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友
摘 要: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識字教學是否成功,將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素質,因此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只有加強識字教學,才可以為語文教學的提供保證。識字教學不是簡單的讓學生認識一些字,而是要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主動識字、快樂識字。
關鍵詞:一年級學生;快樂;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對語文教師來說,讓剛剛步入小學的兒童,用一學期的時間完成認識400個高頻漢字的任務無疑也是有著巨大的壓力的。如何利用教材的優勢,盡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潛能,讓孩子多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輕松,愉悅的完成本學段的識字任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尋找規律,快樂識字
漢字中象形字較多,音、形、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規律,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系和規律,提高識字的能力,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于識字,進而主動識字。在教學認識同一類偏旁的生字時,如早、星、晨、春、陽、晚,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現它們的共同點,知道這些字都是與太陽“日”有關聯的,揭示構字的規律,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在教學象形字時,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師地指導下,圖與字、物與字結合,知道這種模擬事物的樣子造出來的字就是象形字,讓學生在學習和比較中掌握象形字的識記規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識記,引導學生學會識字。
對于會意字的教學,教師可幫助學生揭示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編一些瑯瑯上口的兒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從中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自己學會學習同類別的字。對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區分、辨別,抓住異同點,巧記,活記。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在比較中達到深層認識和的鞏固。
語文學習有著廣闊的母語社會背景,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進行識字,堅持大語文教育觀,突破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走進生活,走入社會,使學生在母語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下識字。教師可指導學生用本子自做一個“認字樂園”,鼓勵學生去認身邊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種商標、牌匾、廣告牌、報紙,并盡可能地把能剪下的字貼在“識字樂園”上。每天給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開展有意義的課前“2分鐘識字擂臺賽”,讓學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勵中增加識字的樂趣,增強識字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識字,變識字為快樂。
二、在閱讀中體驗成功,激發識字欲望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當兒童識字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就會有閱讀的愿望和閱讀的沖動。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的內部動因,激發其閱讀的興趣和熱情,鼓勵閱讀,通過閱讀激發學生的識字欲望。
在教學中,教師可抓住有利契機,把課本和課外讀物有機的結合起來,積極有效地去誘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如學習《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時,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對首都北京的熱愛,這時,教師可及時地指導學生讀自讀課本《小兔乖乖》里的《愛祖國》一課,進一步增強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學習了課文《自選商場》一課,再讓學生讀讀自讀課本里的《自選商場》,可以豐富和延伸他們的知識,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
另外教師可抓住孩子愛聽故事的年齡特點,誘發閱讀興趣。在語文課上,我會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優美的童話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兒》、《丑小鴨》——每到這時,孩子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求。這時,教師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導他們去讀帶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選》、《一千零一夜》等書,告訴他們還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為了讓閱讀的興趣持續下去,熱情不減,教師可在課堂前設立“5分鐘故事園地”,為學生創造平臺,展示閱讀后的收獲,促進看書的激情。在識字與閱讀中,教師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每天在家庭中開展20分鐘的“父母伴我天天讀”活動,把識字閱讀發展到每個家庭,使孩子在父母地陪伴下逐漸養成好學、勤讀的好習慣,使之終身受益。
三、說寫結合,提高識字積極性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學生們愿意去學習語文,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在教學實際中,我根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在班級開展“我來說”和“我來寫”的活動,讓學生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勤說勤寫,從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具體措施如:開展“我來說”的活動。開學初,我讓學生每人留心觀察生活,把從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從學習中遇到的、想到的事情說出來,也可以講心愛的故事,編可愛的童話,可以與老師談心。每周集體聽評、講評一次。每到那時,孩子們聽到身邊小朋友的童音,別提有多高興,更增強了說的興趣。
開展“我來寫”活動。在教學中開展了“我來寫”活動,為學生創造寫的機會,讓學生在寫字、拼音的過程中再現生字,進一步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例如學了課文《哪座房子最漂亮》,學生對于疊詞的運用有了掌握,我就布置他們觀察校園,利用疊詞寫話。有的學生就這樣寫到:“學校里有青青的草地,高高的房子,白白的墻,我們在這里學習,感到很快樂。”學了識字(二)中的《比一比》一課,我讓學生觀察家里的物件,用數量詞寫一段話。有的學生寫到:“我的家里有三個人,爸爸在電腦公司上班,媽媽在銀行上班,我是大港九小的學生。我的房間很漂亮,有一張小床,一張書桌,書桌上有五本書,一盞臺燈,每天晚上,我都會在燈下看書,書中的故事很吸引我。”
認識400個高頻漢字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法和渠道,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閱讀的習慣,使學生就自覺地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把握住生活中每一個識字和閱讀的機會,達到較好的識字目的和提前閱讀的效果,促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