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摘要: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已成了一項人們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技能。在現今的教育中,計算機教學的主要方向是社會各領域中的實際應用。因此,根據實際就業的方向,計算機的教學程度也深淺不一。下面,我們就將根據計算機在當今社會中的就業需求,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實踐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高職教育;計算機;高職就業;實踐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149-01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項特別的分支。與普通高校不同,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人才的培養方向比較固定,有很強的目的性,和普通高校最大的區別就是理論方面在教學中占的比重較輕。在如今的計算機領域,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更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執行能力,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
一、以就業為導向開展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
對于高職院校的計算課程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的講解和實際技能的掌握,還需要對于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類型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研究工作,以便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能夠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得到足夠的培養,全面縮短學生在崗位上所需要的適應時間,讓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工作崗位上的工作節奏,從而能更好地利用掌握的能力展開工作。
二、高職學院計算機教學現狀
總體來說,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現狀差強人意。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教學工作上存在的問題,其二是與就業接軌過程中的存在的脫節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陳舊,趣味性差
在如今的高職計算機課堂上,很多院校采取的還是傳統的方式。教師集中火力給學生們進性理論的講解,然后再帶領學生上機操作。由于高職學生本身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往往在理論講解時就已經處在了掉隊的狀態,在實踐上機操作過程中,更是無法將所學的知識點用在計算機操作上,使得學生們根本沒法掌握實際的知識與技能。這種局面,進一步導致了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從而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放任自流,這也是導致某些高職學院的計算機課堂淪為了“游戲室”和“網吧”的直接原因。
(二)與企業的實際需求脫鉤
職業教育,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們的職業能力。但是現在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教學出現了閉門造車的可笑現狀。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目的是讓學生能更好更快的適應崗位上的工作,但是經過學生的在校學習培養之后,學生步入工作崗位,發現崗位上需要使用的技能該不會的還是不會,用不到的學的倒是挺全,這種尷尬可笑的場景在各用人單位時有發生。所以現在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企業花大力氣從職業學院招收的“專業人才”,到頭來還需要像對待白丁一樣進行重新培訓,讓企業不得不再次投入時間和金錢進行人才的二次培養,這樣一來,不但耽誤了企業的用人和經營,更耽誤了學生的前途。
三、以就業為導向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進行改革的相關策略
古語有云:有的放矢,方能例不虛發。針對目前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特此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從企業標準出發,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企業,是學生畢業后憑借掌握的職業技能謀生的地方。所以,為了加快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進度,校方需要事先做好調查,充分了解社會上的企業目前所需的人才方向、具體需要掌握哪些專業技能、各種實際技能的需求量在人才總需求量中所占據的比例大小。通過這樣的全面了解,對學校當前的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進行調整,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興趣,由學生對于相關技能進行偏向性選擇,從而使學生在興趣得到滿足的同時,可以憑借更強的工作能力走上工作崗位,對實際的工作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二)提高學生實際能力,打好就業基礎
在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學校需要給學生打好兩方面的基礎。
第一方面,要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通過為學生灌輸正確的就業觀,讓學生了解社會實際的用人需求,可以激發起學生們潛在的危機意識,從而增強學習動力,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方面,要讓學生真正掌握好基本的工作技能。企業的需要,歸根結底是企業對不同崗位的人才需求,需要在崗的人才能夠有足夠的能力承擔崗位的職責,滿足崗位的需要,企業才能正常的運轉。而學生也才能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當前的高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必須讓學生們能夠有足夠的工作能力或者給后續學習作為鋪墊和提升的基本能力,否則學生接受的教育將毫無意義。
四、結語
高職院校存在的意義,在于向社會輸入大批具有相應的工作能力的應用型工作人才,以解決企業應用型人才的使用缺口。相信通過對于教學模式的整改,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標準為要求,以培養能力為目的,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一定會走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湯紅元.淺析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J].山東工業技術,2015(10):256.
[2]陳航,何超.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117-119.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