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雯
摘 要 固定資產是會計核算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時作為資產來講,是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一個企業經濟實力的強弱以及發展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固定資產的規模、利用效率和更換的速度上。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消失的那部分價值就是固定資產折舊,其實質上是對固定資產的原始或現行投入價值的系統分攤過程。對固定資產折舊的目的主要是將固定資產的價值在有限的使用期內以折舊的形式轉化成貨幣資金,恰當地實現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如實地反映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價值損耗和期末固定資產凈值,合理確認企業的生產成本及其損益。
關鍵詞 固定資產 折舊方法 所得稅 經濟意義
一、固定資產折舊的概念和方法
(一)固定資產折舊的概念
固定資產折舊是在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實質上,固定資產折舊是對固定資產由于磨損和損耗而轉移到產品中去的那一部分價值的補償。這種磨損和損耗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有形損耗指物質磨損,是由時間侵蝕、外部事故、破壞因素等原因形成的;無形損耗是指由于技術進步造成的固定資產使用效能下降,主要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固定資產折舊是一種費用,只是這種費用沒有在計提時發生實際的貨幣資金支出,屬非付現成本。這部分費用計提進入產品生產成本、期間費用等,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漸得到補償,為企業的固定資產更新,維持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做著資金積累的工作。
(二)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第一,直線法,即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是將應計折舊固定資產總值在預期使用年限內平均計提折舊的方法。平均年限法的優點是便于計算,但也存在很多缺點。從表面上看,企業每年所承擔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是均勻的,但事實上,隨著固定資產的損耗或過時,每年消耗是在逐年增加的。這樣,這種算法就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價值轉化過程。工作量法是固定資產價值在其預期的工作量中平均分攤的方法,將固定資產的價值和工作量聯系起來。單位工作量應提折舊額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直線折舊法,因為其折舊額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內都是以相等的數額來計算的。但是兩者也有區別,前者著重于固定資產的損耗,其提供的工作量越多,損耗也就越大,折舊也就越多,并且收益也就越大,這是和直線折舊有所不同的。
第二,加速折舊法,即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用直線折舊率的雙倍乘以固定資產在每一會計期間的期初賬面價值,作為每個會計期間的折舊額。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年折舊率來計算每年的折舊額,而年折舊率的分母為預計使用年限的總和,分子即為固定資產可使用的年限。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都是加速折舊的方法,這就使得它們都具有加速折舊中前期折舊多、后期折舊少的特點。它們的不同在于應提折舊基數和折舊率兩個因素的確定。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率(最后兩年除外)是固定的,應計折舊的基數是變動的,即按固定資產每年的期初余額逐年遞減,各年的折舊額(最后兩年除外)形成一個等比級數,而年數總和法的折舊率是變動的,應計折舊額形成一個等差級數。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經濟意義
固定資產的價值是以折舊的形式逐漸轉移到產品或服務成本中去的,并且占用資金比重較大,所以固定資產折舊額計算的正確與否,將對成本費用的核算產生較大影響。雖然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在當期無實際的現金流出,但它本身是企業的營業成本,會使企業的利潤減少,因而計提折舊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或費用,加大了稅前列支額度,減少了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額,從而減少了企業的現金流出。由此可知,固定資產折舊影響著企業的當期利潤、應納所得稅額高低和項目投資決策。因此,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并根據科技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選擇恰當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一)固定資產折舊是企業成本的重要構成
固定資產是以實物形式存在的,在使用過程中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會發生各種不同的損耗情況,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這種損耗所形成的費用支出或損耗值要通過計提折舊的形式來進行補償,把固定資產的損耗值轉移到產品中去,在產品的價值上進行補償。因而,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要不斷地對固定資產進行更新和維護,延長其使用壽命,以減少對固定資產的資金投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了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保證固定資產再生產的資金來源,企業必須科學地計算折舊,正確進行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反映和監督固定資產折舊的提取情況,使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發揮最大的作用。
(二)折舊會增加企業現金流入量
現金流量,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按照現金收付實現制,通過一定經濟活動(包括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和非經常性項目)而產生的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及其總量情況的總稱,即企業一定時期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數量。凈現金流量為現金流入量減去現金流出量。現金流出包括投資、付現成本和稅金。付現成本即用現金支付的成本,也稱經營成本,是總的成本費用中扣除折舊及攤銷費的那一部分。由于折舊和攤銷費只是企業賬面上的資金轉移,但并未實際付出現金,沒有作為現金流出項目,所以會增加企業的現金凈流量。直線法下,企業每期計算出的固定資產折舊額是相同的,折舊對企業現金流入的增加量是相同的;在加速折舊法下,企業前期計算出的折舊數額多,意味著企業的現金流量就多。
(三)固定資產折舊起到稅盾作用
固定資產折舊作為企業的成本費用項目,在企業所得稅前是準予扣除的。若是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高,稅前利潤就低,即應納稅所得額就低,就能少交企業所得稅。我國目前允許企業采用靈活的折舊制度,一是縮短了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在較短的時間內提足折舊,這樣分攤到每年的折舊費就越多,從而達到少交企業所得稅的有利效果;二是允許采用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在早期提取的折舊費多,早期交納的所得稅就少,在后期,折舊費少了,交納的所得稅較多,但是企業卻緩交了所得稅,這就相當于政府為企業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處于免稅期的企業則剛好相反,這類企業希望享受較大的稅收優惠,那么就需要較多的稅前利潤,即較小的成本費用,以期計算出較大的應納稅額。在這種情況下,不宜采用加速折舊法,直線法計提折舊更有利于處于稅收優惠期的企業。
(四)固定資產折舊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力
淘汰原有陳舊的固定資產,優先采用先進的固定資產是企業加強技術力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這樣可以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產品,或者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加新產品及降低原材料、能源等各種消耗。這些優勢又集中地表現為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增加。當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固定資產使用年限不斷縮短,其年折舊額逐年遞減,最后全部收回固定資產投資。這樣較早地回收了固定資產的投資,從而為企業重新購置固定資產提供了方便,有利于企業擴大再生產,對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換代。這能加速設備技術的更新,使企業跟上日益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新裝備的要求,不斷提高生產力。
(作者單位為西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