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錫地區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近現代無錫地區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固然有其地富裕的江南,歷史發展底蘊濃厚,更是由于其能夠抓住歷史發展的有力時機,迅速發展發展的結果。探索無錫城鎮化發展的路徑選擇,能夠為當下的城鎮化建設提供有力借鑒。
【關鍵詞】城鎮化 路徑選擇 無錫
無錫作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和改革開放時期“蘇南模式”的重要代表城市,在中國近現代經濟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十年中,無錫作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中心,和作為官僚資本中心的天津、買辦經濟中心的上海,并列中國三大經濟中心。更是由于無錫的民族資本主義相對于官僚資本和買辦資本,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更有意義,因此,無錫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更具有意義。研究無錫的城鎮化發展路徑選擇,首要的問題是界定無錫的地域范圍。近現代的無錫在地域上相差較多,近代史上的無錫是江蘇省常州府下的屬縣,僅是一縣之地。現代的無錫,是江蘇省省轄地級市,除市區外,還代管江陰和宜興兩個縣級市。本文在進行經濟和城鎮化發展的研究上,并不采用嚴格的行政區分,而是更加注意經濟發展的整體性,在近代階段,采用其縣域范圍;在現代階段,采用其城區范圍,不包括代管的兩個縣級市。
一、無錫城鎮化發展路徑的特點
無錫地區不僅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農村自然經濟發展最為成熟的地區之一。江南地區自然經濟的超充分發展,出現了“內卷化”現象,過多的生產要素被應用于農業生產而單位生產要素的報酬卻沒有顯著增加。[1]這種農業的超充分發展是江南地區工商業發展最根本的推動力。而無錫地區能夠抓住近現代經濟發展的難得的機遇期,實現其超常規發展。近代史能和天津、上海并列中國三大經濟中心,在現代也成為城鎮化發展“蘇南模式”的代表。
(一)無錫的城鎮化發展是近代化、工業化發展的產物
無錫的發展,和江南近代化是密不可分的。應該說,是近代工業化促進無錫近代化的興起。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使得上海和無錫在客觀上獲得發展的機會。相對于江南地區的其它城市,近代的無錫從一開始就和近代工業化聯系在一起的。無錫地區最初的工業化就是從機器生產開始的。無錫的民族工商業中面粉業、棉紡織業等都是采用的近代化機器生產的,這是區別于中國傳統的手工業最大的特點之一,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最大的進步。
(二)無錫的城鎮化發展比較成熟
從上海開埠和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到現在,無錫城鎮化發展歷經三個階段綿延近一百五十多年。時間的較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其得到充分發展。無錫城鎮化的第一階段,即起步的階段是從其開始到新中國成立止,將近一百多年的時間。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內,無錫地區的民族工商業歷經產生和初步發展,并卓有成效。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知名的企業和企業家大量并影響后世出現,如無錫的榮家、薛家、楊家、唐家等。無錫城鎮化發展的第二階段,即蘇南地區鄉鎮企業發展黃金時期的“蘇南模式”階段。這一階段在時間上從改革開放到上世紀末,主要是鄉鎮企業的發展的階段。第三個階段即為本世紀開始,進入新世紀后,無錫的經濟形式呈現出多樣化,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企業共同發展的局面。
(三)無錫城鎮化發展是其內生化發展的產物
對利潤的追求,是無錫地區經濟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力。相對于長達六百多年江南經濟一枝獨秀的自足富足的經濟,近代無錫的經濟從一開始就為市場交易而進行,追求經濟利潤的。近代無錫城鎮化發展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內生性發展。無錫的近代城鎮化發展從開始就是市場導向性的產物,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是其發展的根本動力。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極大破環了當時充分發展的自然經濟,再加上國門被打開,中國開始融入國際市場體系中,這在客觀上有利于中國的工業化發展。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由于歐洲列強忙于戰爭,無暇于生產,再加上對戰爭物資的需求,給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帶來了“短暫的春天”。
二、無錫城鎮化發展的階段
(一)無錫城鎮化發展的早期階段
早期無錫城鎮化發展起于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鴉片戰爭打開中國的國門,外國資本開始進入中國,中國也開始逐步融入世界市場。上海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其腹地整個長三角地區也隨其最早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去。中國的市場被打開,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商品開始有了國外市場,這就引致中國的工農業生產開始面向國外市場。太平天國運動對江南經濟和社會的巨大沖擊,農村的凋敝給城市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勞動力資源,自然經濟被嚴重損毀。特別是江蘇南部傳統的工商業城市蘇州和常州的遭受到嚴重的破壞,但是,這場戰亂卻促成了上海和無錫的崛起。傳統蘇南地區的資本和資源開始流向上海,上海成為中外經濟交流的中轉地。但由于當時的無錫相對落后于蘇州和常州,受戰爭的破壞較少,戰后恢復發展迅速,特別是當時大量在滬的無錫籍人士的推動,使得無錫成為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
(二)無錫城鎮化發展的成熟階段
上世紀文革結束后,中國經濟進入到改革開放時期。受國家發展經濟政策的感召,再加上蘇南地區本身具有的經濟發展基礎和底蘊,蘇南經濟開始迅速崛起,創造出當時風靡一時的以蘇錫常等江蘇南部城市為代表的“蘇南模式”。這其中,以無錫發展最為迅速,無錫的華西村更是以“天下第一村”的榮譽長達三十多年。
(三)無錫城鎮化發展的新階段
進入到新世紀后,原有的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蘇南模式”的發展面臨諸多問題。更是隨著其它地區經濟的發展,蘇南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無錫地區通過對鄉鎮企業的改制或轉制等形式,增加其活力,同時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引入外資經濟。由于蘇南地區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大量的外資經濟開始落戶于無錫,民營經濟發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使得無錫地區的國有、民營和外資經濟呈現共同發展的局面。
三、無錫城鎮化發展的經驗與不足
無錫在其將近一個半世紀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值得成為城鎮化發展理論和實踐的借鑒。但是,其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不足,這個也不能忽視。[2]
無錫城鎮化發展的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其能夠抓住有利的機會,實現自己跨越式的發展。從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之后,無錫能夠自覺的轉入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而不是再恢復原有的自然經濟,這才是其最大的經驗。二是無錫能夠清楚自己的發展路徑,從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無錫能夠充分意識到自己的經濟態勢而選擇發展近代工商業,如面粉業、棉紡織業等,雖然這些產業不是最為先進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但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初級工業的充分發展,能夠為工業化的迅速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無錫一百六十多年的城鎮化道路發展過程來看,成就斐然。但是,其發展還是存在著不足,有待于在以后的發展中改進。一是其發展的外向型不足,無論是其發展的初期階段,還是后來的改革開放時期以及新世紀后,無錫很少有走出去的戰略和眼光,特別是走向世界的大型企業集團。究其原因,可能源于無錫地區資源、勞動力充裕,足可以致富。相對于浙江商人的行走天下,無錫甚至江蘇的商人多是坐賈于家門之口。
四、小結
探索近現代無錫地區城鎮化發展的路徑選擇,主要的作用有兩點,一是對無錫來講,總結過去發展的經驗和不足,為今后的城鎮化發展提供借鑒。過去的一百六十多年,無錫的城鎮化發展取得較為突出的成就,但是,其發展的問題還是存在的,比如環境污染問題、勞動力不足和外來勞動力問題,都需要進行研究解決的。二是無錫作為中國城鎮化發展較好的地區,其發展的經驗可以為其它地區借鑒。[3]
參考文獻
[1]黃宗智.長江三角洲的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M].北京:中華書局,1992.
[2]溫鐵軍.中國的“中國的城鎮化”與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教訓[D].政策研究,2007.
[3]黃勇等.“新蘇南模式”——再城鎮化階段的探討[D].城鎮化研究,2011.
作者簡介:侍冰冰(1979-),女,漢族,江蘇贛榆人,任職于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中國經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