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才,杜麗萍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81)
?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
孫福才,杜麗萍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81)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核心課程必須進行改革,本文闡述了其改革中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總結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培養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的一套新的教育教學改革模式。
課程改革;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探索與實踐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處于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進行崗位能力培養的核心學習領域,其以YL335B自動生產線實訓考核裝備為載體,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提供保障。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該課程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多年來,該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經常組織教學觀摩課,在此基礎上積極對本課程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008年,機電一體化專業新建了MPS實訓室,2009年該專業獲批為中央財政支持的機電一體化實訓基地,并新建了自動化生產線裝配實訓室。其教學團隊參加了全國高職院校“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課程教學設計比賽,獲一等獎。
1.1課程改革目標與思路
課程改革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自動化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維護方面的崗位職業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開拓創新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從事職業崗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程改革思路:與行業企業專家座談并進行實際調研;教師通過深入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確定課程的學習情境;與企業共同研討并制定課程的教學標準;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文件為指導,學習教育部相關教學方法文件,提高職教改革理論水平;借鑒其它院校課程改革經驗;通過課題組成員討論交流進行教學實施。
1.2課程改革內容整合序化
1.2.1依據職業能力的發展需要序化教學內容
由簡到難序化教學內容,從應用了機械、氣動、傳感器等技術的自動供實機,到應用了電機、變頻等技術的自動分揀系統,使學生不斷接觸各種生產線技術。

圖1 依據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的階次發展序化教學內容示意圖
1.2.2依據企業、大賽真實的工作項目來整合教學內容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項目均以大賽設備為載體,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

表1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教學進度表
1.2.3針對不同教學項目,選擇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教學
針對不同的項目,選擇不同的組織形式,做到大賽設備與工業設備互補,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與生產車間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科學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詳圖
1.2.4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以項目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強調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實踐性”,重視“情境”、“實踐”、“協作”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實踐性、遷移性、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以C、D、I、O四個階段完成項目組織教學內容。每個項目中所包含的知識和技能與真實任務一致,采用賽練結合的形式促進學生完成項目設計,提高項目的質量。
以項目1自動供料機為例,講述教學項目完成過程。

表2 項目一教學設計

模型未標準化系數標準化系數B標準誤差BetatSig.1/GDP-2.296E78408536.332-.673-2.731.023(常數)64129.9594249.77415.090.000
a.項目構思
教師給學生提出項目要求,同時,聘請企業專家對自動供料機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采用頭腦風暴法,用思維導圖確定完成項目所應用的專項技術,根據所要用的專項技術制定時間安排日程表,完成項目構思。

圖3 項目構思過程
b.項目設計
根據學生在完成項目構思中所確定的機電一體化技術,例如氣動技術、機械技術、傳感器技術、PLC技術等,讓學生進行機械零件的加工,了解應用的技術所使用的材料,掌握與生產線有關的各類工業技術的工作原理及應用,所用設備的操作及各類技術的綜合使用。
學生利用仿真軟件進行氣動控制回路的連接實踐,如圖4所示:

圖4 學生利用仿真軟件進行項目設計
C.項目實現

圖5 學生進行自動供料機組裝
建議5人一組,協助完成項目。每組同學可以作好分工,輪流當組長,根據所設計內容完成設備選型、安裝與調試,從而綜合實現自動供料機的安裝。
d.項目運行
完成安裝后,根據控制要求,完成自動供料機的供料功能,根據實際運行情況,確保供料站運行平穩。
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寓學于賽,加入挑戰和競爭的元素,促進完成質量的提高。項目完成過程中,采用預評估、持續評估、最終評估相結合的方式。評估構成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6 評估方法與學習成果關系
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的養成,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注重持續評價與最終評價相結合。
這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與探索,在培養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動手能力過程中效果明顯。近五年來,學生參加各類“自動生成線安裝與調試”技能大賽,獲獎項共10項,創造了本院在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的最高成績。
1.2.5教學方法
a 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教學法是讓參與者就某一問題敞開思想,集體討論,相互啟發、激勵,引起創造性思維的連鎖反應,產生盡可能多的設想,這樣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找出解決問題的“黃金”方案。在學生通過學習網站、虛擬運行獲取足夠的資訊后,對每一個項目運用頭腦風暴教學法,對真實訓練項目進行構思設計,例如對“項目1自動供料機”項目進行構思設計的時候,教師首先下發《工作單》,提出學習目標;學生利用課程網站等各種學習資源,自主學習,獲取相關資訊;利用虛擬仿真軟件進行虛擬訓練;當學生對供料單元有足夠多的了解后,教師組織學生利用“頭腦風暴教學法”制定設計方案。
b案例教學法

圖7 案例教學法
利用典型工程案例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體驗職業能力行為,快速掌握關鍵技能。例如,“項目2自動分揀系統”中對電動機元件檢修與故障排除的教學,引入傳感器故障案例,首先下發《工作任務單》,并通過多媒體展示,介紹傳感器故障發生時的現象、危害,引導學生圍繞故障發生原因組織展開現場參觀、研討,從個案分析到共性總結,最后概括出故障原因及處理措施。如圖7所示。
c 角色扮演教學法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對應行業、企業的典型崗位職業能力,以真實設備、真實工藝組織教學。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本課程采用學生扮演教師角色,進行設計——實施——評價的新型教學方法,讓學生站到講臺上,一般是課程的每個任務由教師全程講授完,之后按照學生學號分配給其一定的教學任務,由學生進行講解,講解以30分鐘為限,之后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分析,較深的內容由教師分析。每個任務完成后,老師進行總結和提煉,整個過程學生積極參與,態度認真。
1.3課程改革實施過程
(1)試點班與非試點班的對比分析
依據表3的幾個方面,對11級電氣自動化技術一班試點班與二班非試點班進行對比分析。

表3 試點班與非試點班對比分析內容
(2)第二次試點班與第一次試點班對比分析(項目改進、考核方法、實施方法及內容等)
針對2011級及2012級試點班進行以下幾點對比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a課程教學項目內容
經過2011級試點班實施后,減少為3個項目。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由于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從原來的教學做結合的方式,改為以學生的主動設計學習為主。
b增加考核內容
在2012級試點班完成教學內容后,從程序編寫、圖紙設計、安裝調試、故障診斷等方面考核,增加了學生的故障診斷能力的考核,在考核過程中能體現學生的能力提升。
c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以CDIO四步完成項目,增加了過程考核環節,學生完成項目的效率會不斷提高。
2013年底,《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獲批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培育課程。2014年完成課程資源建設。共有三維虛擬系統5個,網站平臺、教案、教學課件和相關教學視頻包已經形成。
學生近3年來參加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賽獲得優異成績,2010年參加第三屆“亞龍杯”全國高職院校“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技能大賽獲得團體三等獎2項;2011年參加第四屆“亞龍杯”全國高職院?!白詣泳€安裝與調試”技能大賽獲得團體三等獎;2012年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全國職業院?!白詣踊a線安裝與調試”技能大賽獲得團體二等獎。
項目式教學模式在《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中的應用,使學生在項目完成的整個過程中成為主導,在團隊合作、技術技能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在全國技能大賽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同時為學生將來與企業進行零距離對接、崗位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礎。
[1]孫福才.項目教學法在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99-101.
[2]李廣軍.項目教學法在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10):184-185.
[3]楊帆,楊潔.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建設研究[J].科技視界,2015第8期:176-177.
(編輯馬海超)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stallation & Testing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Course Reformation
SUN Fucai, DU Liping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arbin 150081, China)
The key course of Installation & Testing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in the major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must be reforme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urse reformation that adopts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It carries out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n active learning and practice, and a new reformation mode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majored in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reformation; installation & testing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2016-03-01
孫福才(1981—),講師,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實踐教學科科長。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研究。
G712
B
1672-0601(2016)07-00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