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微課;翻轉課堂;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081—01
近年來,翻轉課堂這種課堂外接收新知識、課堂上內化新知識的全新教學組織方式,翻轉了傳統教學過程,為教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微課是一種課程資源,也是一種新的教學與教研模式,其運用不僅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利用微課為高中信息技術翻轉教學提供強大的課程支持,翻轉教學為微課走向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與實踐提供環境支持。因此,新形勢下,在微課的制作和設計下有效構建與實施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在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理念的指引下進行微課的設計與實踐,真正實現二者的有效結合,才能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
一、微課與翻轉課堂
微課是一種以微型視頻(通常長度在5~8分鐘)為主要載體,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或某一些知識點,包括重難點、易混易錯點開展的富于直觀化、形象化的教學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課程資源。微課可以用“短、小、精、悍”來概括其特點。信息技術是對實踐性要求很強的課程,知識內容以及操作步驟在每堂課都不應占用過長的時間,剩下的課堂時間應當留給學生自己在操作過程中將這些知識、要領予以內化。因此,從本質上來看,微課或者微課程的原理與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是不謀而合的。
翻轉課堂是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的,傳統課堂下,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凸出教師的“教”,教學以“填鴨式”的模式予以呈現,教學活動主要圍繞教師的課程內容安排予以展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往往是通過“是不是、會不會、行不行、對不對”來完成的。翻轉課堂模式下,它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教學過程,其精神或傾向主要在于學生在課堂外利用網絡平臺,主要是以微課的形式來進行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安排學習的內容和進度,發現并解決問題。在這種模式下,課堂成為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習、分析、探究、討論解決問題的場所,學習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因此,利用微課來構建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是可行的、必然的。
二、如何利用微課構建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
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重要載體,直接決定著課堂前、課堂中和課堂后的教學效果。把握翻轉課堂的特征,遵循翻轉課堂的設計原則,是利用微課構建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的前提基礎。筆者認為,基于微課下的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課堂前的知識導入和反饋。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安排、教學內容的實際要求和需要,將教學中適宜通過微課展示的內容進行分割,確定教學內容后,收集網絡教學資源,完成微課的制作和設計。微課的制作可以借助于錄制軟件,借助于豐富的多媒體手段,盡量將需要示范的整個實踐操作過程予以還原;微課的設計應當具有針對性,視頻能夠體現操作的重點、難點所在;微課的時長應當考慮到學生的注意力,盡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最后將微視頻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并設置“自主學習任務單”,比如在線作業、在線測試等,在完成知識導入的同時,也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
2. 課堂中的知識的系統化和內化。教師要將在課堂前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帶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并根據問題的類型組織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討論,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增加彼此間的互動,適當地進行協調和引導,設置相關操作任務,并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和完成情況,來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體系化和內化。
3. 課堂后的知識鞏固和拓展。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和任務完成情況予以評價及展示,并通過收集其他相關教學資源進行課程測試和考核,這其中當然包括設置一些拓展任務,讓學生在掌握和鞏固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同時,也能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完成更高層面的學習。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