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郁
【摘要】 網格化服務管理是我國政府推進簡政放權、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優化服務管理的重要舉措,是信息時代下社會服務管理的一種創新模式。該模式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以大數據技術為引領,以網格化規范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支撐,推進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從而激發社會活力,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本文從數據匯聚共享、架構設計和規范體系等方面,論述在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統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支撐綜合治理、城鄉管理、政務服務、便民服務等網格化應用,以實現“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群眾表達訴求渠道更通暢,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的目標。
【關鍵詞】 網格化 大數據 服務下沉 簡政放權
一、背景與現狀
大數據是一場革命,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對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也產生了深遠影響。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前瞻性地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新要求,強調堅持平臺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并明確要求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1]。
近年來,福建省網格化平臺和面向社區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有效支撐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但也存在平臺部署層級低、服務窗口分散、統籌力度不足、建設運行成本高等問題,影響了平臺的推廣覆蓋和效能的發揮。
2016年,為切實貫徹中央精神,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推行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探索具有平潭特色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新模式。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作為信息化建設等主力軍,參與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依托政務數據的匯聚及開放共享,支撐政府宏觀決策,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本文就在搭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過程中的主要技術進行闡述。
二、數據匯聚與共享
數據匯聚與共享,是網格化建設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平潭綜合實驗區在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中,堅持創新應用的原則,通過融合運用互聯網數據、政務數據、網格員采集的實時數據,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一人一檔、一組一檔、一物一檔、一城一檔”,推動社會治理模式進步,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實現政務服務下沉,方便群眾就近辦事,促進管理精準化和服務人性化,有效支撐“互聯網+政務服務”。
政務數據是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的核心資源,以下就省、市兩級政務數據匯聚共享機制,以及平潭的數據匯聚工作進行闡述。
2.1省、市兩級政務數據匯聚與共享機制
省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省級各廳局部門及各設區市的數據匯聚,側重于監督和管理。首先,福建省各個廳局進行廳局數據匯聚,支撐自身業務的開展;而后,各廳局的數據匯聚至省級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并由匯聚共享平臺向省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開放,形成二次匯聚。
平潭實驗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是業務承載平臺,統一支撐綜合治理、城鄉管理、政務服務等業務,區縣、街鎮、村居接入使用。此外,平潭實驗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實時將網格實時采集的人員、管理對象等數據,通過政務服務總線與省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并在省級平臺形成二次匯聚。
2.2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數據匯聚工作
在平潭網格化建設中,對省網格化平臺數據、本實驗區各政府委辦局的政務數據、互聯網數據、網格實時采集等多種數據進行了匯聚。同時,將匯聚的數據進行共享開放,支撐政府決策,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匯聚工作是通過多級建庫,逐步完善實現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數據抽取、驗證等。通過政務共享交換平臺,將各類數據匯聚并形成匯集庫(保留原始數據);在匯集庫,通過對數據質量進行分析,對問題數據進行標記;依據統一字典,整合數據并形成整合庫;從整合庫中可共享給政府部門,以及向公眾開放的數據,并存入共享庫;另外,根據具體需要按照規則從共享庫中抽取數據形成專題庫,例如人口庫、法人庫、車輛庫等等。
共享庫和專題庫是逐步形成的。首先,分析匯集庫,分析成熟一張表就在共享庫中建一張表;而后,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采集數據源匯聚到匯集庫,經過清洗處理后存入共享庫,再由共享庫生成專題庫支撐數據應用。按照以上步驟,不斷充實共享庫和專題庫。其中,共享庫中的數據安全按照逐表、逐字段、安全等級設定的方式進行監管,安全等級分為1-9九個級別。
三、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及其架構設計
平潭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以政務數據元數據管理和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為支撐,提供網格基礎平臺,支持快速生成綜治、衛計、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社、環保、住建、食品藥品監管、消防、殘聯等網格化應用,實現多級業務聯動[2],同時支持海量數據的存儲和查詢應用、分析挖掘等。以下就平臺架構進行闡述。
3.1平臺應用服務層(SaaS層)
應用服務層主要包括綜合治理系統、政務服務系統、城鄉管理系統、便民服務系統等網格化應用系統,該層以統一門戶的形式提供服務,通過運用網絡地圖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治安治理、治安防范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政務服務方面,線上為居民提供“足不出戶網上辦事”窗口,提供跨服務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同時,借助社區服務站或其它市民服務網點校驗和處理證照,真正實現“服務就在家門口”。此外,通過互聯網門戶和手機APP等手段,為居民提供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民政低保申請、老年證系統受理等民生業務,在線上預約辦理的基礎上,實現線下辦理業務下沉到社區。
便民服務方面,充分運用政務大數據成果,圍繞“可信服務、眾創空間、資源整合”引導平潭產業升級發展,在線上整合便民服務資源,如提供居民養老、家庭醫生、海漁一張圖等惠民服務。在線下將金融服務、水電煤等公共事務導入社區,使居民和社區互動更頻繁,豐富居民與社區之間的互助,同時減少相關部門線下營業點的投入。
通過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創新終身式、立體化、智慧型和就近辦理的市民服務模式,構建面向對象細分的個性化、主動化和人性化市民服務,打造面向全覆蓋、全主題、全方式的規范化、專業化、高效化市民服務,拓展面向熱點事件的精準便捷化市民服務。
3.2平臺能力支撐層(PaaS層)
能力支撐層具有可擴展和開放的特性,支持與外部應用系統的集成,形成能力匯聚,從而以支撐應用層的各類大數據應用。該層通過整合位置服務平臺、視頻能力平臺等省級公共平臺的能力,為上層應用提供GIS服務能力和視頻加載等能力;通過統一身份管理平臺,健全用戶安全體系,支持用戶在一次登錄后,可依靠認證令牌在綜治、城鄉、政務等不同平臺之間切換。此外,平臺支持與公安、運營商、銀行等各類數據校驗平臺進行對接,提供實名認證服務。
網格基礎平臺是PaaS層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提供網格劃分、要素標識、對象管理、數據采集、事件流轉、評價考核等基礎功能;同時,其支持網格自動生成,支持依照行政區劃、土地權屬、人口、部件等數據,平臺自動計算出相應的網格單元。此外,平臺提供網格的合并、分割、邊界調整、拓撲檢查等功能,管理人員在自動計算結果的基礎上人工調整后生成網格,并通過網格基礎平臺進行發布,供其他業務應用平臺調用。
此外,平臺采用Hadoop等大數據技術體系搭建。主要采用HBase和Hive技術,構建大數據混合計算子系統,其中,應用HBase技術構建實時查詢模塊,以支持海量政務數據的查詢;應用Hive技術構建批處理分析模塊,以支持業務分析。
3.3 數據服務層(DaaS層)
數據服務層,通過采用Hadoop技術體系中的HDFS作為文件存儲平臺,整體通過融合互聯網數據、政務數據、網格采集實時數據,實現數據匯聚,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政務數據方面,主要匯聚公安、經濟發展、環境與國土資源、交通與建設、社會事業、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審批等部門的共享數據,形成圍繞人、法人、部件、房屋等全項信息的基礎數據,同時,構建標準地址庫、城市基礎數據庫等數據庫,為綜合治理、城鄉管理、政務服務等網格化應用提供基礎數據服務。
此外,解決政府管理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也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提升了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網格實時采集數據是重要組成部分,網格實時采集數據指對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等信息全要素采集,包括網格內基本情況、社情民意和突發事件等,實現社會隱患主動排查、社會矛盾聯動化解、特殊人群重點監管、基礎設施動態管理[3]。網格數據采用統一標準,實現一次采集、多部門共用。各級部門授權社區采集數據,獲取網格數據支撐業務處理。平潭綜合實驗區通過建立統一的標準地址庫,大力推廣二維碼門樓牌,依托標準地址開展各類信息采集[2],網格員使用“嵐島網格”APP將實時采集到的人員、時間、物件、地理建筑信息等數據向平臺匯聚,并共享數據,以減少信息重復采集,并保證數據的鮮活性。
3.4基礎設施服務層(IaaS層)
即基礎設施服務層,基于政務云資源,建設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使平臺具備彈性擴容的能力,承載不斷增加的城市數據體系。該層通過云化主機、存儲、網絡等設備,提供計算、存儲、計算負載管理、備份等服務,資源動態調整,按需提供基礎云服務。
四、網格化保障體系建設
在建設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時,需著重建設安全保障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大數據存儲和建模體系等方面,它們是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成功建設并得以廣泛推行的重要保障。
4.1安全保障體系
安全保障體系是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建立安全保障體系是平臺建設的先決條件,該體系包括身份認證、權限控制、安全審計、平臺監控、故障報警、日志管理等安全保障方法[4]。同時,數據安全是“險中之險”,應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推動建立大數據應用的法規制度體系,明確各級的責任、義務與使用權限,合理界定數據的使用方式與范圍,規范公共數據的采集、共享和應用,保障公共數據的公平、權威和可信,保護數據產權、安全和隱私。
4.2標準規范體系
標準規范體系的建立是平臺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及開展網格化業務的前提,該體系主要包括元數據內容規范、信息資源標識規范、公共數據元目錄規范、信息資源分類及編碼規范、數據交換格式設計規范、信息分類編碼規范等。
五、總結
開展網格化建設,各級政府部門需堅持頂層設計,堅持資源整合,依托大數據技術和網格管理技術的融合應用,在各級各部門建立縱向加速橫向整合,設立統一受理各部門窗口便民服務,推行服務下沉,方便群眾就近辦事;同時,平臺建設需加強大數據運用,促進管理精準化和服務人性化,促進全面的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規范化,增強社會管理的規范化水平,主動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趨勢;此外,還需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和數據集成應用,不斷提高動態控制和服務管理水平,從而實現“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群眾表達訴求渠道更通暢,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的目標。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新華社. 2016
[2]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和社區服務窗口整合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中國福建省委辦公廳. 2016
[3]韓江.街道、社區網格化綜合治理模式的實踐[J].特區實踐與理論,2012,(01)
[4]李鵬.我國城市網格化管理研究的拓展[J].城市發展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