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銀行作為世紀之交金融業中的新生事物,憑借其低成本、服務便捷等傳統銀行不可替代的優勢,逐漸走向廣大消費者的視野。文章通過對網絡銀行基本方面的認識及其模式的介紹,剖析了我國目前網絡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現狀,找出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對適應經濟及金融的全球化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網絡銀行 問題 發展策略
一、網絡銀行概述
網絡銀行又稱在線銀行,是指僅以網絡作為交易媒介,通過互聯網向其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網絡銀行不受時間或空間的限制,為客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金融服務。網絡銀行是存在于互聯網上的虛擬銀行柜臺,沒有分支銀行也沒有自己的自動柜員機,客戶只需用聯接互聯網便可使用網絡銀行提供的各種特色的金融服務。雖然網絡銀行不需要實體的營業場所進行經營操作,但是其根本屬性還是信用中介及支付中介。網絡銀行是技術引領創新,互聯網思維傳播發展的產物。網絡銀行運用互聯網思維設計出適合于網民使用的產品和服務,其所有的組成要素均圍繞網絡活動來開展。與傳統銀行相比較,網絡銀行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智能化、虛擬化的業務
網絡銀行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開展業務,沒有實體場所,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客戶提供服務。網絡銀行主要借助于智能資本,通過互聯網平臺,客戶登錄個人網上銀行,可以自行完成查詢賬戶,轉賬,支付結算等基本的銀行業務。
(二)高效運作、低成本
網絡銀行是一種虛擬的信息處理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既可以減少營業點的數量,又可以保證原有的業務量不降低。在這種虛擬的環境下,客戶可以隨時隨地自主選擇交易,能夠有效的降低費用,提高運作效率。
(三)便利、快捷、高效、可靠的服務方式
網絡銀行是“一對一”,每一個客戶面對的都是屬于自己的用戶界面,而相對于每一個客戶,在此用戶界面中銀行只為該客戶服務。這種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模式,更能滿足更多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二、網絡銀行的發展模式
網絡銀行最早誕生于美國,其后在歐洲也迅速發展,歐美網絡銀行的市場份額在世界市場中占據主要部分,其發展模式也已步入成熟時期。我國網絡銀行正處于發展上升期間,多多了解國外的優秀發展經驗,有助于我們借鑒和學習,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目前,網絡銀行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
(一)依附于傳統銀行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一些傳統的實體銀行為了拓寬業務范圍,運用互聯網技術作為新的服務手段對柜臺業務進行延伸,向客戶提供在線銀行服務,并非一個完全獨立的網絡銀行。由于依附于實體銀行,其服務不限于網上,也包含自助取款機、電話銀行等一系列服務方式,是一個綜合性服務系統。因而這種模式也稱大銀行網銀業務模式,是發展網絡銀行普遍采用的形式。這種銀行在發展網絡銀行業務時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種是收購已有的純網絡銀行,典范是加拿大皇家銀行;另一種是延展自己的網絡銀行,典型代表是美國的威爾士·法戈銀行。
(二)純網絡銀行模式
純網絡銀行模式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銀行,它完全依賴于互聯網的無形電子銀行,也叫“虛擬銀行”,一般只有一個辦公地址,既無分支機構,也沒有營業網點,營業廳就是銀行的官方網站。純網絡銀行模式是金融組織創新,也是金融自由化、網絡經濟高度發達、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在我國,尚未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傳網絡銀行。在純網絡銀行的發展模式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理念:一種是全方位發展模式,這類銀行是以全方位的服務來留住客戶,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另一種是特色化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網絡銀行更為普遍,認為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難以與傳統銀行競爭,只有特色化的金融服務才能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
三、我國網絡銀行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網絡銀行經過幾年的發展,積累了一些經驗,也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但是網絡經濟的風險性與未知性,使得網絡銀行的發展道路充滿曲折,要真正選擇一條正確的、合適的發展路徑,需要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一)傳統與網絡混合型發展模式
目前,我國的網絡銀行大都是依附于傳統銀行,憑借傳統銀行的實力來開展網絡銀行業務,尚無真正的純網絡銀行。這種模式雖然增加了可信度與安全性,但是業務單一、成本較高,最終束縛了網絡銀行的發展。這種傳統與網絡混合型的發展模式缺乏差異性、不可替代性,最終必然導致激烈競爭且無利可圖,導致銀行利潤的流失和消費者福利的減少。
(二)網絡銀行的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由于網絡銀行的虛擬性,網絡安全是網絡銀行發展的核心問題。一般來說,網絡銀行的安全隱患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網絡銀行的電子安全技術、服務器需要不斷地改進升級,由于互聯網的整體性和傳遞性,網絡銀行技術程序中一個細微的差錯就會導致整個系統出錯,會危及客戶資產安全和銀行的名譽。第二,系統風險,雖然我國的網絡銀行大都有很好的安全保護系統,但仍然會遇到各方各面的威脅。有可能是軟件系統本身設計上的缺陷,也有可能是木馬程序或網絡黑客的攻擊,這些都不利于網絡銀行的安全運營。第三,賬戶信息的保密性。在虛擬的環境里,密碼有被盜取的可能,數字證書和移動口令也不可能保證完全的安全,一但信息泄露就會危及賬戶的資金安全。
(三)第三方安全認證系統適用性不強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雖然以第三方身份為網絡交易提供數字證書,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網絡交易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但是如果客戶需要某個銀行的網銀就必須安裝該銀行的電子安全證書,無形中限制了客戶的選擇,也增加了銀行的信用風險。其實,我國網絡銀行的最大威脅來自于管理和規劃上,建設網絡銀行實則是實體銀行為了加強自身的金融競爭能力,銀行之間缺少有效的協調和溝通,也難以實現信息共享,從而致使我國至今難以形成高效統一的網銀系統。
(四)法律不健全,監管難度較大
目前我國的《網絡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無法嚴格規范網絡銀行業務,也很難適應網絡銀行的飛速發展,法律法規的滯后性,造成網上交易糾紛無法可依。我國的《合同法》對網絡金融的監管還停留在“分業經營”的管理層次上,有效性與實用性都不夠。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確立與實施,使得電子簽名問題得到了法律的保護,但如何保護電子簽名人的個人信息以及如何規范認證服務機構的行為都尚未得到確定,一旦電子支付出現糾紛,也只能通過仲裁解決。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五)存在的其他問題
諸如信用機制不夠健全、缺乏復合型人才以及人才的流失、業務的拓展與創新不足、第三方支付帶來的挑戰、企業和消費者的支付習慣一時難以改變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將長期存在。
四、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策略分析
針對上述我國網絡銀行存在的主要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一)明確發展模式,建立新型的銀行組織管理制度
鑒于我國的網絡銀行是由傳統銀行發展而來,仍處于基礎階段,各種技術、業務、立法都不夠完善,因此我們要借助體系成熟的傳統銀行來發展網上銀行。同時,更加積極的探索純網絡銀行的發展道路,或者基于傳統與網絡的結合,發展混合性綜合性的網絡銀行。無論哪種模式,都需要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經營方式,比如要實現規模經濟不再是通過組織體系的分支行制,而是技術、創新和品牌。
(二)健全網上銀行安全系統
毋庸置疑,網上銀行需要安全可信,建立一個安全、穩定、值得客戶信賴的網銀系統是銀行和客戶所共同期盼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互聯網技術的提高會促進網絡銀行的發展,提高安全防衛技術,不僅可以保障客戶的利益,防止高科技作案,也可以提升銀行的良好形象與效益。比如提升防火墻、升級網銀系統、ATM機指紋取款、對客戶的交易進行跟蹤確認、運用IC卡等,用技術規避風險。同時加強信息科技技術的管理,防范由于信息泄露造成的風險。其次,提高客戶的安全意識,增強安全感。銀行卡詐騙、網絡黑客等越來越智能,網民使用網銀必須提高警惕,謹防上當。提升客戶安全感則是每個網絡銀行的需要做的,保護客人隱私、升級網站、提高服務質量都會增加客戶對銀行的信任感。
(三)建立統一的安全認證體系
建立一個統一、權威的CA認證體系需要有一個權威的、可信賴的、工正的第三方出面,一般由政府機構設立,能夠提高網絡銀行的信用度,為網絡銀行的業務發展提供更大的自由度。統一的認證體系不僅避免了消費者安裝多個數字證書的麻煩,提高網絡銀行的服務質量,同時使得各個金融機構之間可以互通有無,避免銀行間相互競爭形成壁壘。
(四)立法要完善,監督現代化
法律的制定不僅要跟上網絡銀行的發展,與世界接軌,還要鼓勵或推動業務創新,避免限制性的政策。網上交易是一種信用交易,完善的法律法規也可以保障信用,保護所有參與者的利益。根據網絡銀行的發展特點,盡快制定出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創建一套科學、高效的行業監管機制,加強對網絡銀行業務的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總而言之,選擇一種合理的發展模式關乎我國網絡銀行的長遠發展,關乎我國未來銀行業的發展,在國際上的地位等等。以上對我國網絡銀行的幾種發展模式的利弊分析、國外模式的可借鑒之初及存在的問題的揭示,使我們深刻的認識到發展道路的艱巨性,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近些年,我國經濟的騰飛與世界的接軌,必然會帶動金融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的網絡銀行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永紅.中國網絡銀行發展模式.載《中國金融》,2014年23期.
[2]應根菊.淺析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載《經濟師》,2015年第3期.
[3]董蘭.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問題.載《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年第26期.
作者簡介:史烘堃(1992-),女,漢族,河南南陽人,就讀于海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世界經濟專業,研究方向:世界經濟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