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禮平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思考的只要問題之一。結合這幾年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從活躍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情感教育是培養穩定、持久學習興趣的基礎;培養以苦為樂的精神是讓學習興趣持久的保證等三個方面就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了一些體會,旨在對當前的生物教學改革有所啟迪和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生物教學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56-01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變革,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景,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下面結合自己這幾年的探索與實踐談點體會。
一、活躍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一)實驗情景
生物學實驗是極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情境,能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探究性強的實驗,不僅使學生感到鮮明有趣,而且能將學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使學生熱情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新的知識。例如,講“種子的結構”時,可讓學生邊解剖邊觀察植物種子,認識種皮、胚乳、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等結構,比較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結構的異同。講“環節動物門時”,可讓學生觀察蚯蚓的“體節”、“環帶”,判斷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比較蚯蚓在紙上和玻璃上的運動速度,理解“剛毛”的功能。這樣,讓學生通過用手做,用眼看,用腦比較、分析、總結,調動多種感觀參與活動,既提高了興趣又提高了能力。
(二)矛盾情景
教育心理學指出“認知矛盾”就是造成對某個問題,學生要急于解決,但又苦于用原有知識無法解決的心理氣氛。一旦造成這種氣氛,就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探究的動力。這時學生處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的狀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疑、激疑、聯想、猜測、推斷等創設矛盾情景。比如,講“蒸騰作用”時可先引導學生聯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自然現象。接著話鋒一轉:在植物體內卻是“水往高處流” ……制造矛盾心理,這時學生迫切想知道下文,于是順利進入:“蒸騰作用”的教學。
(三)形象情景
生物學涉及的對象是活生生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多方位、多層次地挖掘生動形象的材料(如故事、文摘、生物學成果、生活中的現象、教學中的圖片、投影、錄像等),把某些抽象的、枯燥的知識形象化、趣味化,把知識講活。例如,介紹蛙眼“只對活動的物體有反應,而對靜止的物體視而不見”的特點時,先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捉青蛙。學生談了自己的想法后,可告訴說:“有的人捕捉青蛙的方法很奇特,用魚桿‘釣蛙或者‘鉤蛙。釣蛙時把魚鉤在蛙眼前來回擺動(作左手拿魚桿來回擺動狀)。由于蛙眼對活動的物體反應很靈敏,因而它發覺了擺動的魚鉤,以為是飛行的昆蟲,于是跳起來捕捉,當它捕捉到時也就把自己掛在魚鉤上了。這就是‘釣蛙。而‘鉤蛙卻又不同?!^蛙時,先用魚桿把把魚鉤慢慢地移近青蛙(作左手拿魚桿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動狀)。由于移動速度極慢,近乎靜止,因而蛙眼對它‘視而不見,然后調整魚鉤去鉤蛙?!边@樣通過設置形象情景,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二、情感教育是培養穩定、持久學習興趣的基礎
在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教育,充分發揮情感的積極推動作用,以情育趣。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一起體驗,一起感受。用無私的愛心打動學生,用滿腔的熱情激勵學生,用微笑的姿態面對學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用崇高敬業精神影響學生,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
(二)思想教育和時事教育
思想教育和時事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明辨是非,了解時代和社會對生物知識的需要,并激勵學生把這種時代和社會的需要轉化為自己學習的需要,從而樹立遠大理想、端正學習態度、自覺地投入到生物學的學習和探索中,并從中體味到無窮的樂趣。
三、培養以苦為樂的精神是讓學習興趣持久的保證
學習不是件輕松的事,不可能一直都在輕松愉快、興趣盎然中進行。我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培養學生在艱苦的學習探索中不以為苦反以為樂的學習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設置一些適當的問題和困難,培養學生知難而進、鍥而不舍、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生的各種素質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多方面對學生施加影響,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培養學生濃厚的、持久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毛加林.《生物實驗教學方法淺談》
[2]龔文明.《新時期高中生物教學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