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良
摘 要:體育教育改革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中,如何培養學生們的終身體育意識成為了老師們心目中的難題。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在這個時期,身體狀況的發育情況將關系著學生們的一生,所以,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高職院校教育改革需要重視終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起積極科學的終身體育意識,這是目前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高職體育 教育改革 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b)-0102-02
“終生體育”這個概念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是與“終身教育”這個概念同時出現的,或者說“終身體育”是由“終身教育”的產生而衍生出來的。隨著如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都在不斷地提高,大家越發的察覺到體育活動在他們的生活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人們平均壽命的延長,經濟收入的增加,物質生活的改善,使他們不在滿足于物質的追求,而是他們越來越追求精神需要的滿足,那么體育就成為了他們追求精神滿足的一個方法。
“終身體育”有著它自己特殊的研究領域,它所創造的人生價值,是從生命的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保爾·朗格朗曾經說過:“必須拋棄那種認為體育只是在一生的一個短暫的時期內進行的觀點”。他還說過“應當更好地使體育和整個終身教育結合起來,把它從單純的肌肉作用、從它與文化隔離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把它與智力的、道德的、藝術的、社交的和公民的生活等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所以,為了自身身心健康的發展,為了社會的發展,應該要擁有終身體育意識,不僅如此,還要積極地培養孩子們的終身體育意識。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筆者相信只要我們一直努力,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1 終身體育的理論依據
1.1 人體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終身體育
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幼兒、兒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可以使中年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使老年人延長壽命。經過科學的研究,已經證實了人類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通過身體鍛煉,增強身體健康,增強自身體質的理論基礎。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有持之以恒的覺悟,有一個成語叫做“用進廢退”,這同樣的適用于人體的身體健康中。如果堅持鍛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就可以使鍛煉者的骨骼發展強壯,韌帶堅韌,肺活量明顯增加,鍛煉者的心臟等器官功能也會隨之加強。反之,如果長時間的不鍛煉,那么身體器官的各項功能也會逐漸的退化,慢慢減弱。所以,為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就應該要有終身體育意識。
1.2 終身體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由于如今社會發展產生的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健康狀況發生了不利的影響。由于體力活動的減少,又因為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大家減少了體育活動,但是日常生活中熱量的攝取總是多過于消耗,就造成了多種疾病的產生,例如:冠心病、心臟病、肥胖癥等。這些疾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和生命,這也給社會的安定造成了部分影響。而且曾在1960年時,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召開了一場關于“國際成人教育會議”,在此次的會議上就提出了有關“終身教育”的問題。在1965年時在巴黎又一次召開的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會議,教育專家朗格朗使“終身教育”成為了成人教育的重要議題。所以,終身體育意識是現代人必須具備。
2 如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2.1 學校體育可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既然終身體育意識很重要,那么首先我們就要從小開始培養。首當其沖的就是在校的學生們。從小學到大學,不論是哪個學校,體育課是必備的一門基本課程。隨著越來越多的校園猝死案例的發生,國家領導人及學校各方面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也越來越重視。他們不在僅僅只是督促學生們文化課的學習,而是更加注重體育的培養。而要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首先就要提高學生們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有了興趣才能促進他們產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思想。
2.2 學校體育可以教育學生體育技能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處在學校體育中的學生主要處在7~20多歲的年齡段,從小學就開始體育教學也是有科學依據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可以有計劃的、系統性的去教育學生進行科學的鍛煉,可以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在校期間老師可以教導督促學生們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能和理論知識等,也可以幫助學生們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才,為以后的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學校體育可以在教導學生體育基礎的時候又能使學生們打好身體基礎。從人體本身來看,青少年時期正是打好身體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如果堅持鍛煉,打好基礎,那么在以后身體鍛煉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 使學生的體育活動成為習慣
在學校,很多學生,特別是女生,雖然會礙著老師在場而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但是一回到家里,就會不想運動,而且由于現階段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們越來越依賴于科技產品,特別是手機、平板這類的。相對于體育活動,他們更傾向于去使用科技產品。這個時候,學校老師就有義務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之前也說過,社會上發生過很多學生在體育課或是體育考試中猝死的情況,這就是老師平時督促力度不夠造成的結果。筆者認為學校的老師應該與學生的家長聯合起來,督促學生體育鍛煉,由于老師的精力有限,并且不可能在學校放學后還去學生家里督促,所以,學生家長也是有義務與老師合作,配合使自己的孩子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且要多對學生講解體育鍛煉的好處,培養他們對于自我體育意識的培養,并且一直的堅持下去,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們擁有終身體育意識了。
總而言之要樹立正確的自我體育意識,首先就要培養起自己對于體育的興趣,在這基礎上多多在學校里跟教師學習體育的基本常識和基本技能,并且提高自身對體育的理性認識。但也不要片面的追求對體育的直接興趣,甚至造成運動過量的事情的發生。學生們應當對體育運動的目的、意義、發揮的作用、功能等有個全面地了解,再積極地自主的去鍛煉。當被動轉為主動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其實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使自己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還可以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況。使自己的心胸開闊,可以積極額面對困難。
參考文獻
[1] 林詩娟.論終身體育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3(3):6-9.
[2] 袁南寧.試論終身體育教育的教育學基礎及其發展趨勢[J].江西教育學院報道,199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