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明龍
[摘要]全媒體時代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形勢,創新教學方法,發揮好教學效果的橋梁作用。創新教學方法要堅持啟發性教學、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形式服從內容、合理性原則,利用好全媒體技術,讓教材的理論體系真正有效地進入大學生頭腦。
[關鍵詞]全媒體 思想政治理論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205-02
一、全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一)全媒體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共享
全媒體時代錯綜復雜,良莠不齊的信息撲面而來,信息傳媒層出不窮且能夠容納超大的信息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具豐富性、客觀性和可選擇性。尤其是新媒體的發展克服了傳統媒體存在的許多弊端,思政工作者通過轉發與分享信息的方式,將信息資源第一時間傳遞給大學生,供其瀏覽、學習,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僅如此,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使信息內容由平面化轉化為立體化,靜態變化動態,從網絡走向現實,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在接受各種信息的同時,受信息的影響,道德素質得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影響力大大增強。
(二)全媒體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講授方式“照本宣科”,主體與客體之間是一種傳輸與被動接受的模式,一本書只講幾節課,就容易使大學生出現厭學、甚至排斥的情緒。在全媒體時代,多元化媒介如手機短信、微信、QQ群、微博、網絡論壇等以其靈活、快捷等特點,漸漸成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載體和新的手段。大學生不必按傳統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場所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和電腦互聯網絡等途徑來進行。
(三)全媒體改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在以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多采用單向灌輸的方法,忽視大學生真實感受與內心訴求,置大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于不顧,主客體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性,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課出現“你講我聽”“我講你就聽”而學生方面卻出現“你講你的,我做我的”的尷尬情境,極大地抑制了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而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彌補了這些缺憾,它使大學生接受教育更平等、自由、尊重、人性化。這種平等交流的方式使大學生處于更加寬松、自由、愉快的教育環境,同時,熱點新聞導讀,圖文并茂、音頻一體的各類媒體利用,使學生寓情于景、身臨其境之感。這種教育的工作方式,極大地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全媒體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90后”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理想、思維方式具有多元、復雜、個性的特點。在全媒體時代,計算機信息傳輸迅速、快捷,極大地縮短了傳播的時間與周期。與此同時,全媒體各項技術的總和運用為創新和促進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契機。全媒體豐富的共享信息、交往的隱匿性和信息傳播的快捷性,主體的主動性和互動性、超大的信息傳輸突破時空的限制,這些特點都極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二、全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方法
(一)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的核心與靈魂。全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個性凸顯、視野開闊、價值多元、思想交流頻繁,這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再是政治理論信息的權威代表和中心,而正逐漸成為大學生思想成長的啟蒙者和領路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以“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為基本方向,這樣才能使思想理論課教學具有影響力和親和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內涵包括兩方面:一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二是以實現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目標。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考慮好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肯定他們的自身價值。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根本目的,這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知識上從少知到多知的轉化,在方法上從‘學會到‘會學轉化,在態度上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1]
其次,教學活動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師生之間要平等交流、互相尊重,以此啟發大學生的內在需求,提升大學生自主意識和能力。“教”只是手段,“學”才是目的。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理念,在重視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也要重視學生的實踐和創造能力,引導大學生個體內在價值的發展需求,使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一致,以此促進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最后,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不僅要關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也要關注大學生的業余生活,研究他們的身心特點,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就要研究接受大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強化問題意識,體現教學的生活化關懷,突出教學的針對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研究和客觀分析大學生關注的思想理論熱點、難點問題,不回避社會“假、惡、丑”現象,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社會的“真、善、美”之舉,啟發性回答大學生所關注的問題。通過教學,卓有成效地幫助大學生客觀、正確地認識問題,學會運用科學的立場、方法看待和分析社會現實,進而對國情、社情、黨情有更全面、真實、深刻的了解。[2]全媒體時代,海量信息林林總總、信息形式多樣,這使大學生處于毫無藩籬的信息海洋,在此背景下,通過全媒體技術適當補充、合理整合,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尤為重要。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教師采用的方法要讓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全媒體時代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形勢,創新教學方法,發揮好教學效果的橋梁作用。創新教學方法要堅持啟發性教學、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形式服從內容、合理性原則利用好全媒體技術,讓教材的理論體系真正有效地進入大學生頭腦。這就給教育者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貼近個體,創新課堂講授法教學
講授法是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方法,但是講授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學生是被動接受單一教學信息的受眾體,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缺少學習積極性,學習方法機械呆板,實踐和創新能力低,所以創新課堂講授法迫在眉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專題式講授法以“專題”為單位整合教學內容,發揮各教師專業之所長,集中力量輪換教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感受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同時也可采用“一多結合”的講授法——同一個教學內容由多個教育主體、采取多個不同理論視角,選擇不同的理論工具,分別闡述的教學。如請不同專業教師和專家同堂對話并對學生進行講授、交流,也可請優秀畢業生或成功人士分享自己與所學教學內容有關的個人經歷,達到引導大學生正確的人生方向的目的。
2.貼近生活,推進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式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這種教學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圍繞教學目的,把實際生活實例引入課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對象的不同,靈活掌握教學模式??上葤伋霭咐?,啟發學生思考,也可系統講授之后,拋出案例,讓學生學以致用。案例式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大亮點,豐富和發展理論課教學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在案例式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圖文并茂的PPT或者視頻案例式,也可以采用新媒體技術,使大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3.貼近社會,強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它打破了傳統課堂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走入拓展性教學空間——社會生活。大學生可以通過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深化對社會的認知、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理論課教學要把握好重大節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等契機,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實踐活動。如針對中共十八次代表大會,可讓不同年級學生根據所學不同內容,開展不同的活動:如大一學生可以開展演講比賽、問答競賽,大二學生可以開展調查式、辯論式實踐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三、大四學生可以組織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活動。當然,加大經費投入是寓教于行的物質保障。
4.貼近心靈,有效采用情境式教學
情境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心態和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以最佳的情緒狀態,[3]主動投入,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發展,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情境式教學重視適宜的教學情境創設,發揮了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強調學生的自主體驗,是一種開放的教學模式,改變了理論課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泛泛講解。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括》教學運用多媒體手段,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用豐富多彩的電視畫面(如電視劇毛澤東、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和表現手法刺激學生感官系統,加深學生對理論形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5.持續推進多媒體輔助教學
全媒體時代要求教師不僅在語言組織能力、個人魅力上有提升,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學會運用多媒體技術及網絡輔助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武裝自己。所以,理論課教師要具有自主研發多媒體課件的意識和學習本領的新水平。同時,教師要處理好多媒體輔助式教學方法和其他教法有機融合,整體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值得一說的是,多媒體只是一種手段,不能取代教師的講授,也不能代替理論的論證和師生情感的交流。
(三)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內容
鄧小平強調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5]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師在培養什么樣的學生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全媒體時代,教師不僅要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創新,更要通過全媒體提供的豐富且新鮮的素材來豐富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內容創新。首先,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將熱點新聞和身邊事例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結合,將國際、國內、社會、娛樂、情感等新鮮事件當作思政課的好素材,并合理開發多層次內容。其次,教師要夯實內容指導性。在媒體時代,信息泛濫,其中不乏一些暴力、色情、迷信、敵視、詐騙等消極因子,面對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科學發展觀、人文和科學精神教育、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精神納入體系之中,重視建構信息傳播的倫理規范。最后,教師應時刻保持傳遞正能量和內容服務意識。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面對復雜的網絡氛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時刻傳遞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尊重大學生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基礎上,通過全媒體技術的優勢解決大學生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關注和解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材施教,及時疏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閆寒英,周曉陽.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學生為本”的核心教學理念[J].中國電力教育,2010(25).
[2]王虹,仇艷艷.“概論”課教學中大學生關注的疑難熱點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8).
[3]孫建波.基于大學生能力培養的情境式教學策略探討——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0):55-55.
[4]王需.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行情境教學模式的意義[J].才智,2011(22):120.
[5]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