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只注重知識傳授,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這是與教學目的相背離的。其實,“口語交際”是學生實際生活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能力之一,它同時也會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把培養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學改革不斷推陳出新,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其實用性,注重對小學生能力的培養。在社會生活實際中,人與人之間交際的主要形式是口語交際,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而,最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勇于探索,以期找到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措施,以下是我的具體探究。
一、教會小學生“聽”
“聽”是“說”的基礎,會“聽”才會“說”,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就要首先讓小學生學會“聽”。
1.學會傾聽說話者語氣
如果說話一方在言語中用了反問句,那么他已經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包含在問句里了。否定句用反問語氣說出來是有達了肯定的內容,如在“你不覺得這些花紋很漂亮嗎”中,談話一方表達的意思是認為花紋很漂亮,并希望得到聽話一方的相同看法;肯定句用反問語氣說出來是表達了否定的內容,如在“舊社會人們哪有幸福生活”中,表達了說話一方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并征求聽話一方的意見。
了解了反問句的語言規律后,聽話一方可以接收到對方的正確信息,并有利于語言的雙向交流,否則交流起來風馬牛不相及,就達不到溝通與交流信息的目的了。這類例子還有很多,不一一詳細指出了。
2.學會覺察說話者的意思傾向
聽話一方如果能從談話一方的言語中聽出其意思的傾向,那么有利于適時接上話題,說出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如“這天氣怎么這么熱”中,表明了說話一方不喜歡這么炎熱的天氣;“你好哇!上課了還不進教室”中,聰明的學生一聽就知道這不是在夸人,并會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
3.學會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
“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不同于“讀”與“寫”可以不斷重復,“聽”一般是不重復的。如果學生聽不懂或聽不清對方的說話,就很難與人交流了。那么,怎樣才能訓練學生聽懂長句呢?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是關鍵。
例如,“小明今天早上很早就出門上學了,在路上,他一邊走一邊踢著小石子,結果來到學校時已經遲到了。”這句話很長,學生只要認真傾聽,不難發現話雖長,但意思表達得很明確:小明貪玩因此遲到了。在了解了別人談話的主要內容后就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你來我往,就實現了言語的雙向交流。
當然,光會聽而不試著去說也達不到口語交際的目的。因此,教師還應在口語交際的內容和形式上多花些心思,達到讓學生樂于表達的目的。
二、引導小學生“說”
1.內容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
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只有發生在身邊的或有所體會的事,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在小語教材的口語交際中有不少是學生在生活中經歷過的,如接待客人、探望他人、求助別人、購買物品等。這些生活中較為熟悉內容,能激發學生談話的興趣,學生也有講述自己感受的想法和信心,這對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2.形式要生動、有趣、多樣化
在口語交際中開展一些趣味性的口頭表達活動,能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得到言語的訓練。
(1)互說。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口語交際“假如我學了克隆”時,教師可事先指導學生在課前查資料或詢問別人了解克隆技術及其發展情況,再根據克隆技術的運用范圍,分為農業、園藝、畜牧、醫學等小組,興趣一致的學生可結為一組。然后,教師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想克隆什么,看誰的想法奇妙,最有益于人類。這樣,不僅使學生增強了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交流了信息,從而使口語交際教學取得了成功。
(2)擬境。情境教學在口語交際中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例如,小學語文第十二冊《草船借箭》一文中的對話較多,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最好材料。教師可創設特定的課堂情境,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教師可說:“同學們,今天我們穿過時空隧道來到了三國時的古戰場,你們中有的人是諸葛亮,有的是周瑜,還有的是曹操。那么,你在想什么?又在干什么?你能告訴大家嗎?”然后, 學生自由扮演文中人物,講述自己的心里話。如有的學生扮演諸葛亮,說:“我明知周瑜限期造箭是因為妒忌我的才干,想要為難我。我也很生氣,但我必須以‘孫劉聯合抗曹的大局為重。我也只能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哎,我得想一個萬全之策呀!”又如,有的學生扮演周瑜,說:“看到諸葛亮這么能干,我卻處處比不過他,真叫人生氣。‘老天爺,既生瑜,何生亮!我得想個好辦法來為難他,殺殺他的銳氣。別人老說諸葛亮神機妙算,可今天卻落入我的圈套,這真乃天助我也……”這樣的情境教學既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又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真是一舉兩得。
(3)表演。口語交際不僅是簡單的聽說結合,如果希望能達到更佳的表達效果,還可以加上肢體語言,也就是表演。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編自演課本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選出兩名學生在全班面前表演,其他學生當小記者對“諸葛亮”“周瑜”進行采訪。記者招待會現場可熱鬧了,小記者們有的問:“諸葛亮先生,你明明知道周瑜利用十天造十萬支箭來為難你,你為什么不揭穿他的陰謀呢?”有的問:“請問周都督,你為什么要吩咐軍士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也不給準備齊全呢?”還有的問:“請問周瑜先生,當你看到諸葛亮如期交箭后,你的感想如何?此時,你最想對諸葛亮說些什么?”……這樣,學生就能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說出具有鮮明的個性化語言,使得學生在動態的雙向甚至是多向互動活動中增強了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課堂主陣地的作用,積極進行語文聽、說訓練,以實現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