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蓉
突破“縣域經濟”接軌“區域經濟”
鄭海蓉

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區域競爭與合作不斷強化,縣域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按照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以及率先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升級版要求,縣域經濟勢必通過拓寬空間、優化布局、加快集聚、有機更新、配優資源,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實現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黃巖區屬于長三角經濟圈,在縣域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要跳出傳統縣域經濟發展框架和行政區劃束縛,主動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謀求發展新路徑。
要強化經濟區域理念。必須以區域一體化的統籌協調發展理念來謀劃,實行錯位競爭,發揮比較優勢,奉行“優勢互補、突出特色、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加強區域內外多重合作。尤其是以臺州市區實現對接共建、要素相融、高效一體發展為目標,依托黃巖獨特的資源稟賦、原有的產業和平臺建設基礎,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著力提高區域資源配置效益和城市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共同繁榮發展。
要淡化行政區劃理念。縣域經濟由于行政分割碎片化,往往出現臨近縣域產業同質化、布局雷同、無序競爭嚴重現象,阻礙了產業集聚、產業鏈延伸和產業競爭力。而縣域內塊狀經濟又大多地處鄉鎮,塊狀特色產業往往呈“一鄉一品”、“幾鄉一品”的發展格局,規模小而散,資源利用率低,品牌建設滯后,創新能力不足,服務供給不夠,競爭壓力日漸增大,市場拓展形勢嚴峻。如永康、武義、縉云為了提升產業競爭力,抱團打造大型五金產業集聚區。這對黃巖擺脫行政區劃理念局囿,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實現縣域經濟轉型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要樹立規劃引領理念。按照“相向建設、融合發展,全力構建臺州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總要求,以建設生態宜居城區為目標,加強城鄉規劃編制與研究,深化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和空間資源的調配作用,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在現有土地資源等要素制約條件下,加強黃巖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做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在院橋鎮“多規合一”試點的基礎上,嘗試開展全區“多規合一”編制工作,形成統一的城市開發邊界控制線、產業區塊控制線、生態環保控制線、基本農田控制線等管控體系,實現區域空間信息“一張圖”全覆蓋,指導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城鄉區域發展格局、合理配置空間資源、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臺州市是長三角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通常將一般加工制造業向外轉移,主要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周邊中小城市則承接中心城市轉移出來的加工制造業的全部或部分產業鏈,在區域內形成從高端到低端的產業結構、由外向內層層升級的產業梯度布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服務業比重。
按照差異化空間開發策略,“十三五”期間,黃巖在生產力空間布局上,繼續實施“東部提升引領、中部優化發展、西部生態開發”戰略,并建設山江湖聯動的生態發展軸帶。一要借助市區融合、相向發展之機,統一思想認識,努力消除行政區劃壁壘,加強江口、院橋兩個市區融合區塊建設,并由此帶動整個東部、中部地區發展。二要利用中西部農林資源、水資源、動植物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和高效生態農業。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積極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旅游,使之融入整個浙東南旅游體系之中,接軌長三角旅游圈。同時,中西部又是黃巖區主要的農業生產區域,要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園區建設,構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輸出基地。
區域內產業集群發展促使本地政府加大開放程度,加強分工協作,能更大程度上實現本地區發展和區域整體發展的耦合。著力打造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較強、產業層次較高、擁有區域品牌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既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又是提升黃巖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強化政府的引導、規范和扶持作用,推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發展。
加快編制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要與中心城市發展規劃相結合。臺州市區融合發展,重點是確立一盤棋產業發展理念,引導三區、鄉鎮產業集聚打破行政區劃鎖定和產業鎖定,向更具規模優勢的大產業集聚區發展,更好地提升特色經濟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同時,進一步制定和落實產業集群發展的財政、稅收、土地、技改、項目審批等優惠政策。
重點支持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重點扶持新材料、特色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
工業園區建設與產業集群發展相融合。要加強工業園區規劃編制,優化園區產業布局,積極推進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不斷增強園區的聚集能力。依托主導產業發展上中下游配套產業,形成一個或若干個產業集群,并使產業集聚區與工業園區實現資源共享、功能疊加、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引導發揮好專業市場對產業集群的帶動作用。如加快黃巖模具博覽中心等與特色產業相配套的、輻射國內外、經濟拉動力強的專業市場建設,使之成為產業集群的產品銷售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傳導中心。
引導服務業集聚發展與本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相結合。在老城區、江北商務區、商鐵新區、委羽山新區、新前城市新區、江口區塊,培育若干個商貿、金融、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加快推進智能模具小鎮建設,積極培育永寧江創客小鎮和鑒洋湖都市濕地風情小鎮。
建立產業集群發展的協調推進機制。在跨區域整合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集群跨區域整合中的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與協調機制,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機制,發展要素保障機制,優化產業集群空間布局。
臺州市在長三角城市群中不具有明顯的競爭力。2012年度長三角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排名中,臺州市居第21位,較之于2011年度排名退后三位。臺州加快市區融合發展的目的就是增強中心城市發展的統籌向心能力、協調推進能力、凝聚輻射能力,提高新型城市化水平。因此,黃巖區要克服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引致的區際沖突,充分發揮縣域比較優勢。在一體化的行政模式與運行機制下,積極參與分工協作,優化配置要素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一是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建設,要與臺州市構建市區一體的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市政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生態綠地體系相結合。二是主動參與要素跨行政區劃合理流動,以及中心城市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著力推進城市投融資、城市管理等體制機制創新,有效破解新型城市化發展中的難題和瓶頸,不斷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形成市場主導、政府管理的發展新模式。四是推動建立陸海產業聯動發展機制,使位于內陸地區的黃巖,真正能夠對接和聯動開發沿海產業帶、共建工業園區,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陸海聯動產業集聚區。
綜上所述,“十三五”時期,黃巖區要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格局,以“一盤棋”發展為主線,加強市區有機銜接,實現空間對接、經濟互促、資源和服務共享。圍繞“一都三城”建設,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結合,大力推進永寧江發展帶建設,重點建設六大片區,構建“一心三區三帶”的空間發展格局,強化城市功能支撐,打造山水宜居魅力之城,成為彰顯現代都市核心區的靚麗門戶;積極推進模塑、電動車(汽摩配)、醫藥化工等支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發展智能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研發設計、休閑旅游等新興產業,探索山區綠色發展模式,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成為臺州市最佳宜業宜居城區。
作者單位:黃巖區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