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摘 要:該文介紹了寧國市畜牧業發展狀況、養殖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新模式建議。主要包括:生態循環型、立體種養型,特種養殖型等。以期為寧國市畜牧養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畜牧養殖;模式;現狀;對策;寧國市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4-0135-02
寧國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典型的山區縣級市,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由于地少人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唯靠外出打工賺錢,因此發展山區養殖業,探索養殖新模式一方面可以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實現自助創業,穩定農村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山區自然資源,走特色生態養殖之路,激活農村經濟。
1 寧國畜牧業發展現狀
2015年全市生豬出欄21.9萬頭,生豬存欄11.5萬頭,比上年增長0.3%;家禽出欄2 315.4萬羽,家禽存欄329.3萬只;肉類總產5.5萬t;禽蛋總產量1.1萬t;畜牧業產值增長0.1%。全市畜禽生產發展增長態勢略有回落,比上年下降。家禽及肉羊養殖效益較差,主要原因是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低迷所致。特種養殖異軍突起,市場前景較好,目前保護區內有中蜂養殖戶60多個,飼養中華蜂1 500余箱,已晉級為省級中蜂保護區。
2 寧國畜牧業目前養殖模式
2.1 農戶散養型模式 此種模式目前在寧國較為普遍,一般是以家庭農戶為經營單位,養殖戶在自家的果園、茶園等地放養,多以養殖地方土雞、鴨子、鵝子、肉羊等品種。此種散養模式的家禽、家畜多以生態化養殖方式,口感、營養較一般規模化養殖優越,所以市場價格高、口碑較好。
2.2 公司加農戶模式(規模養殖戶)以家禽為主,公司和農戶簽訂訂單,農戶飼養,公司以訂單價回收,比如:五星公司、太陽禽業等大型養殖場。此種養殖模式減少了農戶的市場風險,多數養殖戶采用此種模式。
2.3 農場圈養型模式 此種模式養殖量不大,一般控制在50頭以內,家禽100只左右。以家庭農場為養殖單位,純養殖型農場一般以飼料為主;種養結合型一般利用農場的青草、蔬菜的下腳料飼喂家禽家畜,同時利用家禽家畜的糞便制作沼氣、發酵發電用于基地生產,采用生態循環養殖模式。
2.4 畜禽養殖小區模式 一般是龍頭企業行為,養殖量較大,工廠化管理。比如明亮養豬場、博龍公司等。
3 目前養殖模式存在問題
3.1 規模養殖鞏固率不高 規模養殖受市場、飼料基礎、養殖效益及后續投入的影響,存在著不穩定性。在市場前景較好的情況下,在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公司加農戶形式的養殖方式的養殖量曾達到一定高度,但隨著市場的不穩定性,龍頭企業則易走滑坡路,規模養殖戶也隨之逐漸沒落,而且市場風險很大。如太陽禽業、五星公司。
3.2 產業鏈短,仍處在初級產銷階段 缺少大的龍頭企業的帶動,沒有形成各自的優勢和特點,靠小市場調節產銷供求關系,因而不能更好地發揮新的養殖模式作用,致使畜牧業發展緩慢。
3.3 新的養殖觀念淡薄 目前寧國市新的養殖模式正在萌芽探索階段,不少養殖企業、養殖大戶對新的養殖模式認識不高,觀念意識淡薄。傳統養殖管理的方式仍然束縛養殖業。
3.4 效益低、環境差 近年來寧國市倡導“綠色、生態、高效、和諧”的發展理念,一般的規模養殖場、農戶散養戶都存在著一定的污染,而且時間短、肉品差、價格低,很難走進高端市場。
4 寧國養殖模式建議
根據寧國市特有的生態環境和地理優勢,目前寧國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導“六化”標準的家庭農場,即: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生態化、休閑化、藝術化。意要在有限的土地資源發展適度規模畜牧業經營,嚴格生態化養殖標準,發展兼生產、體驗、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種養殖型家庭農場。總體發展思路是農牧結合、經牧結合,產、學、研、銷于一體,在利用和發揮資源優勢上發展適度規模養殖,逐漸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區域特色經濟。
4.1 生態循環型 對小型養殖場、散養戶、家庭農場比較適應。發展豬—沼—菜、禽—沼—草等種養結合模式,循環利用畜禽糞便、種植廢棄物等,達到高效、循環、生態的目的,生產出來的畜禽因多飼喂蔬菜、牧草等綠色植物,肉質鮮美,市場迎合度較高,效益高。比如寧國的傳福合作社、荊虹家庭農場、世京果園等都是朝著這樣模式發展。
4.2 立體種養型 根據山區資源優勢及現有養殖基礎,充分利用茶園、果園、經濟林園和荒山、荒坡、荒灘,大力發展和推廣土雞、鴨等野外林間放養,形成園林育草、草為禽食、靠禽除蟲、禽糞育草育園的良性循環,發展生態放養模式。
4.3 特種養殖型 結合現有的資源優勢,發展高效、高質量的特種養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注重養生,這給養殖業帶來無限商機。在寧國可以發展壯大特種養殖,比如說中蜂、兔、鴿子、孔雀、烏骨羊等特色品種養殖,建立養殖小區,按照生態化飼養標準,迎合市場發展需求。
4.4 基地、農戶結合型 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組建各種形式的行業協會,發揮農戶、基地、合作社、企業的各自優勢。通過行業協會實現外連市場、內連基地和農戶的作用,為基地提供種源、飼料、技術等服務,解決產銷難買難賣問題,以利益共同體形式組織發展基地加農戶的養殖模式。
5 結語
建立、完善探索創新養殖模式的激勵和保障機制,鼓勵農戶、合作社、企業等開展山區畜牧業養殖模式的探索、試驗示范和推廣;整合有利畜牧業發展的政策、項目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畜牧業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用活寧國當地的農業產業化相關扶持和獎勵政策;依托政策、項目,大力發展清潔養殖、特色養殖、綠色養殖,鼓勵家庭農場走種養結合的道路,推動家庭農場朝“六化”方向發展,是促進養殖業的轉型升級,走適合寧國養殖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