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是幼兒的啟蒙教育重要階段,學前教育質量越來越受到相關教育部門以及家長的關注,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不僅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更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政府部門、相關教育部門以及學前教師應共同努力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助推幼兒更好發展。本文闡述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現階段學前教育質量現狀的原因,提出一些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以供其他學前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 質量 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02-01
學前教育是幼兒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學前教師的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幼兒行為習慣、學習能力、人格品質、身心健康以及認知水平的發展。為幼兒提供積極健康的教學環境,幫助幼兒提升自身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對孩子今后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學前教育可以促進孩子性格品質、思維認知以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和家長應重視對孩子的學前教育,使之養成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
在教育以及環境的影響下,與周邊的人互動過程中,幼兒逐步形成了對人、對事物的感情以及態度,為幼兒性格以及人格最終定型奠定基礎。在幼兒學前時期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社會性行為和培養幼兒人格品質刻不容緩,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極的適應環境,更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二、現階段學前教育質量現狀的原因
學前教育是幼兒今后學習的基礎階段,具備公益性特征,對適齡的幼兒提供學前教育服務是政府的工作的重要內容,但是現階段由于政府內部扶持力度不足,公辦幼兒園的數量逐年遞減,以盈利為目的的民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日益增多,其教育質量參差不齊,這都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干預和管理。
學前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專業素養較低,很多幼兒園教師數量不足,且科班畢業的專業教師數量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幼兒教師都是由其他專業轉型而來,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缺少幼兒教育管理工作經驗,對先進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以及教學模式更是知之甚少。導致幼兒學前教育小學化,部分學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小學教學內容納入學前教育范疇,不僅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更是降低了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導致幼兒缺乏快樂健康的成長環境,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有效路徑
為了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首先,政府部門以及教育部門應明確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整合資源構建學前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學前教育指標體系,其中應包含政府相關政策、評價監督機制以及執行模式等內容。其次,政府部門、教育部門、廣大教師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的學前教育管理隊伍,共同完成學前教育研究工作,進而制定科學合理的學前教育體系,助力學前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體系的理論知識框架不僅要包含基本教育要素,還應包含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過程以及多個邏輯關系,并需結合我國學前教育的現狀,這樣才能助力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為了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并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發展的指標體系,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保證指標內容的全面性,不僅要包含學前教育需要、學前教育背景、學前教育投入以及學前教育實施等內容,還要包含幼兒教師、幼兒個體以及幼兒園的基礎設備設施等內容,指標體系要能直觀的反應當前學前教育的現狀以及特點。第二,要對可以直接反應學前教育質量的指標內容予以關注。第三,要著重關注可以直接反應學前教育效益的指標內容。
“三化”教學即民主化教育、環境化教育、個性化教育,以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首先,民主化教育就是指學前教師在教學中為幼兒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有效提升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環境化教育是指在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教室、臥室等環境中,采取一些措施,幫助幼兒提升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學前教育任重道遠,需要各方面不斷努力,學前教師還應重視幼兒良好學前行為習慣的培養,這需要家長的配合,使幼兒可以養成良好的思維和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同時也需加強幼兒審美意識以及感知能力的培養,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助力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助推學前教育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弘.學前教育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的路徑探究[J].電子制作,2015(11):216-216,217.
[2]葉濃,王莉芬.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1):7-8.
作者簡介:
王珍琪(1985.7-),女,陜西商洛市人,碩士研究生,商洛學院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學前幼兒語言教育、幼兒園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