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榮星 馮文潔
【摘要】我國股市在2015年的跌宕起伏,經歷了第九次IPO暫停重啟,一定因素上是因為上市公司財務情況不容樂觀。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波動給投資者帶來風險,而且也不利于股票交易市場穩定發展。本文結合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綜合分析得出上市后幾年較上市前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下降成為越來越普遍現象。本文選取了三個創業板上市樣本公司前后的盈利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公司現狀提出改進的建議,為我國創業板市場的完善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創業板 盈利能力 差異
一、引言
2009年10月,我國創業板正式上市。隨著創業板的成立,我國的中小企業獲得了更好的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上市后盈利能力出現下滑。一方面上市前的高盈利不僅造就了一些企業剛上市變成百萬、千萬富翁的原始股東,另一方面公司上市后利潤下滑也增加了普通投資者的巨額虧損。為了緩解創業板公司上市后幾年利潤嚴重下滑,本文值得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自身經營問題及市場監管等方面進行進一步探討。
本文通過從創業板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差異分析來檢驗創業板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否發揮了作用,不僅在實踐中有利于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而且有利于推動我國創業板持續、健康地發展,更好地為高科技中小企業服務。
二、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對比
本文選取的樣本是三個不同行業較為代表性的企業,對此完成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指標對比分析。杭州遠方光電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上市,杭州炬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上市,重慶博騰制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1月上市。
一方面,從凈資產報酬率方面比較。遠方光電2011~2014年的凈資產報酬率分別為62.72%、13.40%、9.68%和8.95%,上年同期分別為57.71%、62.72%、13.40%和9.68%。所以,遠方光電2011~2014年的增長率分別為8.68%、-78.64%、-27.78%和-7.55%;炬華科技2013~2015年的凈資產報酬率分別為40.27%、31.98%和24.30%,炬華科技2013~2015年的增長率分別為-6.27%、-20.58%和-24.03%;博騰股份2013~2015年的凈資產報酬率分別為26.47%、20.25%和11.44%,博騰股份技2013~2015年的增長率分別為-5.02%、-23.51%和-43.52%。根據三個樣本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數值,企業運用自有資本獲利的能力在公司上市后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向下波動。炬華科技由上市前的40.27%下降至24.30%,遠方光電從上市前的62.72%下滑至8.95%,博騰股份由上市前的26.47%下降至2015年的11.44%。
另一方面,從總資產報酬率方面比較。遠方光電2011~2014年總資產報酬率的增長率分別為24.09%、-72.89%、-25.51%和-7.93%;炬華科技2013~2015年總資產報酬率的增長率分別為-2.75%、 -16.04%和-16.97%;博騰股份技2013~2015年總資產報酬率的增長率分別為-2.44%、-24.4%和-42.95%。自上市后,遠方光電在這一方面則表現的最為典型,在上市前一年2011年總資產報酬率先是出現24.09%的增長,但自上市后的三年連續下滑;炬華科技總資產報酬率連續兩年都出現16%的下滑;博騰股份在2013年基本維持穩定,但上市后的兩年下滑幅度不斷加大,這一波動明顯折射出了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的盈利能力差異。
三、對策及建議
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內部治理不完善、內部控制松散的現象。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存在著粉飾報表、濫用會計政策、盈余操縱、代理成本過高等問題,公司治理應制定激勵與制衡的政策,通過激勵使公司經營者與股東的目標達成一致,同時也要制衡公司大股東干預管理來獲得自身利益。同時不少創業板公司存在管理權與所有權未分離現象,遠方光電、博騰股份等都出現公司內部控制者即為公司大股東,這就加劇了大股東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對企業進行操控,上市后甚至出現侵蝕小股東利益給外部投資者帶來損失。所以首先應確保公司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分離,完善內部股權激勵制度,促使管理者與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提高管理者經營管理、風險防范的積極性。其次,完善獨立董事制度,擴大獨立董事的數量與權限,建立獨立董事定位輪崗制度及評價問責機制,獨立董事能加大公司內部治理,制衡董事會,從而減少大股東操縱的可能。
一方面,不少企業在上市前后都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了庇護,企業的上市會給地方政府的財政和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地方政府對企業的經營會予以干預。由于政府在資源配置上的主導性,企業與政府的政治關聯使企業熱衷于上市前的財務包裝忽視自身的發展,從而上市后不能維持穩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資格審查規定的硬性條件使得一些企業為盡早上市急功近利采取了財務包裝的行為。政府應致力于發揮以市場為主導的調控作用,減少政府的過度干預。推動公司上市的審核制度像政策制的方向改革,證監會不再代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判斷而是讓投資者來判斷上市的資格,使得市場更好的發揮資源配置、調控的作用。
四、結論
創業板上市后,為高科技產業帶來了更大發展空間,但是許多企業為了達到創業板上市的條件,采用盈余管理、粉飾報表等手段來虛增企業的利潤,同時也有利于首次上市時提升股票價格。這些原因,造成了企業上市后的近幾年盈利能力不斷下降,實際的原因就是企業為了上市便采取各種手段來粉飾報表,而在上市之后,信息披露要求更加嚴格,面對證監會的監管,一些企業便將自己的真實盈利能力暴露無遺,表現為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等指標的下降,即創業板上市后盈利能力下降。因此,消除或抑制盈余管理行為,增強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盈余質量的可靠性,以及對盈余質量的監管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同時,應建立和完善企業盈余管理的信息透明制度,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和規定,促進創業板市場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創業板上市公告書.中國證監會,2009.
[2]王燕鳴,張俊清.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與估值[J].經濟管理2011(7).
[3]梁樂.我國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經營業績變化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袁平,孫紅梅.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IPO前后財務績效的比較研究[J].會計之友,2013(10).
[5]董波.我國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經濟視角(下),2013(07).
作者簡介:安榮星(1990-),男,河北張家口人,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在讀,財務管理專業,研究方向: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