中,我了解到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由于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在語音方面存在著共同的問題,例如f、o、r、a(├)、u(┬)等等,本文旨在解決實際問題。
(二)選題意義
通過研究韓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語音方面的難點,了解兩種語言的現狀及兩種語言的歷史和現實之間的關系,從而找到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以提高韓國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能力。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外對于韓國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研究主要都是集中于從整體上或者說從整個語音方面來進行的,是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探討的,以此得出一些宏觀的理論和教學方法,其中值得我們借鑒之處自然有很多,例如第二語言習得受到母語的影響;受到本國文化和思維習慣的影響;遷移理論,正遷移和負遷移。還提到了韓國學生可以根據這些學者得出的理論和總結出的方法來針對性地學習,進行有意識學習,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糾正,自我改善,自我提高。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研究課題和內容太過寬泛,很少從微觀的角度入手分析,很少提出對于韓國學生學習一些不易掌握的音如f和r等字母發音的具體方法。
目前,中國國內對于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語音方面的主要文獻有《漢韓語音比較與對漢語語音教學研究》,《漢韓語音對比與教學》,《韓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等。這些文獻都研究了漢語和韓語的語音系統,列舉出一些對于韓國學生不易掌握的音,但是對于課堂教學方法關注不夠,沒能或很少提出較為系統的針對這些難點的教學方法。因此,對于國內文獻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從理論方面來說明母語對第二語言的遷移作用。這類文獻的主要依據是以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為基礎,綜合偏誤的原因而得出結論。這類文獻主要列舉的例子是b()、p()、d()、t()、g()、k()。(洪凱云,2011;高瑋,2013;樂守紅,2009;陳艷敏,2011)清輔音和濁輔音的混淆問題,韓國學生經常濁輔音和清輔音不分,原因在于韓國語并沒有像漢語一樣那么明顯的音位的區分,韓國學生經常收到母語的影響,不注意區分清輔音和濁輔音。例如:韓國語中,。一般情況下,這個音放在前面的時候,就會發出清輔音的音()但是,如果放在后面,比如這個音就是濁輔音。原因是收到了前面音尾音的影響。因此,韓國語中,清輔音和濁輔音的區分沒有特別明顯,在漢語的學習中,受到母語的影響,也因此經常混淆清輔音和濁輔音。
第二類是韓國學生發音情況調查。這類文獻只是從宏觀方面進行調查,得出了調查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從而得出結論(高美淑,2013)。這些結論是數據、事實方面的結論,并不是關于韓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的結論,也不是關于教學的結論。
第三類文獻的內容提到了一些典型語音偏誤,但是不全面,除了文獻中提到的語音偏誤之外,還有其他的典型語音偏誤。例如提到了對于韓國學生來說,不容易發出的音,f、o、r等音(申東月,2005)。原因在于韓國語中沒有這些音。在韓國學生學習其他語言時,即便遇到了要發f、o、或者r的音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發出這些音,而是找其他的音來替代。例如f()、r()。這些文獻中基本只提到這些不容易發出的音,而并沒有提到像第一類所說的容易混淆的音。
第四類文獻雖然列出了比較全面的語音偏誤,但是沒有分析原因,只寫了教學策略或者寫了相對的教學策略,但是沒有分析偏誤的原因。總之,內容不全面。例如提到了b、p、d、t、g、k、f、o、r還有zh、ch、sh、z、c、s等音(張頌,2009;陳秉江,蔣天嵐,2010;馬洪海,2009)。這些文獻基本是先對這些容易出現偏誤的音進行簡單的說明,然后就是一一列舉相應的教學策略,但是并沒有詳細地分析產生偏誤的原因,或者較少涉及偏誤產生的原因。
國外對于該課題的研究并不多,較為著名的有韓國高美淑的《漢韓塞音,塞擦音的對比試驗研究》。這篇文章提到了例如f和r等對于韓國學生而言較難掌握的音,較少涉及這些音在實踐中的教學方法。
(一)目標觀點
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分析出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的f,o,r和b/p,d/t,g/k等音發生困難的原因,并且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法,針對性地訓練以糾正所發生的偏誤,達到改善并提高韓國學生學習漢語中不易掌握的音的能力。
(二)思路框架
本論文的研究課題為:對韓國學生在學習漢語過程中不易掌握的一些音的探討。此課題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論。第二部分第一點是對韓國學生不太容易發出的音即f,o,r的探討,第二部分第二點主要是對韓國學生容易混淆的一些音即b/p,d/t,g/k的探討。第三部分是結語。其中在第一部分鐘我們會探討與該課題有關的一些內容,例如:漢語和韓語的歷史發展,現狀以及各自的語音系統等。在第二部分中會探討f,o,r等音的正確發音方法,韓國學生不易發出這些音的原因,改善方法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在第二部分中我們還會探討上面提到的韓國學生容易發生混淆的一些音的具體正確的發音方法,韓國學生發生偏誤的原因及表現,糾正的方法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三)創新之處
本論文相對于目前國內外大部分著作而言,提出了韓國學生在不易掌握的一些音上出現偏誤的原因和表現,以及相應的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除此之外,對這些音進行了分類。第一類:容易混淆的音:b、p、d、t、g、k、zh、ch、sh、z、c、s。第二類:不容易發出的音:f、o、r。并且對這兩類音出現的偏誤的表現、原因以及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詳細的說明。
[1][韓]高美淑.《漢韓塞音,塞擦音的對比實驗研究》[J].漢語學習,2013,7(51).
[2][韓]洪凱云.《漢韓語音比較與對韓漢語語音教學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5(5)(總第167期).
[3]高瑋.《漢韓語音對比與教學》[J].現代語文,2013.09.
[4]申東月.《漢韓語言接觸對韓語語音發展的影響》[J].民族語文,2005(6).
[5]張頌.《韓國人學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J].科技信息,2009(31).
潘真(1992-),男,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H195.3A
1006-0049-(2016)16-00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