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黎明
摘 要: 美國當代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求知的過程,要提高學生對所學事物的掌握、轉換、評價和遷移能力,就要求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關鍵詞: 品德與生活教學 學習興趣 啟發誘導
我在多年品德與生活課教學實踐中始終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重點,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變換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巧設情境,營造氛圍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發展認識的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有意注意處于發展中,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而強化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我家的故事》一課時,我通過讓學生表演短劇《做媽媽的好幫手》,在學生面前刻畫“好兒子明明”的形象,接著學生展開課堂討論:明明幫媽媽干了哪些活?是誰讓明明干這些家務活的?明明還準備怎樣做家務活?教育學生在家要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學會關心父母,做父母的好幫手。同學們在邊演邊評的情境體驗中,深化體驗,提升經驗,學會做人。
二、巧用教具,激發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碧幱谛W階段的兒童,他們的形象思維發展較快,抽象思維發展較慢。針對這一特點,我常常自制一些教具,并借助多媒體手段,聲、圖、文同時呈現,給學生多感官刺激,從而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如在教學《我和動物交朋友》這節課時,我先讓學生觀看《森林聯歡會》視頻,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深入《森林聯歡會》的劇情中??赐暌曨l后讓學生到臺前表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同學們聽說表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讓別人猜,都爭先恐后要到臺前來表演。表演、競猜中雖然也鬧出些笑話,但能暢所欲言,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興趣盎然深入了解到更多有關動物的知識,培養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三、巧立角色,激發情感
小學生都有一種求新、求先和好奇的心態,我常抓住這種心態,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容,動情,動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達到使他們主動學習,進而提高他們素質的目的。
例如在《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蒙上自己的眼睛,從座位走到講臺上,拿上粉筆,到黑板上畫畫。這個體驗活動有一定的難度,走路時磕磕碰碰,拿粉筆時反復摸索,畫畫時心里沒底。這樣的體驗活動學生印象深刻,會觸動學生心靈,對學生的影響甚至是終身的。通過角色扮演,為學生創設了互動的參與平臺,讓學生在模擬的場景活動中領悟道理,獲得了對生活的體驗、感悟,以感悟喚醒學習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的發展,實現由情到理的轉化。
四、巧設提問,啟發思維
知識經濟呼喚創造型人才,創造型人才必須具備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一些問題,交給學生偵疑、爭論、點評,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從而使他們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在教學《別把花草弄疼了》一課時,老師在引導學生欣賞花草樹木、了解花草樹木的作用后,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小朋友們,你們想象過嗎?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身邊看不到一棵樹,看不到一朵小花,也看不到一棵小草,生活會變得怎樣?”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他們發揮大膽想象,沉浸在老師提出的問題情境中。在小組交流后,老師傾聽孩子們的想象。當有學生講到這樣會導致氣候惡化時,老師播放事先準備的課件,讓大家直觀地看到在我國的北方,由于人們亂砍濫伐,過度放牧,很多土地都沙漠化了,大風一吹就塵土飛揚的情景,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說什么?”這一教學案例,教師努力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研究生活。就在老師提供的問題情境中,就在老師的適當點撥下,孩子們深入地了解了花草樹木的作用,真實地體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上面四點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我深刻地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素質,教師一定要擺正教與學的關系,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正確意識。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啟發誘導,創設生動、形象而感人的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教學過程變為學生探索發現、主動求知的過程,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智能發展的基礎。因此,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始終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多給他們一些活動、表演的機會,多給他們一些主動思考的時間,就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加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