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喜 田娜 王金星 宋月鵬 趙法起 閆銀發 張菡
【摘要】近幾年隨著國內農業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迅速發展,教學培養模式對人才成長有著關鍵的作用,對促進學生就業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本研究擬提出一種“三一三反饋”教學模式和實踐模式,第一個“三”代表培養模型的三個輸入結點,教學模塊是指:專業理論課程群、基礎知識課程群和特色課程群;實踐模塊是指:科研實戰模塊、企業實戰模塊和創業實戰模塊;“一”代表一個核心,即就是學生本身;第二個“三”代表培養模型的輸出三個結點,包括就業模塊、創業模塊和升學模塊。其中,輸出模塊和輸入模塊之間有反饋聯系,通過對輸出人才的評價,提出對輸入層的改進意見,從而為整體提高人才質量提出新的培養模型。
【關鍵詞】電氣類專業 課程群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219-02
引言
近幾年,實力較強的農業院校均開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據資料顯示,中國截至2015年有529所高校設置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其中,農林類高校16所。由于市場需求大,每年農林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生招生規模在2500人左右,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良好。從培養目的來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著重培養具有電工技術、電子技術、自動控制、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工業與電氣工程有關的自動控制、電氣工程、電力電子技術、建筑智能化、電子與計算機等技術領域從事工程設計與施工、系統分析與運行、研制開發、經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個人創業思想的進步,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呈現出多元化分布,畢業生去向主要分布在升學、就業和創業三個方面。其中創業模塊的畢業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恰恰印證和支持國家現階段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施政思想。為配合電氣工程類學生培養,該研究以理論和實踐兩個模塊為研究對象,每個模塊分為三個輸入節點和三個輸出節點,其中理論模塊三個輸入節點包括專業理論課程群、基礎知識課程群和特色課程群;其中實踐模塊三個輸入節點包括科研實戰模塊、企業實戰模塊和創業實戰模塊;理論模塊和實踐模塊輸出節點包括就業、創業和升學。通過分析相互之間的關系,建立各個輸入模塊和學生就業之間的關系,通過反饋方式指導學校課程設置和實踐培訓安排,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調查分析
研究通過已畢業電氣工程學生的網絡調查表為基礎,調查收集山東農業大學電氣工程類畢業生200人和在校生200人無記名調查表,具體調查表內容如下表1所示。
表中必修課程包括有電路原理、電磁場、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自動控制理論、微機原理與應用、電機與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工程、繼電保護與微機保護等專業核心課程;限制選修課程包括電氣照明、智能弱電工程、變頻技術、內外線工程、電氣絕緣在線監測、電網規劃等專業課程;特色選修課程包括電機設計、電氣工程造價、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安全用電、新能源及節能技術等課程??蒲袑崙鹗侵竻⑴c到相關專業老師的研究項目當中,承擔部分力所能及的設計、開發和分析任務;企業實戰是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等時間,到企業參與企業生產、管理和設計等任務;創業實戰是學生在校期間,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和興趣,通過創辦公司或者參加創業創新大賽等方式實現對所學知識或者個人能力的展現。
本調查共向往屆畢業生發放調查表200份,收回173份;向大二、大三在校生發放調查表200份,收回195份。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理論模塊與輸出三節點之間關系
表2統計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畢業生和在校生中,認為必修課程對就業、升學、創業有用的人數均達95%以上;認為限制選修課程有用的畢業生人數達94%,在校生人數近92%;認為選修課程有用的畢業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都超過90%。由此可見,理論模塊的學習對未來就業、升學、創業是至關重要的,是適應企業、學校實際需求的必要條件,同時在校生對于理論模塊學習的認可度非常高,因此學院應進一步提高電氣專業的理論模塊授課要求。
實踐模塊與輸出三節點之間關系
實踐模塊包括科研實戰、企業實戰、創業實戰三個方面。科研實戰對選擇繼續讀研究生深造的學生有很好提升作用;企業實戰對選擇就業的學生能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使其到達工作崗位后更快適應新環境;創業實戰能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或者個人能力的展現,可為未來選擇創業的學生提供更好的發展鍛煉平臺。表2顯示,有近96%畢業生和78%在校生認為科研實戰有用,達98%畢業生和90%在校生認為企業實戰有用,94%畢業生和55%認為創業實戰有用,結果表明對實踐模塊的教學認知,畢業生和在校生有較大差異,畢業生的需求往往代表的就是企業的實際需求、實際市場需求,因此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加強學院實踐模塊教育對學生畢業后的升學、就業、創業起關鍵作用。
反饋教學模型構建
通過對畢業生以及在校學生的調查統計及數據分析,建立了一套新教學實踐模型。該套模型可依據往屆畢業生數據挖掘分析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再通過反饋形式對在校學生進行教學和實踐改進。
教學模型和實踐模型分別如圖1、2所示,通過對畢業生就業、創業、升學三個輸出節點的調查評價得到對理論課程或實踐課程三個輸入節點的反饋,再通過反饋形式提出對在校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學習的改進意見,最終實現了人才輸出質量的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婁素華,吳耀武,尹項根,羅毅,文勁宇,楊德先,孫海順. “電氣工程基礎”教學理念與方法研究[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09(03).
[2]劉滌塵,向鐵元,丁堅勇,徐箭,吳軍.“電氣工程基礎”課程的建設與教學研究及實踐[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S1).
[3]尹項根,羅毅,張步涵,吳耀武,文勁宇,婁素華,楊德先,孫海順,段獻忠.適應電氣大類培養方案的“電氣工程基礎”課程建設思路[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08(S1).
[4]羅毅,尹項根,張步涵,吳耀武,文勁宇,婁素華,楊德先,孫海順,段獻忠.“電氣工程基礎”課程“3+3”實踐教學模式[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S1).
[5]張鳳閣,馬少華,劉光偉.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09(06).
[6]智睿.淺議加強企業電氣工程的管理[J].電子世界.2012(10).
[7]孫保華,李三照.電氣工程中渦流引起的危害及防治[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2(06).
[8]段寶山.試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控制[J]. 科技資訊. 2012(25).
[9]安菲.電氣工程的施工協調管理與費用控制[J]. 無線互聯科技.2013(04).
[10]楊燁成.如何加強電氣工程類學生的能力培養[J]. 電工教學.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