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勝祥(云南經濟管理學院財經商貿學院 云南 昆明 650304)
我國高等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者勝祥(云南經濟管理學院財經商貿學院 云南 昆明 650304)
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體育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我國教育的現代化、社會化提供了保障。充分實施體育教育更有利于高校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來的教育方針。隨著全民健身的新的體育理念產生和傳播,高校的體育教學要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同時,由于高校在體育教學領域中的諸多原因,比如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式單調、教學設施不完善以及高校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等原因也阻礙了我國專業體育人才的培養。本篇文章主要采用文獻綜述法對我國高等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探究,通過對當前我國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完善我國高等教育體育專業的教學,促進我國高等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高等院校 體育專業 人才培養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不同種類的人才需求量增加。為了滿足社會對體育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國高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設了高等體育教育,開始實施專門的體育人才培養。經過將近三十年的發展,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社會提供了許多高質量的體育專業人才。但是隨著我國高校擴張政策的開放,高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很多以前不能上學的學生都涌入高校。特別是體育專業,由于擴招,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同時由于數量眾多,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在逐年下降,從而嚴重影響到了我國高等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和社會新形勢的變化,高校應該積極地發現在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認真反思,從而結合社會的人才需求以及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及時轉變教學措施,從而不斷提高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
1.1、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發展歷史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等方面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體育的鍛煉的認識也越來越高。在這個時期,我國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及《全面健身計劃綱要》,在將體育進行立法的背景下,一時之間掀起來一股全面運動的風潮。一直到今天,全民健身的體育理念已經得到廣泛傳播并已經在實際工作當中展開。這時,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轉變,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量明顯提升。作為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質量各類人才的高校,為了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體育專業應運而生。在目前為止,我國高等院體育專業的發展已經走過了三個里程。
首先是萌芽階段。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發展,為了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開始積極探索體育專業。天津體育學院在1993年率先開辦了社會體育專業,盡管是專科層次,但是在當時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隨著高校的繼續探索和研究,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陸續開辦了體育專業,為我國的體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其次是快速發展的階段。在1998年,我國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各個院校對自身的專業進行了調整,擴大了招生數量。體育專業經過五年時間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體育類專業規模得到迅速擴大。在很短的時間類,體育專業由一個新興專業成為了一個較為熱門和常規的專業。
最后是內涵發展階段。自從1998年我國的擴大招生造成了一時之間高校學生總數的井噴狀況,從而使高校的教學造成了很多的人才培養質量問題。特別是體育專業,因為專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體育專業的人數更是直線上升,這為高校的體育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在發展過程中,于2007年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頒發了《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意見》以及《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之后,狠抓學校的質量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為因為高校擴招而造成的人才培養質量問題。2008年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在元月啟動了全國高等體育本科專業規范研制工作。至此,教學質量工程全面展開,一直到今天,質量工程的充分實施和實現以及社會體育專業規范的研制和社會體育研究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的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進入了內涵發展階段。
1.2、我國高校當前體育專業發展的規模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截至到2010年,有216所高等院校的招生計劃中有招手體育專業的計劃,除了我國內陸的青海省意外,各個省、市以及自治區都有相應的布點院校(見圖1)。從這狀況中可以明確看出,我國當前的高效的體育專業發展規模宏大,辦學分布較廣,而且隨著人們體育觀念的加深,高效對體育專業的辦學質量也就越來越重視。
總的來說,由于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發展較晚,且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和阻礙,從而導致我國當前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仍舊不能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高校和相關的研究人員清楚地看到這些問題并加以研究,為能夠切實地解決我國當前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問題提供依據。

圖1 2010年我國招手體育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地區分布狀況
2.1、專業設置較少,遠遠達不到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要
體育領域非常廣泛,所以,高校體育專業設置的廣泛性直接影響著社會對不同體育人才的需求。要想實現學校體育專業的不斷發展和成長,就必須要提高高等院校的體育人才在社會中的競爭能力,滿足社會對各類體育人才的需求。通過筆者對相關文獻資料的翻閱,了解到我國最初的體育發展模式是參照蘇聯的教學模式,一般只有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兩個專業。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我國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來的教學理念之后,為了適應社會的要求,又陸續增設了體育管理專業、運動心理專業和警察體育專業。在后來的發展中,壓縮成五個體育專業:即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社會體育、以及民族體育。盡管這樣,我國的體育專業設置仍舊要少于西方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的體育專業設計就較為完善,包括體育科學專業、運動學專業、體育交流專業、健康專業以及老年人體育和休閑運動專業等等。就我國目前的體育專業設置來說,還遠遠達不到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這是限制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2.2、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缺乏具有特色的課程設置
高校體育人才的培養,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人才的質量,開展特色教育。具有特色人才才能夠受到社會對體育人才的親睞。但是,要想培養具有獨特特色的體育人才,必須要優化體育的知識結構,優化課程設置,只有課程設置具有特色,培養的人才才具有特色,但是當前就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來說,首先是課程設置單一,較為注重專業教育的縱向發展,必修科目較多;其次是選修課程較少,且限制選擇的課程也很多,限制了學生的體育發展的動力和條件;最后是在高校的體育專業教育中缺乏人文科學培養,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從而導致學生的的知識面狹窄,自主性不強,社會適應能力較差,也不能滿足社會的職業需要。
2.3、高校體育專業教學中體育教師的隊伍的素質不高
高質量和具有專業特色的體育人才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組織者和踐行者,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水平高,才能夠滿足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專業的教師很多都是以前較為狹窄的體育專業教學模式中培養出來的,他們的知識結構本身就有待完善。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也會用自己學到的狹窄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結果就可想而知,也就導致了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在充分認識到我國當前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不足之后,就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從我國高校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特色專業的構建以及教師的綜合水平等方面加以改進。
3.1、優化高校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
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領域上來說,必然會影響到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高校的課程設置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向。所以,在新時期,高校要及時優化高校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改變原來的必修課的比例過高,選修課程較少的局面,且要重新衡量技術教學和理論教學之間的關系。在體育課程不斷社會化的背景下,應該提高選修課程的比重。在必修課中設置體育專業的核心課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收到最核心、最精華以及最基本的體育知識。在選修課中,根據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生興趣愛好分為學科和術科兩個部分,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在某一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要。
3.2、強化市場本位,根據社會的需要設置特色課程
高等院校歸根到底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和高質量人才。從這個角度來說,市場人才的需求決定了高校人才培養的定位,因此也決定了高校的專業設置。對此,高校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保證專業的全面的情況下,要重點設置具有社會特色的專業,將專業設置逐漸向商業化、職業化以及產業化方向發展,擴大體育人才的就業面,也滿足社會對各類體育人才的需求,從而充分做到以市場為本位,調整高校的專業配置,樹立高等院校獨特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體育品牌形象。
3.3、提高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在高等院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專業的改革,課程的優化設置固然很重要,但是歸根到底教師才是體育教學的踐行者和實際組織者。所以,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具有重大的意義。[9]首先高等院校要定期組織進行體育培訓,包括教學技能的培訓和學術知識的培養,讓教師能夠擁有較為豐富的教學技能和理論學識,從而全面地實施教學。其次,體育教師自身也要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應用自身的知識創新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的體育專業知識得到切實提高。
高校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多方結合,包括課程的設計,專業的優化以及體育教師的素質的提高,才能盡可能全面地提高高校體育專業人才的質量。同時,高校要立足于社會對體育各類人才的需求,創設具有特色的專業,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
[1]汪元榜.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與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6,06.
[2]王淑霞,金再活.遼寧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新模式內涵[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3.
[3]劉堅,劉華,楊利珍,袁際學,張立國,李秋菊,支強,顧世輝.云南省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與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之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5.
[4]閻守扶,張蘊琨.我國高等院校近10年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研究文獻回顧[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03.
[5]許恒川,郭冠圓.淺析江蘇師范大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J].搏擊(武術科學),2013,05.
G812
A
1006-8902-(2016)-06-ZQ
者勝祥,男(1982.12-),彝族,云南雙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