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珍 葉惠仙



摘 要: 以臺灣中州科技大學的相關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據,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定位、課程體系設計等方面進行研究,構建一個基于閩臺合作,以理論夠用、實踐能力突出為特色的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課程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閩臺合作; 人才培養模式; 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08-72-0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to advanced education philosophy as a guide, researching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a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animation design and production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oretical enough and practical outstanding is constructed b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talent training mode; animation design and prod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0 引言
閩臺高職教育交流與合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福建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1],兩岸高職教育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廣闊,特別是《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更為閩臺高職教育合作創造了良好契機,為貫徹落實《關于實施閩臺教育交流與合作工程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福建省自2009年推出“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截止2015年“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共在27所院校實施。為提升我校動漫人才的培養質量,結合福建的地理優勢和區域經濟特點,從閩臺合作視角,對福建高職院校動漫設計制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了深入思考,構建出了一個基于閩臺合作的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體系。
1 構建基于閩臺合作的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體系的意義
1.1 閩臺動漫產業現狀
動漫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后起之秀,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市場對動漫人才需求及專業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在福建,政府對海西文化很重視,大力推動動漫產業的發展,而動漫產業需要文化氛圍、人才、資金以及其他相關產業的適當配合才能形成大氣候。目前,福建動漫產業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高端創意人才的缺失、從業人才質量不高,具有較深人文底蘊的創造性人才匱乏,且人才結構不合理,前期策劃、創意及后期的推廣銷售等產業模式有待完善,資金投入不足等[2]。
臺灣動漫產業是全球最大的動漫代工基地之一,市場經驗豐富,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策劃、制作、導演及品牌運作和市場營銷等高技能人才,因此,加強閩臺交流合作被列為福建動漫游戲產業的發展重點之一。
1.2 海峽兩岸企業對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需求
根據本地區動漫產業在手繪制作等實際操作成熟基礎上,福建提出主動承接臺灣動漫游戲產業轉移,大力吸引臺灣動漫游戲企業和人才來閩創業、投資和發展,鼓勵和促進臺灣動漫游戲企業與經營機構將開發、制作、加工、培訓及營銷等業務外包遷入閩[3];鼓勵高等院校、動漫游戲培訓機構與動漫游戲發達國家及臺灣高校、企業開展聯合辦學、實訓,以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動漫管理、營銷和技術人才。
2 臺灣中州科技大學動漫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2.1 人才定位與培養目標
臺灣中州科技大學動漫專業隸屬于多媒體與游戲科學技術系,分多媒體設計與游戲軟件設計兩個方向,我校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與其多媒體方向接近。該校以培育具有現代數字處理能力的文化創意人才、推動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為發展特色,建立自有品牌邁向國際社會為其專業定位,培養以信息技術為核心,致力于多媒體與游戲科學技術發展及應用,培養具備多媒體動畫與三維數字游戲程序設計、三維數字游戲平臺的構建及交互、具有動漫特性的系統開發、3D模型與場景設計、數字媒體音效與特效設計、3D圖形控制及真實情境計算機軟件設計等能力,并且具有創新創意的高級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
2.2 課程體系的構建
臺灣的動漫類專業一般隸屬于多媒體系,如中州科技大學的多媒體與游戲發展科學系、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等,培養具有專業三維建模、系統開發、音效特效處理等能力的專門人才。其課程體系包含:共同必修、院基礎必修、專業必修、專業選修等模塊[4],如圖1所示。
專業的課程設置研究分析如下。
⑴ 合理加強公共、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
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在培養目標的核心思想指導下,授課內容以簡明、通俗、易懂為關鍵,并把必須掌握的、重要的知識點融匯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比如高等數學、工程圖學、機械大類等課程都有需改進的地方。
⑵ 根據專業特色,增設前沿性課程。
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中除基礎的程序設計、圖像處理、二維動畫設計等外,增設角色創造設計、虛擬意境、角色創造設計、進階程式設計等較前沿課程。
⑶ 學生較早接觸專業。
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即安排設置了專業基礎課程 ,如2D動畫設計、數位影像處理、多媒體產業分析等課程并進行課程實踐。
⑷ 學分分配上,其專業必修、專業選修占總學分75.8%,見表1,專業選修課學分比例的增加,促進教師更加重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的重點從傳授知識向能力培養轉化,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能力、職業取向等選擇學習層次,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有助于培養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3 我校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3.1 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
我校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服務“三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為目標,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職業精神,掌握動畫設計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動漫原畫設計、二維動畫制作、三維模型制作、三維動畫制作、動畫創意及廣告制作、動畫特效制作、視頻后期制作、3D游戲設計等技能,使學生成為該領域技能型專門人才。
3.2 業務培養規格與能力
本專業的學習要求學生較系統地掌握與動漫設計相關的基礎理論和技能,掌握二維動畫設計、三維動畫場景與角色建模、三維動畫設計、語音視頻合成、制作復雜場景等綜合知識。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能力、真實項目開發的能力和知識拓展的能力,以及協調能力、敬業精神、創新精神、較強實踐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全的體魄、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一線崗位適應能力。
3.3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課程體系建設
3.3.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以專業崗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起點,以行業企業與學校專家合作開發為關鍵,進行行業、企業調研及崗位能力分析,創建并實施“項目導向、能力漸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本著基礎知識訓練為專業技能培養服務,專業技能以“交叉性、綜合性”為原則。我們以技能競賽和工程項目為平臺,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了分解與重組,建立以崗位技術應用能力和素質培養為主線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體系。
教學計劃體現了主干課程與職業崗位工作內容相一致,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相融合,人才培養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相吻合的設計思想,以教學基本建設為重點,教學改革為核心,技能競賽和工程項目為平臺,培養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縮短課程學習與真實工作崗位之間的差距。
3.3.2 課程體系建設
⑴ 基于閩臺合作動漫設計與制作課程體系設計的理念
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充分考慮專業指導委員會和區域行業用人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按照本專業相關的崗位群來設計其職業能力體系,并根據職業面向和崗位面向來構建課程體系。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調整實踐課程比重,增加專業拓展課程和選修課程學分比重,增設職業素養課程(CCEP),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始終以學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頂層設計為指導思想,以素質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動漫職業能力為本位,構建“能力進階、項目導向”的人才培養培養模式,并依據動漫制作職業標準構建并創新課程體系。
⑵ 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
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主要是實行以核心課程為主軸的教學模式,強調從實踐中了解理論, 并借由密切的產學合作來調整課程設計以滿足業界的需求。除此之外,還配合學校園林專業、電腦藝術設計等專業教學資源,相互支援,形成一種跨領域的、按“企業崗位→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構建模塊化課程結構。
根據工作崗位需求并對其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由此確定工作子任務,根據工作任務相關特性對各工作任務進行分類并確定行動領域,最后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遞進,重構行動領域并轉換為行動領域即學習課程。
借鑒臺灣職業院校職業技術教育的成功經驗,“以就業為導向”,牢牢把握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把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作為專業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本著“實際、實用、適用”的原則進行課程開發。我校動漫設計與制作課程體系得構架如圖3所示。
[按崗位建立的課程體系][通識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實踐課程] [綜合素質課
程、基礎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項目課程][專業選修
與公共選修][課程綜合實訓項目、企業項] [職業崗位確定的專業方向課程] [頂崗實習+畢業項目]
圖3 課程體系構架圖
整個課程體系包括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限選課程、拓展課程、公共選修課程及單獨設置的實踐課程等模塊。理論課學時占44.28%,實踐課學時占55.72%。其中:
通識課程模塊40學分,占總學分25.78% ,主要包括:大學英語(Ⅰ-Ⅱ)大學體育(Ⅰ-Ⅲ)、思想道德修養、應用文寫作等。
專心課程包括平面視覺設計、原畫設計、三維模型制作Maya、3DS MAX角色動畫設計、數字媒體非線性編輯等,60學分,占總學分的33.63%。
拓展課程包括專業拓展課程和專業限選課程,如數據庫原理與方法、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維修與維護、計算機英語等,15學分,占總學分8.22%。另外學院公共選修課3門,6學分,占3.93%。
單獨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31.55學分,占總學分28.88%,包括二維動畫制作實訓、三維角色動畫設計實訓、農產品視覺設計、農業企業形象設計、三維模型設計實訓等課程綜合環節實訓和企業綜合項目實訓、頂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校外實訓。
4 結論與啟示
以中州科技大學與我校合作為例,構建基于閩臺合作的動漫設計制作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對課程體系設置的研究,得到如下啟示:
⑴ 高職教育作為職業化教育,具有明顯的擇業性傾向或就業導向,其崗位面向并不是單一職業,而是面向某類行業或職業群,因此在課程設置上,讓學生具有較大的就業彈性和適應性,同時要兼顧有進一步學習深造意向同學,課程體系設計上應該注重化解這個矛盾[5]。
⑵ 在課程設置上,無論是直接面向特定職業群的課程,還是輻射專業的課程,都應為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服務。通過構建不同的課程平臺達到培養不同能力需求。高職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培養學生面向所有職業、所有專業的學生都具有的基本能力,及與職業群相聯系的專業核心能力。
⑶ 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健康的身心是評價一位職業者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在設計課程體系設置上,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同時還需注意良好的學習動機的培養,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與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王謹.臺灣高等學校動漫教學的探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2.6(22):745-748
[2] 莫玉婉.閩臺高職院校合作辦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11(33):15-18
[3] 袁新苗.臺灣職業教育的經驗及其啟示[J].浙江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73-177
[4] 彭振宇彭春萍.臺灣技職院校通識教育發展及其對大陸的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72-77
[5] 李慶瑤.加強閩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若干思考Ⅱ[J].長春工業大學報,2012.1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