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由于礦產勘查項目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其風險因素也比較復雜。文章從系統性和非系統性角度對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環境風險、市場風險等;非系統性風險包括勘查項目層面的風險和企業層面的風險。針對礦產勘查投資項目不同方面的風險應該制訂相應的應對策略,根據我國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特征和發展狀況,可以采取風險轉嫁、風險顯化、風險量化、風險共擔、風險降低等手段。
關鍵詞:礦產勘查投資項目 風險 分析 應對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2-024-02
一、前言
礦產勘查投資項目是指投資于勘查階段的項目。根據我國《地球科學大辭典》(2005年版)對勘查的定義,勘查是指分析礦床并查明其中礦體的分布、礦產的種類、數量、質量、開采利用條件、技術經濟評價以及應用前景,滿足國家建設或礦山企業的全部地質勘查工作。我國在1999年頒布的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國家標準中,將勘查階段劃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4個階段。勘查由于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因此其投資項目具有較高的風險性。認識、分析、防范和控制風險是投資勘查項目的重要運營策略和經營理念,事關投資項目的運營與發展,事關投資人的資金安全與投資收益。風險是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可能產生結果的一種變動{1},通常指結果的不確定性。風險與收益通常呈正比,風險越大意味著可能獲得的投資收益也越大。
二、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風險分析
影響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風險因素很多,有來自礦床形成本身的地質條件因素,有來自人類對礦產資源的認識水平與能力因素,也有來自政府和市場方面的因素。本文從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對礦產勘查投資項目風險進行提煉。
1.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影響所有項目的風險,比如國家政權的變動、政策環境的變化、戰爭、經濟波動、通貨膨脹等,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環境風險、市場風險等。
政策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受價值規律和競爭機制的影響,國家會根據在不同時期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相應制定不同的政策,進而調整市場經濟的運行,因此會使市場經濟參與方在經濟利益分配上會產生矛盾,從而產生政策風險。就礦產勘查投資項目來說,其政策風險主要包括產業政策風險、財政政策風險、貨幣政策風險。
產業政策風險是指為引導礦業領域的發展,國家變動相關政策進行調控,導致企業的市場環境和發展空間發生變化,進而引起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波動。
財政政策風險由于國家財政政策的變化而對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影響。財政政策工具包括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稅收。支出政策包括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支付等。就礦產勘查投資項目來說,受影響的收入政策主要是稅收的變化,比如,對某一品種征收特別稅負,或者調整某項稅的稅率等;受影響的支出政策主要是一些企業所享受到的財政補貼等。
貨幣政策風險是指由于國家貨幣政策的變化而對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影響。貨幣政策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利率的變動來影響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資金供給。
環境風險。環境風險主要包括自然環境風險、社會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自然環境是指所處的自然環境狀況,比如是否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災難,生態環境是否良好等。社會環境是指所處的社會環境狀況,比如,社會整體的價值觀、社會的穩定程度、政局是否波動等。經濟環境是指經濟市場環境的波動,比如經濟增長周期、行業競爭程度等。
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市場行情的變化而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礦產品市場風險、資本市場風險。勘查是所有最終礦產品的上游產業,當礦產品的市場發生波動時會傳導到勘查領域,影響勘查投入。另外,資本市場本身的發展狀況也會帶來影響,比如,如果資本市場本身發育不成熟,投資者經驗不足,投資產品較少,對于勘查的投資就將不足;如果資本市場發育比較成熟,投資者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市場開發的投資品種比較豐富,人們就樂于投資勘查領域,以期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追求較高的收益。
2.非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是某一主體所特有的事件造成的影響,比如研發失敗、發生法律訴訟、重要客戶丟失、融資失敗等。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非系統性風險包括勘查項目層面的風險和企業層面的風險。
勘查項目層面風險。勘查項目層面風險是指就某一勘查項目而言,由于對勘查項目產生影響而導致資本市場對其價值評判變化而帶來的不確定性。項目層面的風險通常包括自然風險、認知技術風險、項目管理風險三個方面。
自然風險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確定性給勘查所帶來的種種風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礦床條件諸如品位與儲量、礦石可選性的變化會導致產量和采選成本的變化;二是工程條件諸如礦床水文地質、礦巖力學性能的變化會導致施工費用的增加、工程進度的延遲以及工程設計的修改;三是地震、洪水、風暴等自然因素也會對礦業項目投資造成一定的自然風險。
認知技術風險是指由于人們對于勘查認知和技術的變化而帶來的不確定性。找礦工作區內有無礦床、礦體的形態、規模、品位等是一種客觀存在,這些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找礦是一種運用若干技術和設備來認識礦體的過程。由于客觀存在與主觀認識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找礦風險無可避免。1929年到1969年間,加拿大COMINCO公司批準進行礦點檢查的項目有1000個,轉勘探階段的項目有78個,投入開發的只有18個礦床,勘查階段的風險系數為0.982{2}。1976—1983年間,我國共檢查群眾報礦點15117處,其中有進一步價值的1892處,新發現的礦產地1251處,可供進一步利用的礦產報告914處,勘查階段風險系數為0.77{3}。
項目管理風險。項目管理風險是指在管理具體的勘查項目過程中,由于不同的項目管理團隊管理水平的差異而帶來的不確定性。
企業層面風險。勘查項目需要依托企業進行運營,由于企業運營給勘查帶來的不確定性為企業層面風險,一般包括企業管理風險、業務定位風險、融資管理風險。
企業管理風險。企業管理風險是指在礦業項目投資過程中,由于管理失誤而導致礦業項目投資失敗的可能性。隨著社會分工的復雜和細化,層層代理成為一種客觀存在。組織利益與個人利益不完全一致、個人利益與個人利益不完全一致都會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從組織層面來講,組織協調不力,相關部門配合不好,高層領導關注不夠,風險決策機制不健全等因素都會引起管理風險。從個人層面來講,激勵機制不到位,職業前景不樂觀,項目人員的素質不高等因素也會帶來管理風險。
業務定位風險。業務定位風險是勘查企業由于自身業務定位的變化而帶來的不確定性。目前,盡管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的爭論尚未停止,但企業化改革不可逆轉,在一些單位將主營業務轉向商業性勘查的過程中,在業務定位上可能會發生偏差和動搖,喪失發展的良機,這是地勘單位商業性地質勘查投資最大的風險{4}。
融資管理風險。所有的勘查都需要資金的不斷投入,企業要么通過自有資金投入,要么通過企業外融資解決,因為融資管理而產生的不確定性為融資管理風險。對于勘查項目來講,融資方式的搭建、融資窗口的選擇、還款方式的議定、利率水平的選擇等因素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三、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指在對已經識別的風險,根據風險性質和決策主體承受能力而制定相應防范計劃,從而將風險降低在可接受范圍內的過程。應對風險的具體措施通常有四種:規避風險、降低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擔風險。針對我國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特征和發展狀況,可以采取風險轉嫁、風險顯化、風險量化、風險共擔、風險降低等手段。
風險轉嫁。風險不可避免,風險發生后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我們可以把這個可能的損失轉嫁給別人,比如說保險公司。勘查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依賴很多中介機構的結果進行投資判斷,如果損失發生的時候,投資者可對其所依賴的中介結果保有一定的追償責任,或者某些中介機構對自己的結果負有終身責任制(如獨立地質師制度),那么勘查項目投資的風險就可轉嫁一部分出去。
風險顯化。風險分為兩種,一種是被人們所識別和評價的顯性風險,一部分是未被識別的隱性風險,他們不易被人們識別,但卻客觀存在,如果能將這部分隱性化的風險顯性化出來,就可制定應對措施。在礦產勘查投資項目上,對于勘查公司的許多運營信息,如果不對投資者進行相應披露和公告,就形成了隱性風險,如果能夠建立強制信息披露制度,規范信息披露范圍,那么該部分隱性風險將被顯性化出來,有利于投資者采取風險應對策略。
風險量化。風險量化是指通過風險及風險的相互作用的估算來評價項目可能結果的范圍,它依據風險管理計劃、風險及風險條件排序表、歷史資料、專家判斷及其他計劃成果,利用靈敏度分析、決策分析與模擬的方法與技術,得到量化序列表以及所需應急資源等量化結果。對于勘查項目,由于其涉及的因素非常廣泛,因此風險量化的工作并不容易,但可以根據項目特點借鑒一些通用的研究方法,比如專家打分法、AHP層次分析法、決策樹、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設計相關評價模型,進行定量化考慮,再結合風險承受程度和預期收益進行投資判斷。
風險共擔。風險共擔是指讓渡自己的一部分收益而引入其他人和自己共擔風險、共享利潤的機制。風險共擔與風險轉嫁不同,風險轉嫁實現的風險事件發生后的補償機制,風險共擔是在風險事件發生前,通過利益的讓渡來尋找風險共同承擔者。“互聯網+”在萬眾創新的當下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對于礦產勘查投資項目領域,如果引入“互聯網+”的運營模式,可以借助網絡的力量,以眾籌、線上線下等若干互聯網金融方式引入更多投資者,從而實現風險的共擔和利益的共享。
風險降低。風險降低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切切實實降低所存在的風險因素,它能夠使若干風險因素得到遏制,或者使若干風險因素實現徹底滅失。在礦產勘查投資項目上,勘查公司是諸多風險因素的聚集體,也是很多風險因素爆發的載體,因此提高勘查公司的管理質量和運營效果能夠切實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
四、結語
礦產勘查是具有“三高一長”(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長周期)典型特征的行業,本文按照系統性和非系統性特點對其進行了風險因素分析。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產業政策風險、財政政策風險、貨幣政策風險)、環境風險(自然環境風險、社會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市場風險(礦產品市場風險、資本市場風險)等;非系統性風險包括勘查項目層面的風險(自然風險、認知技術風險、項目管理風險)和企業層面的風險(企業管理風險、業務定位風險、融資管理風險)。針對礦產勘查投資項目不同方面的風險應該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根據我國礦產勘查投資項目的特征和發展狀況,可以采取風險轉嫁、風險顯化、風險量化、風險共擔、風險降低等手段。
注釋:
{1}張京豫等.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J].消費導刊,2010(7)
{2}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礦業權評估指南[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1999
[3] 張極井.項目融資[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4] 郭遠生.試論商業性地質勘查投資風險及其控制[J].中國地質礦產經濟,2003(12)
(作者單位: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 湖南長沙 410083)
[作者簡介:李建鋒(1978—),男,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礦產勘查、礦業金融]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