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瑞霞


【摘要】 目的 探討神經妥樂平對周圍神經損傷的治療效果。方法 90例周圍神經損傷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改善血液循環藥物與營養神經藥物治療,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神經妥樂平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 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治療后, 研究組各項神經傳導速度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期間出現上腹不適1例(2.22%), 對照組無藥物不良反應出現。結論 神經妥樂平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療效確切, 安全可靠, 適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 神經妥樂平;周圍神經損傷;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16
周圍神經損傷是因各種原因所致的神經支配區感覺障礙、營養障礙與運動障礙, 臨床表現為腋神經損傷、臂叢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肌皮神經損傷、橈神經損傷、股神經損傷、尺神經損傷、腓神經損傷、坐骨神經損傷。以往研究發現, 維生素B12在周圍神經損傷后發揮顯著的調節、再生作用[1]。然而, 該藥主要針對藥物性神經病變、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及實驗性神經損傷, 而在周圍神經損傷中卻收效甚微[2, 3]。目前, 如何促使周圍神經損傷后修復再生已成為神經外科研究的重點課題。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45例周圍神經損傷患者采用神經妥樂平治療, 收效肯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周圍神經損傷患者90例。入組標準:壓迫史或外傷史;具備下例3項或以上, 包括:觸電樣或燒灼樣疼痛、感覺減退、麻木、乏力、感受過敏、肌肉萎縮、腱反應消失或減弱;病程<3個月;肌電圖檢查結果為不完全性神經源損傷;患者或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 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周圍神經病;具有外科手術指征;藥物過敏史。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5例。研究組:男
25例, 女20例;年齡18~74歲, 平均年齡(56.6±13.3)歲;其中正中神經15例, 腓總神經14例, 尺神經9例, 脛神經7例。對照組:男24例, 女21例;年齡18~74歲, 平均年齡(56.5±13.5)歲;其中正中神經15例, 腓總神經15例, 尺神經8例, 脛神經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改善血液循環藥物與營養神經藥物治療, 包括:復方丹參、地巴唑、肌苷、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B1, 同時配合康復治療、功能訓練與理療等干預措施。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神經妥樂平治療, 神經妥樂平注射液(日本臟器制藥株式會社, 注冊證號S20040070)靜脈滴注, 6 ml/次, 1次/d;治療1個月后改為口服神經妥樂平片劑(日本臟器制藥株式會社, 批準文號:S20090094), 4 U/d, 2次/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的臨床療效[4]。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改善, 腱反射恢復或明顯好轉, 神經傳導速度提高≥5 m/s, 肌電圖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 腱反射有所改善, 神經傳導速度提高2 m/s~5 m/s, 肌電圖有所好轉;無效:以上指標均未達到, 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的變化。③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4周后,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 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各項神經傳導速度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 研究組治療期間出現上腹不適1例(2.22%), 癥狀輕微, 未采取特殊處理措施, 繼續治療2 d后癥狀消失。兩組均無出現血常規、肝腎功能、尿常規等異常表現。
3 討論
周圍神經損傷屬于臨床常見病之一, 主要表現為麻木、疼痛、乏力、感覺過敏、感覺減退等癥狀。目前, 理療、藥物與針灸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措施, 雖然可以獲取到一定的療效, 但整體效果仍不夠理想[5, 6]。因此, 探尋一種高效、安全的藥物強化周圍神經損傷的臨床療效十分必要。
神經妥樂平屬于神經親和性較強的生物制劑, 具有鎮痛、鎮靜、改善血液循環、修復損傷細胞、調節植物神經與免疫功能的作用[7]。有研究認為, 神經妥樂平可以增進軸突形成, 增加神細胞膜表面的微粒、微絨毛數量, 促使雪旺細胞增殖, 繼而修復損傷的周圍神經[8]。神經妥樂平對周圍神經損傷鎮痛、麻木、感覺過敏的改善機制可能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①藥物可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 通過激活疼痛抑制系統來發揮鎮痛作用, 充分體現了生物機體平衡的維持作用, 且對正常機體功能無影響[9]。相較于非甾體抗炎藥與麻醉性鎮痛藥, 神經妥樂平的主要優勢在于不會在鎮痛作用過程中出現藥物不良反應。②抑制壓迫刺激所致的緩激肽類物質發生游離。③可以改善并降低痛覺性患處的皮膚溫度。④針對感覺減退與乏力的改善作用可能與修復并活化了損傷的神經細胞有關, 繼而促使神經軸突形成, 恢復突觸傳遞作用。⑤通過自主神經中樞對神經活動進行調控, 有效改善了自主神經系統失調癥狀。⑥抑制丘腦下神經元發射活動, 繼而調節知覺異常。⑦藥物作用于血管運動神經, 繼而通過自主神經作用來調節末稍血液循環狀態。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各項神經傳導速度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可見, 神經妥樂平可以有效提高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的臨床療效, 強化神經傳導速度, 這與部分報道結果相符[10, 11]。從藥物不良反應來看, 研究組僅于治療期間出現上腹不適1例(2.22%), 結果說明神經妥樂平具有較佳的耐受性。
總之, 神經妥樂平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療效確切, 安全可靠, 適于臨床應用。由于本次研究樣本數量較少, 加之觀察時間尚短, 缺少大樣本、多中心的對照研究, 神經妥樂的最佳療程與遠期療效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金文虎, 魏在榮, 孫廣峰, 等. 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周圍神經損傷.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3, 17(1):181-185.
[2] 姚建宇. 血栓通與神經妥樂平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 醫藥論壇雜志, 2013, 12(2):120-121.
[3] 趙曉燕. α-硫辛酸聯合神經妥樂平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 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9):54-56.
[4] 高亞麗, 陳志軍, 韓英民, 等. 神經妥樂平治療含紫杉醇方案化療所致周圍神經損傷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9):156-157.
[5] 蔣曉賓, 吳國鋒. 神經妥樂平治療腰椎管狹窄癥術后的療效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21):119-120.
[6] 張弘娟, 是明啟, 張小喜. 神經妥樂平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17(14):99-100.
[7] 馮繼澤. 神經妥樂平治療椎管內麻醉后外周神經損傷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 2014, 11(22):44-45.
[8] 王志強, 謝鵬, 張賽. 神經妥樂平聯合甲基潑尼松龍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4, 22(8):664-666.
[9] 丁遠遠, 姚鵬. 加巴噴丁聯合神經妥樂平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5, 25(23):86-90.
[10] 白偉利, 李海洋, 秦偉偉. 神經妥樂平穴位封閉治療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療效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5):126-128.
[11] 徐玲. 神經妥樂平治療放療后神經痛臨床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6(22):28-29.
[收稿日期: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