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淑榮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中,評價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構成環節,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教育手段,作為教師要豐富自己的知識,用自己的經驗與智慧,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留心學生提出的問題,從而做出正確、有效的評價,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
【關鍵詞】課堂評價語言 激勵 準確恰當 幽默豐富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43-01
一、評價要發自內心
我覺得在評價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融入情感,做到心誠意切。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經驗,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享、共識、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當學生有著出乎意料的精彩回答時,我們固然心花怒放;但當學生對某個問題回答得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我們不是強忍著不快,補充說出一個自認為是正確的答案,而是應該表揚他勇于說不、敢于否定的勇氣,更應該以發自內心的喜悅來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投入了真情,就會愛惜學生的點滴進步,善待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錯”,以細心和愛心讓學生在得到肯定的同時,學到他原本不知道的知識。
二、課堂評價語言應該適時、適當,富有人文性
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最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承認個性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語言要靈活地運用延緩性和適時性原則,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個人感受,為每一個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創造空間,給他們以展示自我的機會。應多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展示自己的機會。在表揚激勵的同時,用其可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傷他的自尊心。學生在發現自身不足的同時,感受到了濃濃的師愛,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讓我們用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為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創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三、評價要有導向性
馬卡連柯說過:“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隨機應變。”的確,有時學生的回答可能與老師的意圖相差甚遠,甚至背道而馳。這時,教師不能以否定的語言來評價學生,那會很容易使學生喪失信心,喪失發言的勇氣,喪失學習的興趣。應該用巧妙機智的語言來點撥學生,發揮“引導者”的功能,因勢利導地進行評價,不斷促進教學動態生成,讓課堂充滿生命的張力。
我記得在《燕子專列》這一課上,我向學生介紹了課文的內容:千萬只燕子被冷、餓、累三大困難 ,瀕臨死亡。瑞士政府見狀決定采取行動拯救燕子。可是該怎么向市民們呼吁呢?于是,老師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小小廣播員,那你會用怎樣的語言來呼吁人們發起行動,拯救燕子呢?”這時,有一位小男孩站起來,他興奮地說:“老師,老師,我有一個好辦法!我們可以用飛機把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飛機又快又穩!”顯然,這個孩子的思維還停留在前面一個階段,大家聽了不禁一愣。我卻笑瞇瞇地說:“你的點子可真棒,這樣就能更快更早地將燕子送到目的地了。不過現在我們要動腦筋想一想,用怎樣的話才能打動更多的人,讓他們加入到尋找燕子的行列呢?”于是孩子們又繼續舉手發言了。保護了這個孩子的積極性,也正是老師機智的話語讓課堂重新充滿了活力。
四、評價要以肯定的、激勵性的語言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以正面引導。”卡耐基也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贊許猶如陽光,每個人不論個性品質如何,成績如何,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贊賞,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表揚和鼓勵所起的效果要遠遠大于批評和直接的否定。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能喚醒、鼓舞和激勵學生。在教學中我們要敏于賞識,調動學生積極性,創造一種你追我趕相互競爭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體會成功。
五、課堂評價語言應該生動、幽默,富有情感性
幽默的語言是一種才華,更是一種力量。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使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更可以使人的精神放松,使課堂氣氛和諧,增強師生間的親密感。他打破了課堂內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人人都喜歡幽默,幽默的課堂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調節劑,幽默的評價是學生可以笑著接受的,且印象深刻。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養,尤其是加強語言修養提高語言的感召力,充分發揮語言的評價功能。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以準確性的評價語言,讓學生聽得明白;以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以情感性的評價語言,營造寬松、和諧、富于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李湘蓉.《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語文出版社.116-13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