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就業是關系民生的問題,也是高校的重點工作,高校職業指導不同于就業指導,它更傾向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指導其進行職業規劃。本文針對目前職業指導的問題和現狀,通過分析職業指導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了怎樣更好地促進職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作用的措施,促進大學生的職業發展。
【關鍵詞】職業指導 高校畢業生 就業工作 作用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83-02
高校大學生的就業,一直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的畢業生在逐年上升,這也給高校帶來了更大的就業壓力。據統計,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727萬,這是在2013年“史上最難就業季”之后又一次歷史最高。面對如此巨大的就業人數,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指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職業指導與就業指導進行對比分析,更深層次的說明職業指導在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職業指導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作用
1.自我定位的作用
對于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大學是他們真正離開父母,自己獨立管理自己的第一步。大學是一個小社會,進入大學,他們慢慢開始自我管理,對未來也開始有一些思考,通過了解自己的專業,進行相關的實踐,對自己未來的就業產生了懵懵懂懂的想法。但他們還需要一個對未來清晰的定位,職業指導將對他們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和不足,職業指導以學生興趣為起點,將個人的專業知識、能力與未來的職業相聯系,通過分析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自我定位,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約翰·霍蘭德就根據不同人的人格特征,將職業分為六種職業類型,實踐型、研究型、社會型、常規型、企業型、藝術型。
高校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上,往往追求就業率,而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灌輸“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殊不知,這種指導是狹隘的就業指導,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指導,職業指導更應該看重學生的長遠職業發展。當然,職業指導也應該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就業心態,積極為自己的職業做準備,讓學生在面對就業過程中的挫折時,也能夠有更好的心態來面對,必要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整自己的職業目標,促進自己的職業發展。
2.能力提升的作用
大學期間,職業指導貫穿大學生涯的始末,在學生對自己有了比較清晰的職業方向之后,高校會對學生進行一些的職業指導的培訓,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比如在學生創業方面,學校會安排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創業相關課程培訓,幫助學生提高管理、理財以及經營等各項技能,而這些技能對于剛開始進行創業的學生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大多數的學生,職業指導更加重視他們的綜合能力。現在社會上對畢業生的要求不斷提升,越來越重視一專多強的學生,通過職業指導,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同時職業指導還會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通過包括應聘技巧、簡歷制作、面試技巧和禮儀規范等內容的培訓,不斷提高學生在就業中的實戰能力。總之,學生在職業指導下能力不斷地提升,離自己的職業目標也更近一步。
3.生涯指導的作用
職業指導不僅包括就業政策的宣講、就業技巧的傳授和就業信息的收集等,更為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對自身有很好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指導絕不僅是幫助學生找到一個工作就好了,職業會伴隨個人的很長時間。通過職業指導,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職業,樹立良好的職業理念,對自己的職業有很好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指導會通過開設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舉辦一些職業生涯規劃比賽,以及聘請一些畢業的成功學長學姐們做一些關于職業發展的分享會,讓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更好的認識。在職業指導中,最常用的就是“5W”模式,通過問自己“我是誰”、“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環境支持或允許我干什么”和“自己最終的職業目標是什么”,分析對實現職業目標有利的和不利的條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促使自己不斷努力實現。當然,職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或者問題,在面對這些外在的問題和變化時,要學會不斷調整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計劃。
二、促進職業指導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作用的措施
1.注重職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的研究
我國的職業指導起步比較晚,對于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都不太成熟,致使很多教師都把職業指導誤以為是就業指導。國家應該繼續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出臺相應的政策,給予更多財政和政策上的支持。職業指導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所以需要集結相關學科的師資,開展相關的職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職業指導進行創新,將職業指導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高校也要對職業指導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設立專門的職業指導機構,對高校學生的職業指導進行研究和指導。
2.加強對職業指導師資力量的培訓
職業指導是一門專業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它要求職業指導教師有著良好的綜合素質,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很強的創新能力。現在的職業指導不是以前的就業指導,只要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和政策就可以了,現在更多的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專業、能力和職業發展進行綜合的考量。這就對高校的職業指導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國家也要加大對職業指導的培訓力度,加強對職業指導人員知識和技能的考核,提高職業指導師的專業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質、精專業,懂實踐的專業師資。高校要把輔導員作為職業指導的重要力量,把一部分輔導員作為專門從事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師資,加強對其業務能力的培訓,提升其職業指導的能力,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指導。
3.完善相關職業指導的知識和課程體系
現階段,我國很多高校在職業指導方面比較落后,大多數理論性比較強,缺乏系統性、全面性、針對性和實踐性,完善相關的職業知識和課程體系十分迫切。結合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和職業指導知識體系的現狀,學習國外比較先進的職業指導理論,建立職業認知為前提、職場生存與適應為基礎、職業創新與發展為根本的職業指導課程體系,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情商、智商和逆境商。同時,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利用報告講座、情景模擬練習,社會實踐和小組合作等形式,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興趣,提升職業指導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程瑞峰,吳蘇芳.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
[2]田光哲.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3]劉冬梅.關于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4).
[4]林平.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5]雷小波.論美國職業指導課程體系及其啟迪[J].職業教育研究,2011(12).
[6]張華.全程化、立體型的高職院校職業指導模式探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9(4).
[7]商光美.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6).
[8]嚴勇.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理論的發展方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3(2).
[9]宋玲,張繼清.大學生職業指導的觀念變革與實踐探索[J].思想政治研究,2012(6).
作者簡介:
李富剛(1987.3-)漢族,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