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超
?
溫針灸配合運動療法對改善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董文超
山東省青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 (青島 266002)
摘要:目的討論溫針灸配合運動療法與口服藥物治療哪種更能有效的緩解骨性關節炎。方法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案,對疼痛、腫脹、活動度進行評估,觀察經干預后患者疾病的改善情況。結果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98%、觀察組總有效率41.6%,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溫針灸配合運動療法相對于口服藥物治療更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提高療效。
關鍵詞:骨性關節炎;溫針灸;運動療法;疼痛
骨關節炎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創傷、關節的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引起關節軟骨的非炎癥性退行性變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臨床可產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癥狀。常用同義詞很多,如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軟骨的退行性變可能自 20歲后期即已開始,在50歲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線片上顯示骨關節炎的表現。病變在女性往往較男性更為突出,多累及手指關節、膝、髖、脊柱等,是影響老年人活動的最常見原因。中醫屬骨痹范疇。它的主要臨床癥狀是關節疼痛、腫脹,伴活動受限,病程時間長會導致關節僵硬,肌肉萎縮[1]。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重,防治該病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西醫采用藥物的辦法緩解患者癥狀,中醫采用溫針灸配合運動療法治療患者,現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自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療骨性關節炎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關節OA臨床診斷標準[2]。以隨機和雙盲的方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1.2治療方法
1.2.1治療組采用溫針灸治療配合運動療法治療,首先要讓患者對該病有所認識,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負重,避免關節機械性損傷。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煉,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骨性關節炎關節內外纖維組織發生攣縮及粘連,從而使關節活動受限。因此應進行改善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并配合肌力訓練和有氧訓練,我們采用的運動療法主要包括主動及被動運動。采用主動運動恢復關節活動時,動作應平穩緩慢并盡可能達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維持,用力程度以引起肌肉緊張或輕微疼痛為度。被動運動是在治療醫生的協助下或患者用健肢協助進行被動運動,對攣縮組織的牽張作用較主動運動有力,活動到最大幅度時也應做短時維持。有研究認為簡單的膝關節承重及非承重屈伸訓練可改善膝關節功能并增加肌肉力量。針刺取穴:內外膝眼、足三里、陽陵泉、髕下、委中。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膝關節,使膝關節呈120°屈曲,以患者舒適為宜。消毒后取1.5寸毫針刺入穴位,行針得氣后,每次選取3~4個穴位,把1 cm的艾絨團插在針柄上,從下點燃艾條,待艾條燃盡再灸一次。待艾條冷卻后,清理艾灰,將針取出。每日1次,10天為一個療程。1.2.2對照組一般西醫治療采取服用藥物治療,一般服用改善癥狀的藥物加軟骨保護劑,鎮痛劑如對已酰氨基酚有鎮痛作用,但抗炎作用弱。非甾體抗炎藥有抗炎止痛的特點,用藥后可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軟骨保護劑:可緩解癥狀,維持和恢復關節功能。所以對照組服用藥物為:雙氯芬酸納75mg每日2次、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每次2粒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
1.3療效標準基本痊愈:膝關節疼痛腫脹消失、活動自如、浮髕試驗(-);好轉:膝關節疼痛腫脹減輕、活動基本恢復、浮髕試驗(-);無效: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程度均無改善、浮髕試驗(+)。
兩組干預后膝關節改善情況比較,見表1。

表2 兩組干預后膝關節改善情況比較 (例,%)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發生在世界范圍內的常見疾病,西醫治療主要靠服用非留體類藥物、止痛劑等方法緩解癥狀,療效不明顯且有不良作用。中醫認為骨痹多與年老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風寒濕邪侵襲局部氣血凝滯有關。溫針灸法,又稱溫針、針柄灸及燒針柄等,是一種艾灸與針刺相結合的方法。溫針之名首見于《傷寒論》,但其方法不詳。本法興盛于明代,明·高武《針灸聚英》及楊繼洲之《針灸大成》均有載述:“其法,針穴上,以香白芷作圓餅,套針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貧賤之人,經絡受風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藥餅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進。其適應證已不局限于以風濕疾患,偏于寒性的一類疾病為主,如骨關節病、肌膚冷痛及腹脹、便溏等,而擴大到多種病證的治療。溫針灸主要是通過艾灸的熱力對人體的穴位進行溫熱刺激,有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祛濕逐寒、通絡止痛之效[3]。運動療法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退行性軟骨的修復[4],徐守軍等[5]認為運動療法能取代或減少非甾體抗炎藥在骨性關節炎的使用,克服長期服藥給老年人帶來的胃腸不適、腎臟損害等不良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兩組總有效率及臨床療效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表明溫針灸及口服藥物治療骨性膝關節炎均有效,但溫針灸療效配合運動療法在改善關節疼痛,腫脹癥狀及關節活動度方面明顯優于口服藥物治療。
參考文獻
[1]孫英.實用關節炎診斷治療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院出版社,2002:331-333.
[2]關驊.臨床康復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204-291.
[3]凌一揆,顏正華.中藥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80-89.
[4]黃濤,黃昌林.不同運動方式對骨性關節炎關節功能障礙的防治[J].中國康復,1999,14(1):6-8.
[5]徐守軍,姚新苗,吳燕,等.運動療法防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3):17-18.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45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10-144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董娟201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