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各銀行之間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起來,國內企業對保理業務的需求呈持續增長狀態,保理業務在國內有著廣闊的發展市場。但是,由于保理業務在國內仍處于初級階段,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在本文中,筆者從國內保理業務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國內保理業務在實際的操作運行中所遇到的風險,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管控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保理業務 風險 保理商 銷售商 購貨商 管控對策
一、國內保理業務的概念
在國內貿易中,所謂的保理業務,是指銷售商、保理商和購貨商三方面所存在的一種契約關系。根據契約,銷售商、購貨商將銷售或購買的貨物或由合同所產生的賬款轉給保理商,保理商再為銷售商提供相應的貿易融資等金融服務。在國內,保理商一般指的是銀行。從概念來看,國內保理的最大優點就是銀行可以借助大型企業的良好信用,對其上游的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進行受讓債權,在為部分中小企業提供了貿易融資服務的同時,也拓展了銀行的信貸市場。
二、國內保理業務所存在的風險
由于國內保理業務在管理和操作中有所不同,導致其存在的風險也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保理業務是在國內,不存在國家風險、法律沖突風險等,它主要的風險點是銀行內部風險和應收賬款的質量風險等。具體表現為:
(一)銀行內部的風險
1.銀行信用評價和預警體系不完善。在銀行的實際操作和管理中,由于對信用評價和預警體系監管不利,使銀行的信用評價系統出現漏洞,導致部分企業有可趁之機,如:個別購貨商的出現惡意拖欠賬款等情況時,作為保理商的銀行,因為過于相信信用評價體系,沒有及時掌握購貨商的實際經營情況,從而導致追索賬目無期的情況發生。另外,對于銀行系統的預警不完善,也容易導致保理業務出現較高的風險。
2.銀行內部的風險。在保理業務中,銀行內部人員操作不當是構成其風險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于國內保理業務還處于初始階段,對于保留業務的規章制度、操作流程、相關法律的設定等都處在不斷探索的階段,同時由于銀行對從事保理業務的相關成員缺乏較為專業的知識技能培訓,在銀行的保理業務中不能很好地去運用,不能滿足業務的需求,從而容易出現操作上的風險。
(二)應收賬款的質量風險貸款
1.銷售商通過虛假交易向銀行融資。與辦理貸款相比較,保理業務的辦理比較簡潔,由于銀行的保理業務應收賬款易于提供,成為很多企業融資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銷售商利用虛假合同、偽造票據、一票多用等形式來騙取銀行信用,若銀行沒有及時、認真進行核查,就容易導致第一還款來源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還款,導致應收賬款的質量存在風險。
2.購貨商或銷售商沒有償還債務的能力。在國內,保理業務的主要業務就是應收款項,即購貨商所支付的款項。另外,如果銀行不能將購貨商所支付的款項收回,也可以要求銷售商回收應收賬款的債權。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如果購貨商和銷售商的償還債務能力出現了問題,對于從事保理業務的銀行就只能是自己墊付應收款項,并且銀行提供給購貨商的保理資金就很難得到回收。
3.不能很好地監控保理預付款的資金流向。在國內保理業務中,保理預付款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求所使用的客戶不得將款項用于超出自身企業生產經營的活動范疇,僅限于客戶繳納生產經營電費、購買生產資料、交稅等,不得將保理預付款項進行證券、期貨等交易。但是,在實際的辦理過程中,部分銀行人員會認為對于保理預付款項沒必要進行監管,進而容易導致個別企業將保理預付款當做自己的款項,隨意地進行證券、期貨、房地產等相關交易,容易造成保理預付款沒有真正發揮其保理業務的作用,并且也容易構成保理預付款項資金回流不到位,甚至落空的現象。
三、國內保理業務所存在風險的管控對策及建議
針對國內保理業務所存在的風險,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認為國內保理業務應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管控:
(一)建立完善的銀行預警和信用評價體系
作為保理商的銀行而言,在保理業務中應建立完善的保理預警系統,這就需要銀行將信用風險模式設置成動態的,要做到及時掌握銷售商和購貨商的實際情況,從而將信用風險的交易管理和資本管理兩大動態支柱建立起來。另外,建立完善的信用評價系統,通過對從事保理業務的銀行和監管部門的信息系統的充分調動和運用,在積極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加強保理業務相關信息的及時溝通和了解,從而將保理業務的風險降低最低系數。
(二)創建一支專業的保理業務人員隊伍
在銀行內部,保理業務出現的風險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從業人員的操作不當和業務不熟悉、不專業,這就需要銀行創建一支專業的保理業務人員隊伍。具體來說,就是要求銀行就保理業務制定出相應的辦事流程、設置合理的保理業務工作條款等,對從事保理業務的人員進行專業化、系統地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在提高相關業務人員的工作水平的同時,堅決杜絕保理業務操作不當的事件發生,將保理業務的操作風險降到最低。
(三)合理評估、審查銷售商和購貨商的具體情況
在保理業務貸前,首先,保理商可以對銷售商及購貨商的信用記錄進行相關調查和取證,同時也要及時掌握企業是否有違約現象,同時對貿易雙方的交易中是否存在糾紛要進行詳細考證;其次,要選擇合適的商務合同種類,對于那些容易出現商業糾紛的合同可以不予選擇和操作;再次,保理商必須對銷售商的償還債務能力和回購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有效將銀行的保理業務風險降到最低;最后,為了保障所屬銀行的利益,必須將“如果貿易雙方出現糾紛,銀行有權向銷售商追索相關的保理債務”等條款在合同中注明。
(四)制定完善的保理預付款流向監控體系
在保理業務中,由于保理預付款具有獨特的局限性,不能將款項用于期貨、房地產等風險投資中去。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部分企業不遵守約定,故意將保理預付款用于風險投資,使得保理預付款沒有真正發揮其融資作用,同時也導致保理商處于風險之中,并直接威脅著保理商的基本權益。因此,作為保理商的銀行而言,有權對保理預付款的流向進行必要的監管,對那些不遵守約定的企業,銀行有權將保理預付款進行強制回收等,保障銀行的保理預付款用到該用的地方。
總之,在我國保理業務中,作為保理商的銀行而言既充滿了無限機遇,又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作為從事保理業務的人員,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將存在的風險盡量規避掉,以敏銳的眼光、謹慎的態度、規范的操作來做好保理業務工作,積極有效地保證我國保理業務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穎,焦正宜,陶月.淺談我國保理業務的最新發展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08(03).
[2]周筱妤.國內無追索權保理風險控制研究——關于供應鏈融資保理的思考[J].金融縱橫.2014(12).
[3]鄒紅霞,張霞,謝芳.基于Var的Creditmetric模型對我國保理業務風險度量研究[J].時代金融.2012(24).
[4]田力平,曲清.我國保理業務風險分析及管控舉措之探討[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12).
作者簡介:周哲(1988-),漢族,遼寧遼陽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金融學。導師:蔣致遠。