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瓊
摘 要: 教學是教與學雙方的活動,其中學生是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提倡學生獨立探索。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教師使用互動與觀察式教學模式,教學過程變為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通過主動探究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本文以仁愛版教材為例,對互動式及觀察式教學模式的特點進行分析,并探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互動教學 觀察教學 仁愛版教材
喬姆斯基認為:小孩子獲得語言知識是一種構造理論的行為,他絕不是單憑經驗學會語言,主要是創造新的言語,這就是語言的創造性,這種創造和生成新的語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賦能力,是內在的機能。基于此并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前人做法,我通過實施互動式和觀察式教學模式,主動喚起學生的這種潛在語言學習能力,獲得了較好的實踐結果。現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教學為例,探討互動式與觀察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
(一)互動式教學概念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以提倡師生、生生交流探討為主導思想,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新事物的能力,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交流探討的過程,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共振、互動和合作之中。
(二)互動式教學優勢
互動式教學能夠增進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師不再產生畏懼感,對同學不再拘泥于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交流。在課堂提問中,學生踴躍舉手主動展示自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課堂“動”起來,讓學生思維“活”起來。
(三)互動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互動式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其往往以引發學生不一樣的感覺為開始,進而在一個平常不過的語境中發揮兒童的天然學習屬性。由教師提出問題創設語境,給予學生思考時間,最后進行交流探討,分享答案。在學習仁愛版七年級教材的第一單元“Making New Friends”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抽簽的紙盒,讓學生在一張紙上寫上自己的詳細信息,包括性別、出生地、年齡等,將這些紙條收集起來,進行編號,并讓學生記住自己所寫的紙條編號,將這些紙條放在紙盒中打亂,讓學生按順序隨機抽簽,抽到紙條的學生與寫這張紙條的學生進行即興對話,對話的內容要符合紙條上的內容。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對話內容寫一篇介紹自己或他人的文章。通過抽簽方式進行對話交流,為學生提供平等機會和共享的平臺。由口頭介紹轉為書面介紹,不僅使學生關注教學內容,而且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觀察式教學模式
(一)觀察式教學概念
觀察式教學指的是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圖片、視頻等進行觀察、分析,進入特定的情境中,然后進行探究交流,從而自己獲得知識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動腦想、動口說,激發學生探索語言奧秘的興趣。
(二)觀察式教學優勢
觀察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及自行觀察的方式,有效將課堂轉交到學生的手中,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和綜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學生開放性思維。
(三)觀察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觀察式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錄像或者是書籍資料的方式觀察學習。通過對客觀事物、直觀現象的觀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探索知識奧秘的能力。在仁愛版八年級上冊英語教材Unit4 “Our World” Topic 1這一話題中,中心內容是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運用。教師可在授課之前準備一些迥然不同的城市和農村風景圖片,引導學生比較城市與農村,并幫助學生說出一些含比較級的句子。如S1:I like the city,because the roads are wider,the buildings are higher.S2:I like the countryside,because the air is fresher,the sky is bluer.People can enjoy nature there.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內成員對圖片進行觀察、討論、分析,運用比較級和最高級討論動物的體態,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也得到實踐機會,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形容詞比較級與最高級的相關用法學生最終掌握。教師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注意觀察學生的課堂狀態,適時地引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在仁愛版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觀察式教學模式,結合圖片視頻、情景重現、小游戲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及前所未有的激情。
三、將互動式教學與觀察式教學結合運用
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互動式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及獨立學習能力,觀察式教學著重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學生在互動中獲得基本的學習滿足,在觀察學習中提升學習期望,使課堂教學更有效,讓學生學習更主動。基本模式是:教師在上課前給學生留下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通過教材或查找課外資料等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解,在互動環節有意義地進行探討交流,主動地參與課堂。如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3 Topic2 Section B,這個話題的中心任務是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分類;學會用“Its great!I love it!/Its not my favorite,but I dont mind it./I hate this kind of music.”等句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首先,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一首學生以前學過的英語歌,讓學生跟隨音樂演唱,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問學生一些問題:Do you like music?Wh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usic?然后用多媒體播放三種類型的音樂,讓學生猜測jazz、classical、folk的意思,引導學生回答:How many kinds of music do you know?What are they?聽過音樂之后,詢問學生聽音樂的感覺,讓學生分別表達情感,恰當運用“Its great!I love it!/Its not my favorite,but I dont mind it./I hate this kind of music.”等句子。接著四人一組模擬采訪,互相交流,運用下列句型:What do you do in your free time?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usic?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這些問題跟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生有話可說,各抒己見。最后以“What kind of music is better for students,pop music or classical music?”為題進行一次辯論賽,具體操作過程如下:(1)將全班學生按照不同意見分成辯論雙方。(2)學生自由發言,各自陳述觀點或反駁對方觀點。(3)雙方都不能說服對方,適時終止辯論,引導學生領悟到音樂的魅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音樂的實質——讓人得到美的享受。教師讓學生準備一次英文歌曲演唱會,課后全班同學參與籌備。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音樂”設計,“聽音樂、談音樂、唱音樂”一系列活動,給學生以真實的語言環境,使教學過程呈現出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和諧狀態。學生通過合作觀察學習、交際感知語言、角色表演,在完成任務中習得語言、發展能力。英語辯論賽活動,對于學生語言表達方面有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將互動式教學和觀察式教學有機結合到一起,在辯論賽開展之前,學生應該對辯論的題目有著清晰明確的認識,并按照自己思維理解的方向進行分析,用英文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想,而不僅僅是作為裁判,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教師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將互動式和觀察式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地做到以生為本,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命力。
四、結語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學,不是教,教學的核心價值和主要意義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所以,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高效,絕不能以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自我感覺的好壞而論,只能以學生是否愿學、學會、會學評論。互動式和觀察式對于英語的學習是兩種很有效的教學手段,將學習回歸自然,回歸本能,不牽制于考分,但服務于考分,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很大的促進,相信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這兩種教學方式一定能夠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易細蓮.論互動式教學與觀察式教學——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09:172.
[2]康森林.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35:2-3.
[3]錢鋒.初中英語課堂互動式教學策略探討[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No.02804:124.
[4]蘇英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問題及方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No.17026:159.
[5]任美琴.從九個維度談英語有效課堂教學.中學外語教與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