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胡乘藝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出口的影響與對策分析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胡乘藝
本文主要借用貿易引力模型,對人民幣匯率和中國出口總額進行討論研究。根據1995年~2015年美國生產總值、中國生產總值、中國出口總額以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數據,得出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通過長期均衡模型和短期均衡模型的分析,得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對中國出口額有負面影響,表明近年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對出口貿易有阻礙作用,人民幣匯率對出口貿易影響程度較大。
實際有效匯率 出口 影響因素
1.1 匯率
匯率是一國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或者是用一種貨幣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表示的是兩個國家貨幣之間的互換關系。在國際規范上,匯率分為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與美元標價法。直接標價法是指用一定數量的外幣為兌換基準,表示可兌換多少本幣,如在某一天,中國外管局公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42,即1美元可兌換6.42元人民幣。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值上升,表示1美元可兌換更多人民幣,即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或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理論上,人民幣貶值,意味國外相同外幣可兌換更多人民幣,國內出口商品價格也隨之相對于國外出現價格相對下降,出口商品具有價格優勢,國外對本國出口商品需求上升,促進我國出口行業,對于進口,則會因為國外產品價格相對國內價格升高,國內對外需求減弱,抑制進口。所謂間接標價法,則是通過一定數量本幣表示可兌換多少外幣,在間接標價法上,從理論上,匯率的影響機制傳導結果與直接標價法相反。美元標價法,則是以一定數量美元為單位的匯率,表示可兌換多少另一種貨幣。
(1)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
名義匯率(Exchange Rate,ER),是銀行買賣外匯使用的牌價標準匯率,用于表示在買賣兩種貨幣時所使用的匯率。
實際匯率(Real Exchange Rate,RER),是在考慮兩國物價指數下的匯率,用于計算的物價指數以外國與本國的物價指數之比,用以反應兩國相同或相近產品的價格差別。
(2)名義有效匯率與實際有效匯率
本文在收集匯率數據時,采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國際金融統計數據庫(IFS)上的實際有效匯率,主要以分析人民幣對美元的實際有效匯率為分析對象。值得注意的是,數據的計算方法均采用間接標價法的前提下計算,所以,當實際有效匯率上升時,表示貨幣貶值。
1.2 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指一國貨幣管理部門在外匯市場管理本國貨幣與其他貨幣關系的方式。根據傳統經濟學對匯率制度分類,可分為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1994年,中國人民幣匯率制度實行改革,初步形成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制度思想。 4月1日,我國建立以上海外匯交易系統為中心,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自1994年改革后,人民幣匯率一直沒有太大的波動。即使在1997年7月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一直保持著人民幣不貶值。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后,我國不斷減少關稅,削弱非關稅壁壘,外商在華投資企業得到快速的發展。在2005年之前,匯率制度改革為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與對外接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貿易逆差轉變成貿易順差,但也給人民幣帶來了較強的升值壓力,迫使中國對人民幣匯率必須進行體制改革,形成人民幣匯率合理的浮動范圍來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改善出口貿易結構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在2005年7月21日,對外正式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在匯率體制改革后,出現持續的升值趨勢,甚至連續6個月快速升值,因此中國出口貿易快速下降,下降比率達到33.8%。從2009年開始,人民幣匯率逐漸從升值趨勢扭轉為貶值狀態,匯率從1月份的104.76降到12月份的97.19,出口貿易也因此從90.45億美元升到130.72美元。中國出口貿易規模龐大,形成巨大的貿易順差值和過剩的外匯儲備,同時,貿易產生大量資金流動會給國內資本市場帶來巨大風險,容易被國際游資分子利用漏洞進行非法流入國內資本市場,繼而對我國金融市場造成風險。
我國貿易自由化不斷加大、貿易不平衡、新貿易保護政策,以及國際金融衍生品的不斷創新,國際金融系統的內部機制已經變得十分龐大、復雜,如何在國際大環境中穩定匯率,保持匯率的合理性,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國的匯率體制,是我國外管局必須面對的問題。
1.3 小結
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決定了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機制,在有管制的浮動匯率制度下的變動,采用實際有效匯率作為匯率變量,得到的分析結果將會很好地反映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出口的影響程度。
第二,要大力推行農業節水。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畝地的灌溉定額是400 m3水,1 m3水的水價是0.1元,農民一畝地要交40元錢。如果通過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把畝用水的定額降到200 m3,水費提到0.2元錢1 m3,農民的支出負擔仍然是40元錢,沒有增加,但是水資源卻大幅度地節約了。所以水價的改革要和節水同步推進。
2.1 低附加值的商品出口結構拉高匯率彈性系數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從改革開放的初級商品為主,成功轉型為以工業制成品為主。中國是全球出口貿易大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會影響中國的出口貿易情況。針對模型得出的彈性系數較大的情況,可能與中國的出口商品結構有關。
服裝及衣服附件屬于低附加值商品,利潤空間較少,由于國際服裝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一旦人民幣匯率變動,人民幣升值,利潤空間收窄,企業如果選擇提高商品價格來保持原有利潤,就會直接導致出口服裝的價格相對于國外的服裝價格較為昂貴,隨之喪失價格優勢地位,從而影響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貿易。假如通過削減成本方式來保持原有利潤,則會影響到工資水平??偠灾透郊又瞪唐啡菀资軈R率變動影響。
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能夠抵御匯率變動沖擊。因為高附加值商品的具有一定的品牌優勢,即使相對價格因匯率上升,商品的份額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我國的高附加值商品如專業、科學及控制用儀器和裝置,這類高附加值商品不易受匯率沖擊影響,但由于其比重過低,使整個出口貿易系統受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較大。
2.2 巨額貿易順差引起貿易摩擦和人民幣升值壓力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日益加深,對外貿易規模從21世紀初期的貿易逆差轉為近年來的貿易順差,并且貿易順差逐漸擴大。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存在貿易順差難以避免,但是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以及過大的貿易順差會引來國際社會的不滿。我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會帶來貿易摩擦,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反傾銷調查208起,中國遭遇反傾銷73起,占總數35%,全球反補貼案14起,中國就遭遇10起。2012年我國受到全球21個國家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共77起,同比增長11.6%。貿易順差的存在是合理的,但過大的貿易順差則會帶來嚴重的問題,就如貿易摩擦更加頻繁、升級,人民幣也會隨貿易順差拉大而受到嚴重的升值壓力,人民幣匯率變動隨之以匯率彈性系數影響出口額,損害出口企業的利益。
2.3 小結
人民幣匯率變化會對中國出口總額有較大影響。中國的出口外貿結構附加值低,受匯率影響較大,巨額貿易順差也會引起人民幣有升值壓力,升值壓力又作用與出口外貿上,這將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人民幣匯率形成制度必須得到完善,以及出口問題也應得到相應的解決。
3.1 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減緩人民幣升值壓力
逐步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范圍,直到匯率充分體現國際市場的供求關系,當匯率的浮動變動完全由市場決定的時候,人民幣匯率就難以被預期。中國的持續貿易順差和外國資本流入造成人民幣匯率一直保持著升值預期,這樣不僅會導致國內出現通貨膨脹預期,而且會嚴重損害出口企業的利潤及其商品競爭力。現階段,我國對經常項目下結匯制度有一定的管制,而我國的外匯儲備已具一定規模,在足夠抵御國際資本沖擊國內市場的時候,可以考慮適度、逐步放開經常項目下的結售匯制,逐漸形成企業自愿結售匯機制,讓符合條件的外貿企業根據國際市場情況自主結售匯,推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可以令人民幣在市場上更具彈性,減緩人民幣的升值預期。
3.2 調整出口產業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
目前,我國出口企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其出口商品技術含量較低,受匯率沖擊影響較大。政府應引導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出口企業自主創新,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改善企業管理水平,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真正地憑自身獨創性與世界企業競爭。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政策是通過非關稅措施保護國內市場,但國內企業和市場嚴重缺乏競爭力,一旦匯率發生變動,出口企業就無法通過自身能力在市場上與國際企業抗衡。因此,我國要逐步降低關稅,以及放棄一部分行政性的壟斷措施,使企業能在國際市場上的淘汰機制下生存,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
3.3 控制人民幣匯率近期變動趨勢
最近,人民幣匯率可能存在一種潛在變動趨勢,不一定長期保持上文所述的持續升值,在央行強力干預的情況下,“811”匯改強力使人民幣貶值的措施,不再是一個國內或兩個國家的問題,而是整個國際社會問題。一旦人民幣貶值形成趨勢,“蝴蝶效應”式的聯動影響人民幣持續貶值,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的進出口產業。同時,在采取強措施給人民幣貶值,切勿帶來政府干預的錯誤思想,我國依然要堅持以供求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度,政府干預并不代表替代市場,而是更好地發揮人民幣匯率在國際市場的作用,控制好人民幣匯率的異常變動。
3.4 小結
人民幣匯率合理變動,可以促進出口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通過價格傳導機制作用到每一個出口企業經營上,國家在促進出口的同時,要做好相應的配套設施,處理好國際之間的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問題,適當采取資本運用手段對人民幣的數量進行控制,穩定匯率問題,為出口企業營造較為穩定、低風險的國際經營環境。同時,企業的出口也會反作用于匯率,出口企業的經驗伴隨著貨幣的流動,貨幣數量的均衡情況也會對匯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兩者在影響機制上是相輔相成,政府在指定決策的同時,要考慮政策可能帶來的匯率問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逐步、細微地進行,切勿采取“硬著陸”手段,否則帶來的后果與計劃背道而馳。
匯率的變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問題,本文對1995年~2015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變動情況,以及我國出口總額進行了對比研究,并進一步得出出口貿易彈性在實際有效匯率下的彈性系數特征。結論表明,實際有效匯率對出口貿易量呈現反向變動情況,無論從長期均衡模型,還是短期均衡模型中,兩者均為反向變動,說明近年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對出口貿易有阻礙作用,表明人民幣匯率對出口貿易影響程度較大。最后,針對實證結論提出關于匯率改革的相關建議。
[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2] 黃達.貨幣銀行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F752.62
:A
:2096-0298(2016)12(c)-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