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妹++李少君
一、研究背景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到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成為課程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學科素養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綜合分析能力。其中比較思維又在區域地理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反映學生的地理思維品質,幫助學生完善地理學科能力,解讀區域地理特征差異分析和原理、規律。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熟練運用比較思維方法進行思考,提高地理解題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自覺采用地理的思維方式觀察事物、獲取信息、發展綜合分析能力形成地理學科素養。而這滲透著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的核心所在——地理思維能力及思維方式的應用能力,這是高考改革中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目的所在。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大多數學生目前并沒有具備這方面的素養,表現在解題中常面臨兩個大問題:一個是做選擇題時,學生對某等值線彎曲的原因判斷這類試題的考查無從下手;另一個是做綜合題時,學生常常因為套模板答題被扣分,導致綜合題得分不高。尤其是高中地理,其學生學科素養水平參差不齊,在課堂教學中不易從整體上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因而筆者嘗試利用微課做課后微專題突破解決這一難題。而如何落實微課的教學應用,真正讓全體學生掌握這種方法是本課題所要探討的關鍵性問題。
二、研究目的
課堂教學與課后輔導是教學過程中兩個不可分割的環節,二者的有機結合能夠取得“1+1>2”的教學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討課堂整體教學與課后利用微課做微專題輔導有機結合的方式,以期為《微課資源應用于輔差教學的研究》課題提供可借鑒的操作方法。
三、研究方法
采用個案研究方法,對本校高三年藝體班進行教學實踐,通過對研究對象建立跟蹤檔案、訪談調查、真題檢測的方式驗證以微課形式進行課后微專題突破的效度,由此得出一些結論和啟示。
四、研究過程
1.核心概念界定
比較思維指根據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間的對比,從某一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推測另一事物的相應特征的存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從而產生新知,得出有創造性的結論。地理學科具備培養學生比較思維能力的明顯優勢,區域比較是地理比較思維的基礎。不同區域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的生產、生活的特點有許多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也存在差異。
微課主要是以視頻為主,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重難點展開的教學過程。微課一般是10分鐘的講課過程,講課內容比較少,具有針對性,并且微課的制作過程簡單實用。
2.研究對象
選擇藝考類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高三上學期集中精力進行專業輔導而荒廢,比較思維在解題中的應用方法一無所知,因此,選擇這些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可以采用測試的方法較明顯地驗證課后微專題的輔導效度。
3.研究步驟
(1)比較思維技能預學環節
教師根據學情進行比較思維在解題中應用的課堂教學,并做當堂教學效果檢測。根據測算,學生選擇題的正答率約為65%,由此可知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仍有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教師對需要進行課后再輔導的學生進行確認與登記。
(2)微視頻輔助環節
根據本節課內容分解制作盡量詳細的講解微視頻,學生體驗的思維分析過程越細致越有利于比較思維分析法的掌握。教師利用QQ群等方式將微視頻等學習資料分發給學生,同時將紙質版的學習任務單、訓練任務單印發給學生,學生利用周末時間或課后自習時間結合學習任務單觀看微視頻,從而完整地了解比較思維的概念、對應的問題及思維的應用過程等,繼而查閱相關學習資源,完成任務單中的問題,并記錄下學習中的困惑。
(3)反饋環節
要求學生把近幾次考試試題重新進行梳理,找出涉及比較分析的試題,用比較思維的“三步驟”重新進行審題與整理,以檢測其學習效果。對于已基本具備本思維方法的學生再要求其將區域特征基本要素要再熟悉,其中特別是中國三大自然分區的基本特征要熟練掌握,其中東部季風區還要能區分東北、華北、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的基本特征。此外,要求其將發展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最優區位條件再熟悉,以及幾種主要農業地域、工業地域的最優區位,最后再回顧各種地理要素的成因和規律,以檢測其所學能力的應用能力。
經過完整環節的訓練后,再測試學生的解題正答率有明顯提升,提升幅度在10%~15%。
(4)結論與反思
經驗表明,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課堂教學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在“核心知識、主要思維”方面的掌握上存在困難與不足,因此課后輔導尤其重要。根據本次案例的實踐,課后輔導可遵循以下一般過程:(1)教師制作上傳或分發輔導微視頻;(2)督促學生利用課后或周末時間自主選擇微視頻進行再學習;(3)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答疑互動和交流展示、完成當堂訓練;(4)根據當堂訓練效果,布置個別還沒有掌握的學生課后再學習微視頻,另外布置已掌握知識或技能的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積累,鞏固學習效果。
在本案研究中發現,利用微課進行課后輔導教學有助于解決三個問題:(1)對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概念和核心知識進行再學習,彌補過往學習中的不足及請家教的尷尬(具有彌補功能)。(2)可以提供視頻或在線測試,及時自主診斷課堂學習效果(具有診斷功能)。(3)利用微視頻教學,可以使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延續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此外提供更豐富的教學內容以拓展課堂所學(具有拓展延伸功能)。
綜上,把微課引入區域地理技能培養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如不同教師教學水平有差異、教學過程冗長、教學過程難以重復等缺陷,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其好處在于:學生利用電子終端學習,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節約教師課堂講授的時間,從而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完成相應的訓練和交流,從時間的分配上保證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同時克服傳統教學過程注重預設,課堂缺乏生動、鮮活生成的弊病。此外有利于教師對學情的把握。教師可以通過收集學習任務單反饋的“疑難問題”,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