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泉
【摘要】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有效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營造師生共生共學的和諧狀態關系,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學生思考,深刻理解,善于質疑,課堂注重人文關懷,注重多元化、發展性教學評價,注重分層評價,注重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運用等多途徑、多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32-02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2015版)指出:“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建設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有效課堂必須注重三個維度——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行為、認知、情感)、教學目標的到達度、情感態度價值觀內化的深度。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自己的體會。
1﹒落實教學目標與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與教學行為應有效的服務教學目標與內容。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
2﹒營造師生共生共學的和諧狀態關系,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
創設師生共生共學的和諧課堂環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引導探索學習,誘發創新靈感;培養思維能力,喚起創新欲望。設計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應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內;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創新能力。
3﹒課堂注重人文關懷,注重多元化、發展性教學評價,注重分層評價。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2015版)指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尊重學生是發展的人,是有個性差異的人,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習方式,應該運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注重多元化、發展性教學評價,注重分層評價。
4﹒培育課堂教學機智,注重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運用。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教學機智,那么無論教師怎樣研究理論,也不會成為實際工作中的好老師。”因此,如何巧妙地運用教學機智正確處理課堂問題,這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升教師的素養,更有利于學生人格個性發展。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借助錯誤性資源,充分利用師生在課堂中出錯的資源,在“出錯”和“糾錯”的探究與反思的過程中,課堂才是鮮活的。抓住“問題性”資源,通過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使學生的疑點變成可以促進學生提高學業水平的有效資源。還應捕捉預設外的生成因素,特別是善于捕捉學生“原生態”的教學資源,并巧妙地納入課堂臨場設計中,從而真正讓課堂教學呈現出靈動的生機和跳躍的活力。數學來源于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挖掘生活性資源,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生活經驗有著密切聯系,教師應重視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其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屬于規則學習,這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典型內容。教學中我借助實物,以開門見山進行了提問:“你能求出它的體積是多少嗎?”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以任務為導向,引發學生探究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欲望,體現知識的再發現過程。但話音剛落,就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知道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只要用長乘寬乘高就可以了。”學生已知道了計算公式了,這節課該怎么辦呢?還能進行知識的探究嗎?我一時有點慌張,但很快鎮定了下來,且靈機一動,用詢問的口氣問道:“知道長方體體積是怎樣計算的同學,請舉手。”結果竟然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舉起了手。“那么你們知道長方體體積為什么用長乘寬乘高來計算嗎?”“不知道”。這不正是本節課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嗎?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指出:“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體積為什么用長乘寬乘高來計算的道理。比一比,哪個同學能利用手中的學具最先得到驗證?”面對半數學生已經知道的事實,顯然出乎我的預料。但由于教學中隨即抓住了“為什么”這個“問題性”資源,造成了學生暫時的認知沖突。面對困惑,必然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因而課堂也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曉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以上海市S學校為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