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互聯網+”已成為一個發展趨勢,其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文章分析了“互聯網+”帶來的用戶思維、極致思維、大數據思維與平臺思維等思維模式變革,提出“互聯網+”下裝備制造業由初級到高級的三種價值創造模式創新,分別是基于產品的增值服務、提供軟件與全面解決方案和融入用戶價值鏈的業態創新。
關鍵詞:“互聯網+” 裝備制造業 商業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2-073-02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瞬間成為理論和應用研究的熱點。“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其啟動了企業變革的進程,隨著互聯網加速從生活工具向生產要素轉變,“互聯網+”模式將成為企業競爭、產業競爭乃至國家競爭的新常態。裝備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必須加快與“互聯網+”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的資源配置優化與集成作用,實現裝備制造業的轉型與升級。
一、“互聯網+”的提出
“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于揚(2012)提出,其認為“互聯網+”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而是一個提升能力與效率的基礎設施,傳統應該被互聯網改變,“互聯網+”是值得所有人要去思考的問題{1}。馬化騰(2015)在全國兩會提交了“互聯網+”相關提案,認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以“互聯網+”驅動,而且要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互聯網+”生態戰略{2}。這進一步推動了大家對“互聯網+”的關注與認知。隨著“互聯網+”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及《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互聯網+”已經從概念階段進入了應用階段,“互聯網+”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大幕從此拉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審視和思考“互聯網+”帶來的影響{3}。
二、“互聯網+”帶來的商業模式新思維
互聯網以信息為紐帶,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大量的人、物、事進行集聚,形成一個超級大組織,極大地提高溝通效率。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對用戶、產品、服務等進行重新審視,打破了現有思維定勢,因此其帶來的革命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大更深遠影響來自思維方式的變革{4}。
(一)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互聯網打破信息不對稱,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戶獲得更大的話語權,用戶已經可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而互聯網又是實現用戶中心的最好路徑,在互聯網上企業與用戶的距離最近,時間最短,降低了企業與用戶交互的成本,讓企業可以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都能與用戶溝通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滿足用戶的需求,建立長期用戶關系和粘性{5}。
在這種形勢下,互聯網重新定義著裝備制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全生命周期,以生產者、產品和技術為中心的制造模式加速向用戶深度參與轉變。我國裝備制造企業必須以互聯網思維變革傳統的“閉門造車”模式,探索用戶思維的新模式,以用戶為中心,聽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全心全意為用戶創造價值,讓用戶參與到商業鏈條的每一個環節,實現企業與用戶共贏。
(二)極致思維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過剩的時代,用戶的轉移成本非常低。因此,該時代的競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在互聯網時代,產品及附加的服務是制造業經營的重要基礎,產品不好,其他也無從談起。只有做到極致,才能夠真正贏得用戶,贏得人心。
極致思維體現的是一種匠人精神,視技術為藝術,既尊重客觀規律又敢于創新,擁抱變革,在擅長的領域成為專業精神的代表,對每件產品都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在互聯網時代,裝備制造企業要專注于產品主業,一定要精耕細作,發揚工匠精神,對制造工藝一絲不茍,做好“零缺陷”質量管理,嚴格追求產品質量,精益求精將產品做到極致,鑄造高端裝備制造品牌。
(三)大數據思維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數據收集、存儲、分析技術實現突破性發展,智能終端設備不斷完善,我們對數據的采集能力越來越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動態地獲得研究對象有關的所有數據。大數據開啟了一個重大的時代轉型,通過對大數據的獲取、挖掘和整合,將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無限可能。
大數據時代,我們必須用數據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周圍的一切,大數據可以為企業智慧決策提供依據,依據數據可以實現科學決策,精準市場預測,精細經營管理,實施遠程監控,進行數據模擬等等。裝備制造企業要能夠充分理解數據的價值,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大數據為企業經營提供依據,降低市場風險,從而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
(四)平臺思維
互聯網的世界是無邊界的,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可以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將所有供應商、合作商、分銷商、服務商到用戶全部互聯互通,實現“全連接和零距離”。在此思維下,“短板理論”已不再適用,需要的是“長板理論”,集中力量發揮自身的核心優勢,而其他短板都可以由外部資源來彌補,從而實現系統價值最大化。
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而平臺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在平臺思維下,裝備制造企業要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價值鏈協作重新定義企業在價值鏈中的角色和組織邊界,實現業務模式創新。這種創新可以通過內部整合或者外部協作網絡來實現。
三、“互聯網+”下裝備制造業價值創造模式創新
裝備制造企業的運營過程一般都是由不同的價值創造活動組成的,如研發、供應鏈、銷售/售后和業務支持等,這些活動的串聯構成了價值鏈。“互聯網+”時代,裝備制造業傳統意義上的價值創造和分配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借助互聯網平臺,企業、用戶及利益相關方紛紛參與到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及價值實現等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6},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和競爭優勢。
(一)基于產品的增值服務
與產品相關的增值服務機會蘊藏在將產品傳遞給用戶的交互過程中,如流通、售前、銷售和售后環節。在這些過程中,裝備制造企業不應只滿足于提高產品的質量或增加產品功能,而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需要了解驅動用戶購買的實際動機是什么,然后去尋找用戶需要的服務,通過服務來滿足用戶的實際需要。
在售前環節,基于互聯網的利用,裝備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實現精準營銷,通過利用企業內外的所有數據,對用戶的需求和行為進行智能預測,更好地了解用戶,提供相應服務,提高用戶保留率和忠誠度;通過分析終端用戶的開機時間、工程量、項目類型等數據,可以算出用戶何時需要購買新的機器設備以及所需設備的類型,不僅做到提前定位市場需求,還能夠節省成交前的試探和溝通成本。
在售后環節,裝備制造企業還可從用戶角度出發,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提供在線實時監測、遠程故障診斷等服務。通過在產品上布局大量傳感器以獲取數據,并將數據傳輸至制造商的數據中心進行監測和分析,可以實時掌握產品的運行狀態,發現產品存在或可能出現的故障,并及時反饋至用戶或主動及時地提供相應的維修維護或零部件更換等服務。這不僅大幅提升了售后服務的品質和價值,還為產品改進升級提供了支撐。企業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市場地位并創造了新的價值增長點。
(二)提供軟件與全面解決方案
在“互聯網+”下,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帶來了裝備制造業的變革,單純的依靠硬件產品已難以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在制造業中的作用不斷凸顯,為裝備制造業帶來更高的價值,裝備制造企業已逐漸開始利用“軟件”和“全面解決方案”來獲取新的競爭優勢。在“互聯網+”時代,裝備制造業需要轉變傳統的“硬件式”思維模式,從滿足市場向引導用戶轉變,向“軟件”思維轉變,主要有兩個層次:
一是在產品上,從“硬件”向“硬件+軟件”轉型。通過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等新技術,在裝備上加載各類軟件模塊,實現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等功能,提升了裝備的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了裝備價值。并且軟件應用系統可以成為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重要橋梁,用戶使用軟件可以提升體驗,而企業可以通過為用戶提供軟件更新、升級等支持服務,獲取持續收益。通過“軟件”與“硬件”的結合,制造企業能夠獲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二是從工程成套、工程總包向包含信息化的全面解決方案轉型。在當前投資主體多元化、非專業化的趨勢下,一些業主不僅希望工程總包方能提供“交鑰匙”工程,還希望可以獲得項目運營、管理的支撐。現代化工業生產中全面解決方案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裝備制造企業在承攬工程成套或總承包項目中,不僅可以實現設計、采購、施工的一整套流程,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全面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全面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提供可以為用戶提供經營管理支持,提升用戶的管理效率與水平。
(三)融入用戶價值鏈的業態創新
隨著競爭環境的變化,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積極融入用戶價值鏈,逐漸將企業的經營重心從加工制造轉向生產性服務業,從制造企業轉型為服務提供商。這種融入用戶價值鏈的服務已經超越了制造企業現有產品的范疇,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追尋“用戶需要什么我做什么”,結合自身優勢為用戶的價值鏈活動提供支持。
隨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廣泛融合,在生產性服務領域引發一系列深刻變革,不斷演化出來的新興生產服務形態,催生如信息技術服務、網絡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云服務、大數據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裝備制造企業要基于自己生產活動中積淀的能力,從用戶角度出發,為用戶提供其價值鏈活動中的物流、融資租賃、物資貿易等生產性服務,主動融入用戶價值鏈。
四、結語
當前,“互聯網+”已成為一個發展趨勢,“互聯網+”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互聯網+”是大潮流,在潮流面前任何優勢都是脆弱的,唯有擁抱互聯網大潮,才能乘勢而上。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對于裝備制造業來說,必須緊抓發展機遇,實現“互聯網+裝備制造業”的大發展。
注釋:
{1}騰訊科技.于揚.所有傳統和服務應該被互聯網改變[EB/OL].http://tech.qq.com/
{2}中國青年網.馬化騰:“互聯網+”將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機遇[EB/OL].http://news.youth.cn/
{3}鄔賀銓.互聯網時代的強國戰略[J].求是,2014(10):55-57
{4}陳光鋒.互聯網思維:商業顛覆與重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113
{5}李海艦等.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135-146
{6}羅珉,李亮宇.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95-107
(作者單位: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
[作者簡介:段清泉(1983—),男,山西靈石人,經濟師,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部長]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