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麗莉
【摘要】慕課被譽為教育界的電子數字海嘯,目前各大高職學校都在倡導慕課課程。本文旨在通過討論非計算機專業統考環境下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實行慕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把握信息技術課程目標選擇平臺和師資隊伍實現慕課以提高CCT通過率,培養學生計算機素養。
【關鍵詞】CCT 慕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39-01
全國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聯合考試,是全國高等學校非計算機計算機等級考試,旨在促進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和信息化建設,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考察在校學生計算機素養和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同時為學生就業提供計算機應用知識和能力的水平憑證。
2012年“慕課”興起,它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的簡稱,由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er首次出。同年9月,加拿大學者喬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應用這個概念開設了第一門慕課課程:Connective and Connective-knowledge Online Course。該課程支持學習者以多種形式參與學習,比如通過微博、Twitter等其他網站平臺進行在線學習。慕課具有開放性、在線性、大規模和互動性的特點在國內快速發展起來。
1.CCT“慕課化”的必要性
1.1課時緊張的壓力
根據2012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本著“加強基礎、注重實踐、突出特色”的教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大綱推薦72—96學時,由于學校教學周數及CCT全國統考時間限制,本課程壓縮至64學時內完成。為了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加強學生動手實踐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平臺,慕課勢在必行。
1.2教學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慕課的推行實際上就是體現職業教育一直倡導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將教師“教”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學”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轉變,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需求。信息技術基礎慕課化建設提升高校課堂教學質量,運用慕課手段以5-8分鐘流媒體形式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教學活動,將線上學習和課堂實踐操作相結合,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2.CCT“慕課化”的可行性
2.1需求廣泛
信息技術基礎CCT是非計算機專業高職學生的一門必修公共基礎課程,課程面向各個專業的高職學生,體現慕課的大規模特點。
2.2教學內容適宜
信息技術基礎是由12個相互獨立又互相關聯的知識點組成,如信息概述、計算機基礎、Word、Excel,PowerPoint等內容按照項目分解成小的操作任務,正適合慕課這種小而精的模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微信、QQ完成學習,線上、線下結合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縮短教學時數。學生隨時隨地的進行在線學習,體現慕課的開放性的特點。
2.3具備網絡教學平臺
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前期搭建網絡教學資源庫為其“慕課化”打下基礎。平臺中“微視頻課程”、“交流互動”、“例題習題”等內容為課程的“慕課化”提供了網絡教學平臺,體現慕課的在線性的特點。
3.以慕課為基礎的融合互補式教學模式
隨著國內各個高校慕課平臺的迅速發展,慕課課程不斷涌現。慕課的發展在給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帶來新挑戰,同時也提出了課程改革的新思路。本文在搭建慕課平臺的同時嘗試依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結合CCT考試大綱將傳統課堂教學、上機實踐操作與MOOC教學相結合,探索出課前、課中、課后、綜合評價四個階段基于慕課的融合互補式的教學模式,為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提出建議。
3.1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準備是課程的靈魂工程,我院凝聚整個教研組教師的智慧和力量,組織承擔本課程優秀教師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和已經剪輯過的視頻資料結合起來,并配以錄音講解,做成“微課”。全體教研室老師搭建網絡教育平臺,按照項目將資源上傳,包括一系列“微課”、計算機基礎操作技巧,平臺擁有免費試題庫、在線答疑、在線測試等功能,學生使用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微課”錄制腳本編輯時“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度,語言增加趣味性,結合12個項目以問題式引入新課,以任務式貫穿全課程,突出重難點,激發學習興趣。借助平臺多以實際操作微課為主,學生在課前按照教師要求,提前在網絡平臺上完成學習,做到對相關知識點、概念的初步掌握,并記錄下自己的相關問題,為課堂分組討論做好準備。
3.2課中教學
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共同驅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課前通過自學能夠解決的問題老師不再進行講授,例如:文件與文件夾的概念。教師課中的任務在于解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和易混淆點。例如:可以講全班分組討論文件的命名規則,用任務驅動法學習文件與文件夾新建、復制、移動等知識,教師設計綜合型的實操內容,讓學生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3.3課后工作
平臺上的“微課”資源提供學生隨時隨地查看,通過對知識的反復復習鞏固掌握重點、難點,查看計算機基礎操作微視頻,線下鞏固實操練習,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平臺上的試題庫與練習冊同步,學生可以在線做題,實踐操作。教師通過平臺統計學生試題錯誤率,發現學生易錯的知識點,教學得到反饋,進而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促進教師教學反思,為下次課開展教學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教師利用Moodle平臺,微信群、QQ群等網絡手段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習討論組,發送學習資料、CCT模擬試題及答案,完成線下自主學習。
3.4優化評價
慕課教學有效的課程評價可以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在線測試、課堂測試及CCT考試三者結合的方式,其中在線測試通過視頻學習中的相關進階題目對學生進行網絡上機測試;課堂測試注重學生實踐操作組織學生互評、教師現場評分等方式;CCT考試;三部分成績設置一定比例,最終綜合評定考試成績。
4.結語
MOOC是未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依托一體化教室,將課堂教學、上機操作和線上、線下學習進行有機融合,采用慕課的開放性、自主性、個性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知識遷移能力和協作精神,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