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秋
摘 要: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樣值得重視,它是指導實踐操作的重要基礎。在理論學習中學生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遺忘出錯,兩極分化,復習效果差等。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對其進行分析與探討,并找出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常見問題 對策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強化應用操作教學的同時,應重視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教學,只有掌握好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能力,更好地為信息技術實踐服務。但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由于這一學科的知識系統(tǒng)龐雜及課程時間短暫,仍然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出現(xiàn)長期或者暫時性遺忘現(xiàn)象,下面對此類常見問題進行探討分析。
一、遺忘出錯
遺忘出錯的意思是學生在信息存儲時,因為學習時間短、知識含量大等原因,使得存儲的信息中斷或者消失。如果追究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則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種遺忘出錯的問題更多見于理論性很強的知識點。比如,計算多媒體信息的儲存空間、Flash指令動作參數(shù)設置等,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得不夠扎實,課后沒有花費時間展開記憶,因此對于公式與命令知識一知半解,最后造成遺忘出錯。比如,“儲存一幅未經壓縮的768×1024像素的彩色圖可能需要的字節(jié)數(shù)是多少”這道題,其實學生只要記住計算公式,解決該問題就極容易。有學者曾經指出:學生所有的錯誤都是有意義的,因為這正是他們經過思考后想法的真實展現(xiàn)。因此,教師必須正視錯誤,讓更少的“錯誤”帶來更多的“正確”,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加強這方面的分析,一是立即把學生所犯的錯誤指出來,要求學生鎖定公式,嚴格按照公式執(zhí)行解題過程,比如,音頻儲存量的計算公式是:采樣頻率×聲道數(shù)×量化位數(shù)×時間/8,教師強調學生不能被題目里面的無用信息迷惑?。粚τ谀切╊^腦靈活、喜歡變通的學生來說,應當提醒其注意全面觀察題面信息,并追問錄制一分鐘此種音頻要花費多少KB。二是按照遺忘規(guī)律強化教育,反復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比如在第二節(jié)課開始時先行復習第一節(jié)課易于遺忘的計算公式等。
二、學生兩極分化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嚴重的問題,部分學生學得好,部分學生學得差,針對現(xiàn)狀,必須采取分層次教學方法,把層次相同、能力水平類似的學生劃分為一組,對于“高層次”“一般層次”“較低層次”的學生進行任務、目標、輔導的分層。
1.明確任務內容
讓任務帶動教學,教師設計更合理的分層教學任務。要帶動學生進行更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學生在處理相關問題時,若發(fā)現(xiàn)某些問題無法解決,則可以及時向教師求援。在該學習過程中,任務是關鍵的學習載體,可以很好地促進教師、教學內容、學生三者良好互動。
2.完成分層任務
教師按照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形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讓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能夠吃得飽,讓學習能力稍強的能夠吃得好。而教學內容的深入,教學方法的革新,會讓學生個體能力出現(xiàn)變化,教師需要積極應對這種變化,及時根據(jù)學生意愿調整教學分層。
3.完成輔導分層
學生在上機操作時,教師可以且應當進行巡回輔導,給“高層次”學生以拔尖操作輔導,增加其知識的廣度與深度,讓其立目標、強思考、自主學、多提問;對于“一般層次”的學生,要讓他們向前看、會思考、大敢做;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固基礎、加請教、養(yǎng)習慣。
三、復習效果欠佳
1.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把握住主干知識的學習,雖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一個知識細節(jié)不漏,但是不能出現(xiàn)大的知識盲點。通過歸納整理,可以把內容相似的部分進行比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脈絡圖。比如,信息技術經歷了五代發(fā)展,分別為語言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話廣播電視傳播、計算機通信技術傳播;計算機發(fā)展歷程可以歸納為四代,分別為電子管階段、晶體管階段、集成電路階段、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階段;計算機語言發(fā)展歷程可以歸納為三代,分別是機械語言、程序匯編語言及高端語言。將這些知識點總結進入組織系統(tǒng),讓學生既可以看清其聯(lián)系,又可以看清其差異。對于相關操作,我認為除了基礎知識外,還要注意適當延伸拓展,適時關注知識再生性內容。比如,復習Windows時,會涉及交叉文件的選定問題,則可以相應拓展Excel單元格不連續(xù)選定等。
2.針對重點、難點展開專題訓練
針對信息技術教學中重點、難點問題展開專題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某個知識如何歸類,某類問題如何解決,應當主要由學生自行處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后,師生共同協(xié)商完成,這樣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給正確的解決思路提供深層次思路。比如,已知條件是兩臺計算機以交換機相聯(lián)結,形成小型局域網,一臺計算機IP地址是192.156.2.1,子網掩碼是240.240.240.0,請給出另外一臺計算機的IP地址與子網掩碼,使二者可以實現(xiàn)訪問。本題因為有一定難度,學生獨立完成時,依靠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不容易解答,教師可以給出一定提示,告知學生局域網內部地位對等的計算機,實際上子網掩碼是一致的這個知識點,學生便容易解答。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理論知識的意義依然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理論課同實踐課的聯(lián)系,認真歸納、分析教學中的常見問題,積極探索,靈活地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使信息技術新課與復習課都更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謝芳華.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8).
[2]李長平.通用技術課程實踐之路[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