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可慧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依托互聯網技術而產生的新型金融模式,其借助網絡平臺來完成支付和交易,現階段我國主要的互聯網金融有眾籌融資、網絡借貸及網絡支付等,這種金融模式對傳統的金融經營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在互聯網金融繁榮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較多的監管問題,我們下面討論的重點就是關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問題,旨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監管原則 計算機技術
一、互聯網金融的介紹
互聯網金融是網絡平臺為載體的一種現代信息科技產業,其包含了云計算、移動支付和網絡借貸等項目內容,對人們的金融模式產生影響,互聯網金融消除了金融活動的市場不對等性,參與金融活動的雙方都能夠從網絡平臺上獲取大數據,從而抵消了金融活動的風險,銀行、交易所和債券商等都無法對網絡交易進行干擾,在這種交易模式下的金融活動具有快捷性。安全性的優勢,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加快了市場資源的有效流通,其交易成本也大大降低,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的隱蔽性較強,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內完成金融活動,依然存在的較大的問題,因此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的管理工作逐漸提升了日程。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分析
市場價格是對市場均衡化的重要體現,也是市場信息的直觀體系,金融監管應當注重維護市場自由度,將監管工作重點放在消除可能影響市場波動的不穩定因素上,避免監管工作制約了金融創新的發展,但是當前互聯網金融環境中依然存在著非理性化的個體行為,例如網絡借貸金融活動中,P2P平臺雖然能夠將借款者的信用風險公布出來,也能夠做到將投資分散,但是投資者只有購買針對借款者的個人信用貸款,這一模式造成借貸投資依然存在著高風險。同時金融市場中存在著集體不理性的行為,以余額寶為例,這種貨幣市場基金與第三方支付方合作,當貨幣市場有大幅度波動,投資者為了控制風險將資金贖回時,從個體的角度考慮,這是一種理性的行為,但是如果集體非理性爆發,整體性資金贖回較多,就會導致貨幣市場基金受到沖擊。
另外,市場紀律對有害風險的控制能力不足,我國金融市場中擔保投資風險較多,而這些顯性或者隱形的投資擔保在一定程度上市無效的,一旦發生投資風險,就會對金融環境產生破壞。同時互聯網金融機構中的用戶數量和資金規模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市場出清的方式很難解決金融問題,從而對互聯網金融產生系統性的風險。此外,互聯網系統中的欺詐行為存在會影響金融環境,有些機構可能在互聯網金融消費過程中開發或推銷一些有較高風險的產品,而消費者也可能存在對購買的產品根本不了解的狀況,從而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核心原則
(一)體現適當的風險容忍度
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其產品創新目的是適應供給量變化,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金融的發展,消費者和經濟實體都能夠從互聯網中獲取服務,因此針對這一金融模式的監管,要給予一定程度的試錯空間,避免出現金融環境監管過嚴,從而制約了行業整體性的發展。再者,要控制互聯網金融的整體風險,在一定范圍內允許進行犯錯,讓整個行業在探索中尋找方向,尊重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要強化對致命性錯誤的控制,避免引發不可控的金融風險。
因此,在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時,應當以規范發展、鼓勵創新為良好的實際,既能避免過度的監管,又能對重大風險進行防范。
(二)動態比例監管原則
對互聯網金融動態監管要根據監管程度來劃分層次,通常而言要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層次:①市場自律,發揮市場自我調節作用,有行業協會和金融企業聯合發布自律準則,參與行業的機構都應當遵守這一要求,并以自愿遵守的方式進入到行業內;②注冊監管,相關的監管部門要及時掌握金融結構的注冊信息,根據信息進行注冊登記,并劃分信用登記;③監督,對監督市場與機構需要持續運行,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不采取直接監管的措施;④嚴格的審查監管,對資本流動的機構提出監管要求,保持對其進行現場檢查的權利,并保留法律處理的權利,一旦發現違法法律的行為,及時移交司法機關查處。
(三)監管的原則性和規范性
監管部門應當遵守監管的原則性和規范性,引導監管對象的發展,防止監管部門對監管對象機構的過多干預,尤其是少介入到具體業務的實施中,監管當局在規則性的監管模式下,以法律作為執法的依據,針對金融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業務內容進行規定,強制性執行相關的法律規定。原則性和額規范性監管應當在對互聯網金融監管進行實踐的過程中緊密的相結合,互相之間得到補充,平衡互聯網金融市場活力維護與風險控制之間的關系,對其可持續發展予以促進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這種新型的金融模式給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我們應當認識到監管工作實施的必要性,也應當體現適當的風險容忍度,采用動態比例監管的原則,規范監管部門的行為,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營造健康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謝平.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核心原則[J].國際金融研究,2014(08).
[2]王莉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核心原則探討[J].現代商業,2015(05).
[3]潘江.互聯網金融監管必要性與原則探究[J].知識經濟,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