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梅
摘 要: 語文學習要和生活緊密聯系。要引導學生豐富生活經歷,獲取最真最強的情感體驗。教學時機的把握和教學手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要視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而定。通過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多給學生表現機會和巧妙依托綜合學習等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生活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盡可能地生活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絕大多數小學語文老師都懂得語文學習要和生活緊密聯系的道理,也知道要引導學生豐富生活經歷,獲取最真最強的情感體驗。可以說,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生活化這個問題上的認識已經有了提高,教育教學觀念也有了轉變,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在教學時機的把握和教學手段的使用上還存在不少困惑,導致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程度時高時低,學生對于不同課堂往往難以適從,良好的學習習慣難以形成。因此,關于教學生活化時機的把握和手段的使用成了許多小學語文老師努力研究的課題。
課堂教學是實時流轉而非一成不變的,教學時機的把握和教學手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要視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而定。那么,是不是說關于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就沒有一些原則可以遵循,一切都要依靠教師臨場應變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不同的教學階段對應的不同的教學任務還是應該注意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我們盡可以通過多給學生表現機會、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巧妙依托綜合學習等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一、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促進課堂生活化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小學語文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陣地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老師應該想方設法地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讓小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富有生活氣息的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從滿足小學生喜歡新奇、刺激的心理角度出發,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多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濃郁的教學氛圍。這樣,既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為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感蓄勢做準備,為課堂學習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如說在教學人教版課標本第八冊課文《桂林山水》的時候,不少語文老師就很頭痛:明明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卻苦于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去過桂林,缺乏對于桂林的第一印象,要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研讀文字,從字里行間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特點和美,進而激發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對于這類課文,教師支離破碎的講解是無效的甚至會起反作用。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多媒體手段,給學生一些關于桂林山水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媒介,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再引導學生反復地誦讀課文,自己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進課堂生活化
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如今,這種新型、高效的學習方式已經逐漸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可以很好地促進他們的個性化學習。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質量,保證學習成果,小學語文老師就要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常態化,以此促進課堂學習的生活化。但是怎樣才能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呢?從教學實際操作而言,就是盡量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積極對接生活經驗,調動生活儲備,作進一步的個性閱讀。
比如說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時,對于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體會邱少云被烈火包圍直到壯烈犧牲的感受時,不少語文老師一直找不到更好的辦法。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們缺乏被烈火燒灼的真實體會,沒辦法體會邱少云當時的痛楚,更沒辦法進一步體會邱少云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戰友的安全而不顧個的生命的偉大精神。如果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有過被火燒灼的同學自己說一說當時的感受,甚至是讓學生現場體驗掐火苗的感覺,相信學生很容易就能夠體悟到文章真正要表達的中心。
三、多給學生表現機會,促進課堂生活化
縱觀如今新課程改革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絕大多數的語文教師都能夠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得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合作、交流,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要說到常態化的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展示的話,語文老師就做得不夠好了。給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不僅能夠滿足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他們在展示過程中驗證、修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可惜的是,語文老師總是基于種種原因壓縮甚至是取消了他們進行交流、展示的機會。究其原因,無非是學生進行交流、展示往往耗時費力,需要占用太多課堂教學的時間。
“磨刀不誤砍柴工”。雖說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展示會擠占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但是從取得的效果上來說還是很值得花費這些時間的。僅以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為例,這一點從許多知名的學者晚年的回憶來看就可以得到證明:不少知名的學者耄耋之年仍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童年時曾經扮演過的課本劇的角色,更是對曾經的表現津津樂道。由此可見學生交流、展示產生的巨大影響。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少課文是很適合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的。只要是人物清晰,故事情節完整的就都可以進行適當改編并表演出來。除此之外,學生的交流、展示還可以是說、唱、跳、寫甚至是畫等。反正,學生交流、展示的形式越是多樣,課堂氛圍就越是輕松活躍,學習效果就越好。
四、巧妙依托綜合學習,促進課堂生活化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作為改革的重要目標。為此,在課程的編排上,編輯者做了很多努力、嘗試。綜合性學習的安排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為此,《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設計思路》里專門指出:“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此外,在《基本理念》里進一步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課程標準》如此苦心孤詣,就是為了能夠“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因為如此,小學語文老師不應該再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成“雞肋”,而是應該把它視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及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整體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聯系、學習、注重引導學生把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麗,李剛宜.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讀與寫,2011.
[2]徐紅蘭.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方法思考.小學語文教學,2013.
[3]賴全玉,李春燕.實施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措施研究.讀與寫,2014.
[4]鄒波,邛莫秀枝.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運用.新課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